让歌声“安”上翅膀
2022-03-27许洁琼
许洁琼
【摘要】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即兴伴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审美教育和教学效果。然而,在众多的音乐观摩课上,笔者发现诸多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偏弱,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本文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现状作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究,并总结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钢琴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能让师生得到美的体验。钢琴伴奏更是给歌声“安”上和谐的翅膀,我们将之称为弹唱。这是师生更高层次的音乐体验和享受。从钢琴即兴伴奏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技能、一种音乐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教师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形式中最为实用的伴奏。它是伴奏者结合钢琴弹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及曲式理论知识,对有旋律无伴奏的乐曲进行即兴创作并即时弹奏的过程。即兴伴奏在课堂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歌曲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和形象的把握,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为所用、学有所获,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对全面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音乐素养、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分析
纵观多年来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钢琴即兴伴奏的运用,笔者发现诸多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钢琴即兴伴奏未给予足够重视
1.目前,中山市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人音版)中的歌曲虽有配套的正谱伴奏,由于教师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无法快读识谱及演奏。因此,在实际课堂中运用较少,正谱并未发挥作用,甚至出现大部分教师弃用现象。
2.教材上的歌谱只有简单的简谱旋律,并无辅助的即兴伴奏教程。目前,市面上也没有针对小学音乐课本教材歌曲即兴伴奏的专业书籍。同时,教师的教学、演出、比赛任务重,时间有限,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日常的正谱伴奏练习。因此,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伴奏,而忽略即兴伴奏能力的锻炼。
(二)教师弹奏基本功不扎实
部分教师未经正规的钢琴伴奏学习和训练,连最基本的伴奏音型和触键方法都很生疏,对24个大小调音阶极更是无法驾驭,无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人声音域去移调,缺乏对歌曲及时移调弹奏的能力,甚至有教师对不同风格歌曲或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段落运用伴奏音型和和弦转位变化不合理,分辨能力和使用能力较低,千篇一律,用一种伴奏音型“打遍天下”,无论什么曲子都是同一伴奏音型贯穿始终,自认为是“杀手锏”,不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伴奏音型和和弦转位变化去表现歌曲。
(三)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
绝大部分教师缺乏钢琴即兴伴奏的歌曲风格、曲式结构、和声等基本理论知识,鉴别能力不足。无论歌曲风格的把握、歌曲曲式结构的分析、歌曲伴奏的和声织体、和弦进行的编排等,均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呈现出不合理的和弦搭配,不符合歌曲的风格等现象。
三、解决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钢琴即兴伴奏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钢琴即兴伴奏存在的现状,结合新课标教学的需要,笔者在科组开展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策略”的课题探究,总结出以下三个相应对策:
(一)改变观念,强化钢琴即兴伴奏运用意识
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伴奏取代钢琴伴奏。多媒体伴奏固定单一、不受人为控制,不能完美地配合学生演唱。而运用钢琴即兴伴奏,当学生出现音不准或其它问题时,教师可立即停下纠正。基于这种伴奏的灵活性和可操性,可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尝试用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可多观摩声乐音乐会关注钢琴伴奏的音响效果,与即兴伴奏能力较强的音乐教师多交流和探讨等,逐步运用钢琴即兴伴奏。
