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莉《来来往往》中夫妻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

2022-03-01陈素文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言形式

陈素文

内容摘要:冲突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借助《来来往往》这部小说,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具体有分析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并借助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发现冲突性话语是交际者在顺应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交际意图而对语言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冲突性话语是如何产生的。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 语言顺应论 语言形式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常常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过程中,但却是妨碍交际,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1]。因此为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冲突话语研究则自然而然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重点对象。在前人的研究中,赵英玲从结构角度对汉语冲突话语做出了归纳,冉永平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语用效应和语言手段,并依据人际交往中的适应论,分析了冲突话语出现的语用原理。基于前人的基础,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对小说中作为夫妻的两位主人公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从文本角度对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并探讨探讨冲突话语产生的根源,从而为理解文本内容及社会内涵有更大的帮助。

一.冲突话语的界定

冲突性话语指交际双方在观点、观念、利害等方面存在差异,交际一方对另一方表示反对或支持,进而产生争论、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2]

二.冲突性话语的语言形式

冲突性话语的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否定句、否定祈使句、詈罵语等。这些语言手段隐含了说话人对受话者的质疑、反对等语用用意,现就《来来往往》中冲突话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

1.直接否定语

直接否定语的结构表现为“不/没有+V/A”的结构,也包括“不行”、“不对”等。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观点、行为等表示直接反对。[3]

①康伟业:“……你绝对去不了。

‘……我们公司绝对不容许它的分公司开成夫妻店的。”[1]

在小说中,由于社会大背景的剧烈变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了市场经济,原来靠着在计划经济中家里父辈是首长的段莉娜在原来的家庭关系中直接降低,而康伟业则因为参与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于是段康的家庭关系从原先的段高康低逐渐向段低康高的趋势发展,因此,为了重新挽回自己的家庭地位,段莉娜想重新“控制”康伟业,提出要去康伟业的公司当会计。但是不仅时代变了,不是像计划经济那样有点关系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且段莉娜的能力也不足以担任这种工作。于是两人在交涉过程中,因为康说段要是不相信自己可以打电话问问自己的朋友,但是段因为自己不会使用电话等一些小事,由此导火索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侮辱,因此开始指责康伟业,隐含了对康伟业做法的不满,这导致康伟业不仅直接使用了否定性话语“公司不容许”、“去不了”,而且还在否定性话语的前面使用了“绝对”等修饰词,更加强烈地驳斥了段莉娜:不是自己想做什么事就可以做什么事,今时已经不同往日,这种想法立刻强化两人的不同立场,凸显对抗性。

2.否定性祈使句

否定性祈使句一般表示为不准、劝阻别人做什么。夫妻间的冲突性话语多有“别”、“不要”等词语和“啊”语气词,表示禁止对方做什么,隐含警告用意。[1]

②他叫道:“你不要激我说出伤人的话……”

段莉娜说:“你还有脸皮?”[2]

在两人剧烈争吵过程中,段不断对康进行人格上的侮辱,如讥讽康伟业没有本事,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娘家人的扶持等。这些都让身为男性的康伟业感觉受到鄙视以及受到了巨大的愤怒,因此,在用理性压制自己怒火的前提下,康伟业利用否定性祈使句“你不要……。”来警告段莉娜不要得寸进尺。但是这些话语的警示作用到段莉娜这里已经完全失效,基于急切想表达自己对对方的鄙视、不满,段莉娜一再忽视警告,并通过“你还有脸皮”等话语来讥讽康伟业当初只是一个普通工人,是依靠自己才有今天的成就,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宣泄,却也对对方造成了面子上的威胁。在两人思想意识冲突的前提下进而使两人关系加速恶化。

3.詈骂语

詈骂语是一种具有侵犯对方面子的负面言语行为,从语言形式上,它是一种粗鄙的言辞,比如“他妈的”。说话人使用该形式是为了表现对听话人强烈的不满、愤怒或者借此实施指责、批评、讽刺、辱骂、或阻止对方的行为等语用用意。因此,詈骂语是最容易引起交际双方的冲突,并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语用效应。

③“段莉娜:‘做你娘的好梦!”[3]

“段莉娜:‘狗杂种,早十年你怎么不说离婚?……”[4]

在康伟业提出离婚时,这一下子把段莉娜的世界给打碎了,在她原来的认知中,自己才是这段关系的主导人,自己才是有权力说“不”的一方,康伟业这一辈子都只会完全臣服于自己,即使他有时候不按自己的想法发展,段莉娜仍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但是,这些自我的想法却随着康伟业离婚的提出碎成粉末。一方面是对康的做法仍然处于不可置信的认知中,另一方面段莉娜也觉得是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这双重的情感混战下,段莉娜的怒火急剧上升,这使得她直接使用“你娘”、“狗杂种”等脏话来表示对康伟业的想法进行否定,并且借此宣泄自己对康伟业此种做法的不满、愤怒,此外还借此对康伟业实施谴责。但是这些不堪入耳的脏话只会让康对段更加反感,更加加深这是一段失败的婚姻的认知,因此这直接加大两人矛盾,深化彼此的对立立场。

4.负面评价语

负面评价语一般指说话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反对、讽刺等语用用意,通常使用反问句+负面评价语”的语言形式对对方的行为或看法等进行否定性评价。

④“段莉娜:‘…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5]

“康伟业:‘你这是在要挟我?”[6]

