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湾区背景下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运营模式探索

2022-03-11云虹古今胡传双涂登云关丽涛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云虹 古今 胡传双 涂登云 关丽涛

摘要大湾区的发展为华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本文分析了原有教学实践基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增效型教学实践基地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地课程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以及多方管理评价体系等方案,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教学实践基地;木材科学与工程;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11

从2012年开始,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全面化的需求,高校开始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2][3]为了培养能够面向科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工作才能使本科生具备以上的能力。在诸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发展,各院校均建立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基地,并在人才培养和为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世界第四大湾区。[5]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平台中,大湾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是我国木材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拥有木竹材加工、地板、木制品和家具生产企业2万余家,2018年年产值4400亿元,出口占比全国35%左右,位居全国首位。华南农业大学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地处木材加工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大湾区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培养的2500余名学生分布在木竹材加工、家具、地板、门窗和建材等行业,大多数毕业生学有所用,成长为行业精英和领导,为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本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产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作为为行业输送主要人才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本文将立足于大湾区背景下木材加工业最为发达的广东地区,分析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和发展方向,实现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的增效性。

1教学实践基地的运行现状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已与20余家相关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为企业输送约150名专业人才,同时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教学实践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基地作用单一化

目前,教学实践基地的主要作用还集中在专业课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这几个层面。专业课实习一般为1天,主要内容为专业课程涉及相关的知识,由任课老师带学生集中参观实习,企业负责现场安排和讲解,通过现场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综合实习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学期,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后,会对与专业的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参观走访,主要以参观为主,其目的是对所学课程的复习和总结。但以上的两种实践均没有涉及动手环节。毕业实习相对来说较为灵活,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半学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选题方向,由指导老师将学生安排在相关的生产企业和岗位,学生在企业中进行約1个月的生产实践学习。虽然学生每年都会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主要为展示和讲解,所发挥的作用较为单一和被动,企业的参与度受到了限制,同时学生也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

1.2基地管理、保障制度不健全

每个教学实践基地在建立之初均与学校签订了合同,对基地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条目往往很难落到实处。例如在合同中规定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定期选派教师到基地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并与企业进行小型研讨会,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从而进行改进。但在实际执行期间,由于某些工厂一年只去实习一次,导致这项工作往往是随学生实习一同进行的,难免潦草。其结果是企业参与度下降,不能发挥主导作用。在保障制度方面,学校方面每年会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质量考核,这对基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却比较空洞,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不是只通过一份实习报告能够反映的。

1.3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

培养计划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安排,但目前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还是以学校课程体系为主,没有考虑与基地实践课程环节的合理规划和衔接。比如上“木材干燥学”会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干燥设备和工艺,上“人造板工艺学”会带学生去人造板企业去参观生产工艺流程。但其实生产的运行和完整的产品制造过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不仅仅只是关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缺少前后的承接和连续性,这就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受到了限制。

1.4缺少科学评价体系

学校虽然制定了教学实践基地的质量评价体系,但为了实现在管理上的统一性,使一些评价指标过于定量化而失去了个性差异,使得评价结果失真,即使达到了学校考核要求,但实际上基地的作用却远远没有发挥出来。[8]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只有学校对基地的评价,而没有学生层面对基地的评价,这样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实践课程真正的效果,有碍于基地建设的改进。

2增效型教学实践基地的探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优越环境,华南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发展应抓住区位优势的有利条件,与共建单位一起探索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实现校企双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构建教学实践基地大数据平台

广东地区木材加工企业众多,加之大湾区建设的助力,会出现更多与专业产生相关的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教学实践基地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木材加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将各大企业以及企业能够提供的实践课程进行分门别类。课程类别应涉及材料、工艺、生产管理、服务、设计等内容。在实施教学前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系统平台上进行自主选择,当选课人数达到要求的人数时即可到该企业开展实习。企业在接到实习通知后按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实习的过程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实习后学生提交的教学实习报告通过平台数据库上传,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批改,实现“双师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走马观花”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实习时学生扎堆,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意愿。此外,企业导师的直接参与不仅调动了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的了解生产一线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的“含金量”。

2.2构建校企共同培养模式

首先,在企业内部选聘导师,挑选资质适宜的人选作为企业指导老师,这样相对固定的人员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更易发挥其优势。其次,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有企业导师的参与,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做到学有所用。此外,在学校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也应适当地加大企业导师的参与度,让企业导师走进学校课堂,让学校老师走进企业车间,发挥双方的优势互补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双师制”落到实处、发挥作用。[9][10]例如,华南农业大学2018级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索菲亚家具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索菲亚”班,目前在学生专业性培养以及专业实习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适当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的企业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着眼企业现状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以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质量。[11]

2.3完善管理与评价体系

以往在教学实践基地的评价体系中过分注重学校制定的考核指标,却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实行双向制考核,即在每次的实习结束后,除了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考核以外,学生也要对实习过程的安排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企业硬件条件、企业导师的指导效果、实习内容的设置等;在评价方法方面可对上述内容进行权重设置,最后得到具体的分数。在基地管理的最终评价中,应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四个评价主体,分别就基地硬件设施、课程内容、课程效果等方面做出评分,最终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给出加权平均分,实现对教学实践基地的客观评价,根据不同的分值范围对相应基地的相应课程进行整改。

3结语

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堡垒,更是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大湾区的建设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和互动机会,也为教学实践基地的运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华南农业大学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对教学实践基地的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及对学生培养模式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改革,来实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增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此外,作为应用型的专业应更多更全面的接触行业和市场,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讯作者:古今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国际标准培養木材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特色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9094)。

参考文献

[1]林文生,谢萍萍,陈玲.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成效研究[J].海峡科学,2015,98(2):59-63.

[2]邓兰生,张承林,郑少玲.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水肥高效利用综合实习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234-236.

[3]黄大明,黄俊明,黄伟,等.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6):140-143.

[4]王进,林敏.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28-29.

[5]朱惠.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双精准”育人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5:193.

[6]董伟智,朱福,张互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运营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9:3-4.

[7]刘艳,孟威,孟令军,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1):166-168.

[8]林晓明,林颖,覃路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大学教育,2020(03):149-151.

[9]易洪雷,薛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4):139-142.

[10]张芮,成自勇,汪精海,等.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9):223-226.

[11]林晓明,林颖,覃路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为例[J].大学教育,2020(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