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融入数学课堂
2022-03-27金建渝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更是调动其参与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最佳驱动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突显激发学习兴趣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将兴趣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兴趣;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5-0020-03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简介:金建渝(1969.2-),男,福建省永泰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相关研究指出,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必然不愿自主探究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更不知从何谈起.初中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兴趣,引领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学科特有的乐趣和魅力,为强化逻辑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1 巧借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有着显著抽象性特征,对学生逻辑思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有较高要求,以致于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时不可避免存在困难.而信息技术集动画、视频、文字、图片、色彩、音乐等于一体,成为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引领学生直观了解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和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至抽象思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情境导入法是数学教学常见方式之一,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方式,对此,数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其中,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中优势十分明显,其以生动形象方式为学生呈现抽象数学知识,充分体验和感悟数学学科特有的乐趣和魅力.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为例,该章节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综合应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情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动画、图片、影音等方式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基于此展现三角形全等判定方式,为后续综合应用做好铺垫.虽然初中生经历小学阶段学习,但空间想象力仍然相对不足,学习等腰三角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知识时因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其要领而引发认知错误,影响后续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思维特征,借助信息技术等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立体动态动图,启发学生抽象思维,为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微课是信息技术下的产物,指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视频展示重难点知识内容,具有容量小、信息量大便利等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时代特征.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学科,教师可根据学生学生兴趣和学情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感悟数学学科特有的生动有趣,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学习奠定基础.当前广大一线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加大了微课在教学中应用频率.初中数学知识点繁琐且抽象,对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困难.而微课内容短小,但却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借助微课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微课视频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选取教学重点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动画能有效集中注意力,还能反复观看重难点,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运用:首先借助微课创设情境;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除了指导学生理解简单理论知识与数学原理,还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运用微课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熟悉感,增强多元思维能力.以《数轴》教学为例,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引入现实生活中与数轴有关的知识,即呈现三幅温度计图片且分别为零上、零度、零下.第二生活场景为,一个汽车站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马路上,汽车东站3m、7.5m分别种植一棵柳树与一颗杨树,汽车西站3m与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与一根电线杆.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尝试画出原图还原情境,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数轴模型,并深层次感悟数学知识特有的应用价值.其次,借助微课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后,能提升自身创新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借助微课启发学生思维和智慧,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渴望.数学教师需遵循微课设计原则制作微课,集中知识点,精准掌握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使微课在数学课堂中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發挥,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拉近学生与知识距离,调动学生探究知识兴趣,使学生思维紧跟教师教学步骤.数学教师以Flash动画形式制作微课:如何称一个篮球小球重量?蓝色小球在图中平衡天平上为多少克?紧接着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程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微课中理解方程可用于表达数量间相等关系,为学生展示微课图片信息,引领学生在思考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数学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初中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一定会感到困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数学现象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潜在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一定程度也能让学生感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以“函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设置以下案例:小红前往超市买菜,其中西红柿单价为1.5元/斤,买的西红柿越多就需花费越多的钱,商品单价与所花费的钱成正比.教师可假设小红购买6斤,7斤以及10斤西红柿,请问她共花费多少钱?学生思考片刻后得出答案,即商品单价x购买斤数=所花费的钱,即1.5×6=9元,1.5×7=10.5元以及1.5×10=15元.随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函数表述西红柿数量和价格关系并在此基础绘制图像,达到充分理解正比例函数性质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现象能较好地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则会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理解和印象.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学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能拉近与学生知识间距离,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就会产生喜悦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事物,先为学生讲解该部分知识内容,使其掌握该章节知识点,紧接着为学生布置该章节相关作业,即判断现实生活中所观察的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菱形,若为菱形,则需思考菱形性质与判断定理.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知识后,教师在课堂结尾处提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正方体与长方体面积以及计算体积公式,为进一步加强大家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请大家回到家中测量立体物体面积,并以此为题材为老师出一道题.最后评选出哪个同学的题目具有创意.”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熟悉家庭物体以及对现实生活感知度,从中获取解答问题灵感,更能在一定程度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情感与交流竞争,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此外,在初中数学引入生活教学法还需借助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数学的可见性与重要性.教师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寻找题材并将新知贯穿其中,再适当加工处理形成完整教学内容.例如,模拟一个小剧场,在一个水池中蓄水并同时放水,根据时间推移观察水池变化.很多学生对于上述问题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可采取实验模拟突破知识难点,即拿出大小适中的透明方形水盆,一边对蓄水量进行控制,一边改变蓄水时间与蓄放水状态,再观察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就会直观了解知识原理,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与智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集思广益,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由此对所学知识才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印象.虽然目前很多教师都会设置探讨环节,然而真正参与探讨的只有部分优等生或被教师点到名字的学生,根本无法锻炼部分日常学习中不愿参与探讨环节的学生,更不会自主思考与踊跃表达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更是一句空话.对此,数学教师应紧抓学生思维动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课堂探讨环节优势作用,通过完善抽人提问或随机点名等方式刺激不同层次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为高效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以“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以下问题:某学校要和另一学校举办足球联赛,胜一场计2分,负一场记1分,A班级共参与6场比赛并获得10分,请问该班级胜负分别为多少场?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组分析上述问题,紧接着提出以下问题:“该方程特征有哪些?”“与之前所学一元一次方程有何相同点和不同之处?”随后引入二元一次方程新知,最重要在此过程中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强化学生数学素养.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多人合作能发展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打造探究、自主合作课堂,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带来契机.合作探究属于全新教学模式,不仅能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合作探究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其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一课时,教师布置以下任务:“老师想要了解大家喜欢看到综艺节目,希望大家能帮助老师完成这个任务.”紧接着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作调查、整理数据以及画出扇形统计图,再制作成数据清晰调查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更让学生感悟合作学习特有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新探[J].新一代(理论版),2020(2):97.
[2] 彭澤源.初中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48-149.
[3] 王新维.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2):179.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