(二)勇于实践,夯实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功
1.巧用移调练习的规律和方法
巧用移调练习的规律和方法是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的基础。目前,多数教师要练熟24个大小调音阶较难。针对音乐课堂中教师移调弹奏能力的欠缺,首先,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练习无升降记号的C大调、再到一升一降的G大调和F大调、 两升两降的D大调和降B大调、三升三降的A大调和降E大调。先熟练掌握三升三降以内的大调,再逐渐拓展到四升四降的E大调和降A大调、五升五降的B大调和降D大调……同理,小调音阶有大调音阶的基础就更易掌握,因为关系大小调调号都是相同的。例如,C大调(音阶是:1 2 3 4 5 6 7)和a小调(音阶是:6 7 1 2 3 4 5)、D大调(音阶是:2 3 #4 5 6 7 #1)和B小调(音阶是:7 #1 2 3 #4 5 6 )、bE大调和c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大小调调号都相同。因此,只要掌握了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就无需担忧。其次,选择同一首歌曲的旋律用右手在由易到難的调上弹奏,通过同一首歌曲的熟悉旋律来练习不同调旋律音的位置,并迅速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再次,把同一首歌曲左手的和弦进行在不同的调上练习,如,五年级歌曲《小鸟小鸟》前奏的和弦进行是IV-I-IV-I-V7-I,练习熟C大调后再移到F大调弹奏,先前C大调和弦进行之间跨度和F大调都是一样的,也可从中总结出规律。最后,整首歌曲方可移调弹奏,逐渐形成移调的方法和规律,掌握移调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到了变声期,班级合唱比赛曲目时,因音高过高无法演唱。这时,教师即可移调到适合学生演唱的调上,而在这点上正谱始终是无法满足的。
2.常用伴奏音型的练习
常用伴奏音型的练习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的重要要素。针对教师常用一种伴奏音型“打遍天下”的现象,应加强对以下三种常用伴奏音型的练习。
(1)分解和弦音型
分解和弦就是把和弦横向进行弹奏,琶音是普遍音乐教师最擅长运用的一种从低音到高音弹奏的分解和弦音型。事实上,很多教师只会运用单一的和弦音往上爬,忽略尝试爬上去再爬下来的伴奏效果,不但不俗还非常好听,以四拍子的C大调为例,I级和弦为,以此类推,IV级和弦461、V级和弦572、VI级和弦6#13等都可做这样的分解音型,运用在优美抒情类的歌曲中音响效果极好。
(2)半分解和弦音型
半分解和弦就是不完全分解和弦,以I级和弦135为例子,根音1单独弹完再同时弹35或三音3单独弹完再同时弹51,以二拍子的C大调为例,可这样做:,又如,IV级和弦461、V级和弦572、VI级和弦6#13、ⅲ级和弦357、ⅱ级和弦246等都可做半分解的音型,不要只会原位和弦的半分解,而忽略了转位和弦的半分解,如此运用歌曲不但不单调且丰富了色彩。
(3)柱式和弦音型
柱式和弦是指和弦里的音都同时弹下,这里讲的同样不单单只是原位和弦,可以是转位和弦。例如,I级和弦135、351、513,V7属七和5724、574、524,IV级和弦461、614、146,V級和弦572、725、257,VI级和弦6 #13、#136、36#1,ⅲ级和弦357、573、735,ⅱ级和弦246、462、624等。
3.活用伴奏音型
活用伴奏音型也是提升即兴伴奏基本功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有分解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及柱式和弦音型三种。分解和弦音型中的琶音适合运用在优美抒情的歌曲中,使歌曲变得更为宽广、流畅,富有歌唱性。例如,四年级的《采一束鲜花》能渲染出在广阔的原野上采一束鲜花送给妈妈的美好画面;又如,四年级台湾民谣《摇船调》能弹出对童年美好趣事的回忆。半分解和弦音型适合运用在跳跃、欢快的歌曲当中,使歌曲节奏感增强、色彩更加鲜明和清晰。例如,二年级《彝家娃娃真幸福》能表现出彝家娃娃欢乐喜悦的情绪;三年级《噢,苏珊娜》能表现出一群小伙伴要去探望远方朋友的愉快心情。柱式和弦音型适合运用在进行曲类型的歌曲中,使歌曲变得坚定有力。例如,《国歌》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中国民族的勇气和神圣的责任感;二年级的《共产儿童团歌》表现出儿童团朝气蓬勃、有组织、勇敢顽强、不怕敌人的精神面貌。以上三种常见的伴奏音型教师可根据需要,交替运用到同一首歌曲中,能更准确地表达教学歌曲的音乐形象,调动学生歌唱欲望和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妙用旋律中特殊乐句的设计
学生参与演唱的热情和教师的伴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事先对整首歌曲进行整体合理的设计和编排,包括前奏、间奏、休止符、长音等特殊乐句的设计处理。其中,前奏和间奏可采用有旋律伴奏。学生演唱时可采用无旋律伴奏。同时,前奏和间奏提高一个八度来弹奏,音量也可随之增大效果更佳。歌曲中出现休止符时,则可设计增加有色彩的音符来丰富和补充旋律。例如,三年级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一处和第二处的四分休止符分别设计弹奏一个高八度的“”“”的装饰音,使歌曲更加俏皮活泼、瞬间充满春天的气息。而歌曲中的长音处理,一般出现在半终止和全终止上。例如,四年级歌曲《采菱》全终止的结束句长音“do”设计“”,民族调式的江浙音乐结束在渐慢和渐弱的五声调式音符当中,舒缓而柔美。又如,六年级歌曲《我的中国心》结束句长音“la”共有7 拍,可设计一个强收的节奏——左手弹奏双八度“”和颤音,右手弹奏“”,最后三拍双手同时颤音到第三拍强收。这样的设计处理着实让人感受到气势磅礴、祖国在赤子心中的份量,更能彰显出赤子坚定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1.科学鉴别教材歌曲的风格及调式、调性
