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03-18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患牙管内根管

邓 超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遵义 563000)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口腔科的常见病,是指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使根尖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根尖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的一种疾病[1]。此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牙咀嚼时有不适感、牙冠变色、牙根痛、根尖周囊肿等,可影响其正常进食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CAP的方法较多,其中最常用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根管治疗。以往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多次根管治疗。采用这种方法治疗CAP 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的周期较长,患者需要多次复诊,不仅浪费其时间,还会增加其痛苦及经济负担[2-3]。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根管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次性根管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最大优势是能减轻患者复诊的次数和痛苦,减少其治疗的费用。本文将35 例CAP 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比较对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70 例CAP 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CAP 的诊断标准,且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近期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进行口腔X 线检查显示根尖周围稀疏区的直径<5 mm;患牙的根管为直根管,且无钙化现象出现;患牙未接受过牙髓治疗;单颗牙齿患病;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患牙已发生钙化;患牙接受过牙髓治疗;存在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开展本研究;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根管严重弯曲或合并有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Ⅱ度,牙周袋探诊深度>6 mm;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随访脱落。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多次治疗组(该组患者就诊的时间为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2 月)和一次治疗组(该组患者就诊的时间为2020 年3 月至2021年3 月),每组各有患者35 例。在多次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占48.57%),女性18 例(占51.43%);其年龄为20 ~60 岁,平均年龄为(45.37±10.56)岁;其病程为5 个月~6 年,平均病程为(3.67±2.03)年;其中,磨牙、前磨牙、前牙发病的患者分别有15 例(占42.86%)、13 例(占37.14%)、7 例(占20.00%)。在一次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 例(占51.43%),女性17 例(占48.57%);其年龄为22 ~62 岁,平均年龄为(47.38±11.54)岁;其病程为7 个月~5 年,平均病程为(2.98±1.21)年;其中,磨牙、前磨牙、前牙发病的患者分别有14 例(占40.00%)、16例(占45.71%)、5 例(占14.2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由我院同一位口腔科医生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且每例患者均接受以下根管预备工作:进行口腔X 线检查,了解患牙的具体形态及架构,确定患牙根管的深度、直径、走向等,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用口腔科专用的消毒漱口水为患者漱口,清除其口腔内的病原菌,并制备开髓洞型。揭开髓室顶,将变形、坏死的髓腔组织全部清除干净,探查患牙的根管口,对根管进行疏通。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对患牙的根管进行反复交替冲洗,做好根管的消毒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多次治疗组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方法是: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在根管内注入氢氧化钙糊剂,用吸潮纸压实尖端,用氧化锌水门汀对患牙的窝洞实施暂时性封闭处理。封闭约7 d 后去除氢氧化钙糊剂,并填充根管。将牙胶尖、根充糊剂填充在根管内,并通过口腔X 线检查了解根管填充的情况。若填充效果理想,则用磷酸锌水门汀铺垫根管底部,再用复合树脂对窝洞进行封闭。治疗后定期让患者回医院复查。对一次治疗组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是: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用消毒棉捻将根管内的液体吸净,直到无渗出液为止。待根管干燥后,用棉捻蘸甲醛甲酚液对根管进行消毒,5 min 后再次将根管内的液体吸净。将Vitapex 糊剂缓慢填满根管与窦内道,最后用牙胶尖对窝洞进行封闭。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口服抗生素3 ~5 d,以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并嘱其定期回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诊的次数及治疗后1 周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VAS 的分值为0 ~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患牙无叩击痛,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口腔X 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牙无叩击痛,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口腔X 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较治疗前显著缩小。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患牙有叩击痛,咬合功能无变化,对其进行口腔X 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未缩小。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一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4%,多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后1 周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复诊次数的比较

治疗后1 周,一次治疗组患者与多次治疗组患者平均的VAS 评分分别为(3.19±0.91)分与(5.12±1.05)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组患者与多次治疗组患者复诊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3±0.56)次与(4.48±1.05)次,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1 周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复诊次数的比较(± s)

表2 治疗后1 周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复诊次数的比较(± s)

组别治疗后1 周的VAS 评分(分)复诊的次数(次)多次治疗组(n=35)5.12±1.054.48±1.05一次治疗组(n=35)3.19±0.912.33±0.56 t 值3.083.47 P 值<0.05<0.05

3 讨论

根尖周炎可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CAP。CAP患者可出现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及脓肿、牙体变色、牙髓坏死、叩诊不适等表现[4-5]。CAP 的病因主要是牙髓腔内发生细菌感染,且细菌通过根尖孔向周围的组织扩散,破坏牙槽的功能及结构。当前临床上对CAP 主要是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原理是:利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消除根管内的炎症反应,再采用永久性材料进行根管填充,最后对牙冠部进行封闭处理,从而达到改善CAP 的目的[6]。以往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多次根管治疗。临床实践证实,对CAP 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复诊及进行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痛苦及医疗费用,且其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近年来,一次性根管治疗逐渐取代了多次根管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CAP 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多次治疗组患者相比,一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复诊的次数更少,治疗后1 周其VAS 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CAP 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对此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时,可一次性完成根管预备、根管冲洗和消毒、根管填充等操作,能显著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减轻其痛苦。另外,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能一次性完成所有操作,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风险,提高其疗效。研究指出,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时只要能够保证根管预备、消毒、填充等操作得当,就会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7-8]。

综上所述,与对CAP 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相比,对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感,减少其复诊的次数。

猜你喜欢

患牙管内根管
贴面修复早期隐裂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关于根管治疗,你应该了解这些
预成纤维桩修复改善患牙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牙冠过短或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研究
意向性牙再植术的临床护理
管内单相流强迫对流湍流传热关联式研究
自然对流对吸热管内熔盐对流传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