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杭州湾大湾区发展的SWOT分析

2018-04-04章紫情左玲玲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SWOT分析

章紫情 左玲玲

摘要:环杭州湾大湾区,又称环杭州湾产业带、环杭州湾城市群,以上海为领衔者,联合杭州和宁波两大经济强市,与嘉兴、绍兴、舟山三大空间共同协作,带动其所辐射的沿海和中心集群地区发展。政府更是对此次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给予了大量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环杭州湾;大湾区;SWOT分析

一、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概念

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拥有众多陆地入海口,自然就形成了许多湾区,但并不是所有的湾区都能成为具有经济社会意义的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包含上海、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七个城市和城市周边的发展区域,并涉及这七个城市的产业成长地带,为浙江带来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机遇。

二、环杭州湾大湾区发展的SWOT分析

(一)大湾区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环杭州湾区域内部收入差距较小。从环杭州湾区域内的人均GDP来看,2016年湾区内人均GDP最高的是杭州市(12.03万元),湾区内人均GDP 最低的是湖州市(7.54万元),湾区内部GDP差额为2.8,说明环杭州湾区域内部的贫富差距并不明显。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是澳门市(47.7万元),最低的城市是深圳市(16.4万元),湾区内部的人均GDP差额为12.18。因而可知,较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环杭州湾大湾区内部收入差距较小。

2.新型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环杭州湾大湾区无论是在新型产业,还是在外向型经济上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环杭州湾大湾区北边集聚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其次,环杭州湾大湾区地处长三角南缘,内部港口聚集,经济腹地广阔,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聚集,国际贸易频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3.区域协同优势突出。“八八战略”提出,浙江要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开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是浙江省主动接轨上海的重要举措,同时嘉兴市被设立为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推动了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合作与交流。环杭州湾大湾区各区域文化同根、人缘相亲,经济发展程度相当,近年来的发展政策也相对一致,这十分有利于湾区内部经济的协同性发展。

(二)大湾区发展的劣势(WEAKNESS)

1.环杭州湾区人口基数和经济总量小。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较,杭州湾大湾区所存在的劣势是很明显的。从人口数量上来看,环杭州湾大湾区5500万人,粤港澳大湾区7254万人,不具备人口优势。从经济总量方面来看,2016年环杭州湾大湾区的GDP总量为5.82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7.82%,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为9.31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2.50%,是环杭州湾大湾区GDP总量的1.60倍,由此可见环杭州湾大湾区不具备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经济总量。

2.开放程度和政策倾斜力度不足。香港作为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缓冲地带,其与澳门的对外开放程度都是高于内地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政府为打破市场行为而提出国家战略升级行为,相关政策进程不断加快,新的纲要和规划公布在即。由此可见,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较,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开放程度和政策倾斜力度都是不足的。

3.未实现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较均衡,更接近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的产业结构,比如在澳、港、深和广四个城市中,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环杭州湾区域产业布局乱象,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为主,除了上海和杭州这两个城市的服务业优势相对明显,其它城市如宁波、嘉兴和绍兴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与世界级湾区还有较大差距。

(三)大湾区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环杭州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早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就提出,浙江省要争取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省”,相关文件也先后出台。习近平同志还推动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并明确表态,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项目。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2017年7月12日,在上海市、浙江省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韩正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谋划的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2.环杭州湾区周边的区域发展突出。“环杭州湾区是以上海为龙头,上海、杭州、宁波为三大空间顶点,‘1+2+3+X的空间布局的湾区。1即上海为湾区龙头,2即杭州和宁波两大极核城市,3即舟山、嘉兴、绍兴三大协同空间,X即所有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擁有优越的资本支持和政策扶持;杭州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双创中心,新一代智能信息产业已在杭州蓬勃发展;宁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重镇,更是定位于打造国际化港口名城和《中国制造2025》首个示范试点城市。

(四)大湾区发展的威胁(THREATS)

1.区域规划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区域规划是历史遗留问题,广东省曾经做过珠三角经济规划,按照地域划分了三个城市群,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区域规划后,广州、佛山的关系更近一步,但并没有过多带动肇庆的发展;珠海的实力较中山和江门来说明显处于弱势,以弱带强更是难以带动发展;由于近年来深圳的高度发展,高房价导致人口向周边地区转移,使得深莞惠的关系更为紧密,这显然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与区域规划并无过多关联。长三角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也一直是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要想区域规划达到预想的效果,就要克服强大的市场力量。

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地方政府为支持本地发达行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不仅对外地产业造成严重影响,本地产业的发展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城市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产业相似程度高达80%,城市的产业结构十分相似。产业的趋同性和过度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产生恶劣的影响,不仅不能发挥各地区的产业优势,还容易导致产业结构混乱,不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1]耿相魁. 构建环杭州湾大通道加快长三角发展[J]. 江南论坛,2014,(3):15-17.

[2]郭占恒. 环杭州湾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思考[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1):6-9,17.

[3]郭占恒. 加快推动环杭州湾建成世界级大湾区[J]. 浙江经济,2018,(5):32-34.

猜你喜欢

SWOT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VR技术在港口码头生产安全建设上应用的SWOT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下我国线下销售渠道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