如何准确把握歌曲风格、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体现,如何科学鉴别教材歌曲的风格及调式、调性是提升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鉴别方法,努力钻研现用的教材教学歌曲。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目前中山市使用的人音版小学音乐课本的教学歌曲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大调式
大调式歌曲是采用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谱写而成。一般结束音落在主音“do”上,色彩阳光、明朗而开阔。如,我国的军旅歌曲都是属于大调式,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共和国之恋》等歌曲;又如,教材中的《国歌》、二年级的《小红帽》、三年级的《春天举行音乐会》《剪羊毛》等。
(2)小调式
小调式歌曲是采用小调(和声)音阶“6 7 1 2 3 4 #5 ”谱写而成。一般结束音落在主音“la”上,色彩暗淡而柔和。例如,五年级的《乡间小路》、四年级的《我是少年阿凡提》《白桦林好地方》等。
(3)民族调式
民族调式歌曲是采用五声音阶“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谱写而成。多为少数民族或地方性的歌曲,例如,一年级的《放牛歌》、二年级的《小拜年》、四年级的《采菱》、五年级的《丰收的节日》等。
(4)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深受学生喜爱,通俗唱法、音域不宽,富有大众化、生活化和现代化,一般属于大小调式。如,四年级的《外婆的澎湖湾》属于大调式的流行歌曲,《乡间小路》属于小调式的流行歌曲。笔者把它单独分为一类是因它较为特殊,在和弦的选择上采用富有流行色彩的九和弦来伴奏。例如,六年级的《明天会更好》,在前奏和间奏采用右手高八度旋律的弹奏和左手九和弦的琶音音型“”的弹奏,在学生进入演唱时采用九和弦半分解音型和分解音型交替“”进行无旋律伴奏,带有流行色彩的伴奏一弹奏,点燃了学生歌唱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也相应提升。
2.善于运用和声理论去编配和弦进行
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和弦的选择与编配是提升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关键。教师不能违背歌曲的调式调性,应学会科学运用和声理论去编配和弦。首先,掌握运用正三和弦,以大调式为例,正三和弦的进行是I-V-I、I-IV-I、IV-V,在歌曲全终止前常用属七和弦V7,推断出和弦进行公式:I(主和弦)-IV(下属和弦)-V(属和弦)-V7-I,并运用到歌曲当中,头尾固定好不更换和弦,其它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切记不要出现V-IV的反功能进行。例如,二年级歌曲《小红帽》可直接应用大调式和声进行公式。小调式和弦也是这公式,不同的是小调主和弦是ⅶ613、下屬和弦是ⅱ246、属和弦是3#57。在小调歌曲配置中,易出现属和弦的三音“#5”常被错弹成“5”。如,三年级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中的“”正确编配是属七和弦3#572到主和弦613结束,但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小调的属七和弦,在大调式歌曲结束之前用属七和弦。同理,小调歌曲结束前也是属七和弦,这是科学的规律。还有部分教师知道结束之前用属七和弦,但由于和声知识薄弱,找不到属七是哪几个音。因此,教师应加强和声理论知识学习,慢慢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伴奏音型和和弦转位变化去表现歌曲。其次,教师应熟悉掌握对正三和弦进行科学编配,然后加入副三和弦进行编配,接着再加入七和弦的运用,再到民族调式和弦的改变、流行歌曲九和弦的运用等,不要轻易把民族调式的歌曲与西洋大小调歌曲混为一谈,把小调当成大调来编配等,循序渐进,最终科学严谨地编配歌曲的和声进行。总之,只有对歌曲的类型进行分类、确定歌曲的调式调性,才有可能准确地为歌曲进行和声定位配置和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才能弹奏出教学歌曲所要表达的准确音乐形象,才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和教学效果。
费承铿曾指出:“即兴伴奏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术科,它是我国音乐教育中所特有的课程,是与五线谱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生活性、技艺性和实用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多学多练,由易到难,勇于不断地探索和钻研,给小学音乐课堂的歌声“安”上钢琴即兴伴奏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刘之.钢琴即兴伴奏常用的和声语言类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侯克娜.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周正忠.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9.
[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周冰颖.钢琴即兴伴奏中“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音乐,2015(7).
[6]杜恒元.钢琴即兴伴奏的运用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