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产出的创新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初探

2022-03-11班兆军戴久竣张爽方乐成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实践效果评价创新能力

班兆军 戴久竣 张爽 方乐成

摘要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需要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标准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研究生创新培养满足了现阶段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但目前还存在多种问题影响着应用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实践策略,为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撑。

关键词 应用型研究生;能力产出;效果评价;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13

科技与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1]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高知识、高质量人才的储备军,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尤其重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我国2020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数110.7万人,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20.7%,毕业生(72.9万人)和在学研究生(314.0万人)人数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13.9%和9.6%。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教育部等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和改革驱动,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2]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改革研究生培训方式主要以拓展应用为导向的研究生培训为主。[3]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不仅有利于改善目前研究生的基础知识体系,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上来,能够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4]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5]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效果评价体系,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和评价,[6]以提高其应用创新能力。因此研究落實能力产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对高层职位人员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这必然带来严重缺陷。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7-8]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具有灵活、多样化的特性,不能拘泥于一种刻板的模式,要强调不同学科、不同来源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训练模式。目前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论是内容、题目形式,还是考试时间和录取分数线都有着严格的统一的规定,这种方法容易忽略一些很有创新理念的学生。就评价体系而言,评价标准较为死板,不论学术能力还是应用能力,都以“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能力的大小,[9]但仅凭论文写作的能力并不能充分反映出应用型研究生在面对实际情况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更能体现出他们个人的闪光点。[10]

1.2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出现矛盾

研究生教育开始时主要培养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级人才,对研究生的教育更注重于学术要求。“参与高级科学理论研究”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标准相对单一。[11-12]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数是学术型人才,专注于学术研究与教学,对应用型研究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与能力培养方向经验不足,这导致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偏低,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生课程较多,有些专业课程不能紧跟社会热点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研究生的实际研究方向有偏差。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方法落后,严重忽视了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迫切需要。[13]

当前大学自主报名人数大幅增加,但研究生的水平和结构范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一些重点高校缩短了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从总体上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与传统要求相同,没有违反对硕士研究生的传统分工教育。[14]但是,一味地固守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导致研究生教育脱离社会实际需求。[15]研究生基础理论学习没有与实验培训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实际应用需求并没有从课程的设置方面反映出来,整体课程设置单一。[16]

2创新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策略初探

2.1吸引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

要想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才能,必须精准选拔人才。选拔人才首先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开始,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优化笔试环节的考试科目和内容。以笔者所在的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招生为例,在复试环节,设置了专业课测试、外语听力及口语面试和综合面试三方面的考核,按照3:2:5的比例进行计算,同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两项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以及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3年内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复试成绩不合格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以确保招收的研究生质量。

2.2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满足未来社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研究生的需求,培养过程要注重基于专业需求的教学体系,突出高校优势。在课程方面,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重心从理论转变为实践,以专业需求为目标,注重整合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研究生课程的选择上,考虑设置更多能反映学科前沿和跨学科特征的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形式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定期的课堂授课、研讨会以及学生小组的科研实践、实习等。以笔者所在学院培养的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农机装备工程方向的培养方案为例,在必修专业学位课中增加了生物质资源利用选论、天然产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现代分离工程选论等课程,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现代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选论、农产品干燥新技术等交叉学科课程。创新多样的指导方法,注重实际案例,课堂基础知识教育与教师的科研实践相结合,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17]

2.3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以及跨学科培养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要从理论导向向实践导向转变,以专业需求为目标,注重研究生基础课程和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18]充分把握和利用好高校现有的有利平台,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开阔研究生的视野,进行信息整合,使研究生不局限于自己平时所接触的学科领域,及时发现自己领域内被忽视的潜在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9]以笔者研究组学生的培养为例,不定期组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和机械工程专业师生进行交流互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更充分地了解到机械设计和使用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能更全面的考虑到机械设计和制造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高对食品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

2.4提高信息输出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考核标准要从学术和应用两方面出发,考察研究生对于所掌握信息的输出和表达能力。信息爆炸式增长并不代表科学素养会提高,要能把一堆无序杂散的东西进行分类、排序处理,使信息逻辑化,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他人输出优质信息,才能提升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交流研讨会等,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开阔视野,提高知识储备。学校研究生院组织举办演讲、写作等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荣誉感。学校借鉴德国模式,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5构建优质平台,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在各高校,每位研究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导师的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学校要为研究生提供优质资源和平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利用两者不同的资源优势,培养能够将科研应用到实践中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笔者所在学院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为例,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由校内外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主要開展面向专业领域相关的工程实践。实践结束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了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在实践中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明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企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研究生的加入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总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研究生人数增长迅速,同时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优化研究生教育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关键环节。培养基于能力产出的创新应用型研究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虽和以往研究生教育没有很大差异,但还是应该根据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从招生环节开始,选拔优秀人才,优化培养教育方案,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提高学生的能力,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满足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0YJSJG03);浙江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项目编号:2020-KS28)。

参考文献

[1]王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4):39-40.

[2]王战军,于妍,王晴.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要深刻识辨五大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2):1-7.

[3]焦露,邓越升,杨睿.“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视角下贵州省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才智,2021(04):110-112.

[4]孔祥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基于CSSCI期刊论文(1998—2018年)的计量与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03-115.

[5]王鹏,郑伟,张洪波,等.基于能力产出导向的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02):59-63.

[6]王斌,李藤.土木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5):25-27.

[7]张建国,季甜甜.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21(01):174-176.

[8]郑飞中,许科威.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的特征与反思——基于近40年来的文献计量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05): 423-427.

[9]王萌,路则光,贾万达,等.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木材科学实验室6S管理制度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 (11): 43-45+48.

[10]郝一舒,赵锋.机械类专业学位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19,50(17):158+166.

[11]李振,崔龙慷,吴连国.技能中心在住培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现状和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1):120-123.

[12]魏秋雨,马高峰,卢建华,等.TCM-Mini-CEX在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培养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2):25-27.

[13]邱梦华.应用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定位、结构与路径[J].高教论坛,2021(02):90-93+96.

[14]王永东,王振廷,王宁,等.应用研究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21(03):159-160.

[15]向忠,胡旭东,钱淼,等.以应用型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4 (04): 137-138+147.

[16]柳梦月,张雯.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理性选择[J].南方农机, 2018,49(14):208.

[17]王海燕,张正娜,唐有根.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95-96.

[18]林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32-45.

[19]孙丽平,庄永亮.在食品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生物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6 (01): 212-217.

猜你喜欢

培养实践效果评价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