由于两人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步调不一致,段始终守着自己过去信仰的一套价值体系:看低金钱,看不起有钱人,认为他们低俗且卑鄙。而康为了担起养家的大任,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观念上早就和段莉娜分道扬镳。因此,在段莉娜的认知中钱来的快是有猫腻的,但是她的这种话却引起了康的反感,并认为段是在借此暗示要挟自己,因此两人就从普通的当会计的话题起了争执。于是在上述话语中,段莉娜使用“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的负面评价语讥讽康伟业,指责他的钱都是都是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并对此表达了鄙夷的态度。而且段莉娜也想借此来达到去公司当会计的目的。这导致康伟业对段莉娜的说法产生了不满,并用反问句来回问段莉娜,两人的认知差异借由语言体现出来,由此形成双方的正面对抗,造成冲突加剧。

5.反问句

说话双方存在立场、观念等冲突时,一方用反问句来反驳或质疑对方的观点,其中暗含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批评、讥讽等用意。

⑤“段莉娜:‘……多少钱能够买回我的青春?”[7]

康伟业要与段莉娜离婚,段莉娜实际是非常反对,因为自己在正值青春年华时嫁给了当时还是一个身份地位卑微的身为养猪场工人的他,相当于把最珍贵的青春给了这个人,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选择,段莉娜才这么做,在段莉娜看来自己是“屈尊”嫁给康伟业,康伟业应该要感激自己,两人是不可能有离婚这一天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康伟业的离婚请求让段莉娜认为自己的青春是白白牺牲了,而且这种做法一下子打破了段莉娜自我世界的认知,也是在对自己曾经做过的选择提出挑战,这完全颠覆了段莉娜的以往的认知,因此使用了反问句来质问他,表面上是说只要钱足够多就可以挽回失去的一切,实际是在反对、不同意康伟业的观点,暗含了对康伟业无法为自己失去的青春负责的指责,而且事实上康伟业无法实现段丽娜的说法,因此段莉娜使用反问句加强否定的语气,令康伟业无法回答,使其在对峙中处于劣势。

三.冲突性话语的顺应特征

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中认为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策略或语言选择。[1]

夫妻间冲突性话语不是凭空产生的,往往是说话者为了实现一定的交际意图而使用特定的话语形式或策略,并且会受到语境条件和交际发展的影响。下面将结合小说中的语言语言表现,并依据顺应论探讨夫妻间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

1.发泄负面情绪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交际者会因为观点、立场等各种原因产生愤怒、不悦等负面情绪。随着冲突程度不断加深,消极情绪越来愈多,交际者会顺应自己的心理,借助冲突话语来释放和消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⑥“康伟业反抗道:‘……我好歹还是个科长嘛。”[8]

“段莉娜:‘……你不信凤凰落毛不如鸡,你就等着瞧。”[9]

随着时代的发展,段莉娜家道中落,因此在生活中受到了一些她自认为的她人的白眼,于是她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到了康伟业没有升职一事上,而且还是没有听自己的劝告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于是就康伟业降级的事情对康伟业不断进行指责,而康伟业觉得段莉娜太咄咄逼人,完全不尊重作为丈夫的自己,而且自己也不是一个什么身份都没有的人,而段莉娜这样数落自己,则完全损害了自身的面子,冲突双方的情感、观点立场完全对立,内心的负面情绪也在不断积累。从而,当康伟业还想借助自己保留科长一职的事实来反驳段莉娜时,段莉娜却使用负面评价语“凤凰落毛不如鸡”等攻击性话语,直接威胁对方的面子,表明自己对康伟业还是科长一事的鄙夷以及批评康伟业让自己受委屈的观点,从而坚守了自身看法与立场,宣泄内在的负面情绪。

2.弱化面子威胁

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会本着照顾自己面子的需求对语言进行不同选择,但是冲突性话语一般具有负面性,都会对交际双方的面子造成威胁,因此交际双方都想维护自身的面子,并且为了减少冲突中中对自身面子的威胁,冲突一方借助冲突性话语责备、批评对方,损害其形象、并表明自己与对方不同之处,强调自身观点、立场的正确以及合理之处,从而维护己方积极的身份形象。

⑦“康偉业:‘……我堂堂一个男人。

‘不好意思的应该是你

‘明白自己糟糕到哪一步了吗?”[10]

段莉娜认为康伟业吃软饭,这威胁到了康伟业的面子,于是康伟业立即通过强调自己“堂堂一个男人”的身份,而且自己做到了赚钱养家,没有段莉娜口中说的那么不堪,表明了自己作为一名男人该有的尊严,以此达到维护自己的男性身份的交际目的。并且为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形象,他还使用负面评价语如“自己糟糕到哪一步”等的冲突话语策略来批评、反驳段莉娜,通过对比、损毁对方的面子来反衬自己勤恳、踏实、努力、为家庭奋斗的正面形象,以达到维护自己正面形象的目的。

3.构建权势身份

身份在话语交际中建构,当冲突双方的身份产生不对称时,其中一方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利用冲突话语等策略刻意突显另一方的情感身份、强势身份等多种身份。

⑧“段莉娜:‘……想给她的父亲打个电话都不行吗……”[11]

“康伟业:‘……你不要管我的事情,那都与你无关!”[12]

在交际过程中,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有复杂的身份体系,但是在某一个阶段的某一话语并不是所有身份都在共同作用。在这里,康伟业因为出轨无故在公司“失踪”了几天,公司上下的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而段莉娜凭着自己的直觉也发现了康伟业的猫腻,但她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想先打探对方的行踪,于是段借助话语突显了康伟业作为“父亲”的身份,试图激起对方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意识,以达到获取康伟业行踪的交际目的来证明自己的猜测。而面对段莉娜的话语策略,康伟业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而且之前就曾与段莉娜发生过多次争吵,两人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于是他直接选择忽视,并且使用直接否定语“你不要管”、“与你无关”来表达自己对段莉娜做法的不满与厌恶,试图使用该冲突话语策略来构建权势身份,维护自身隐私。在两人交际目的对立的情况下,这种借助冲突语言表达自己交际目的的手段则让两人的分歧更大,矛盾更深,也不会达到解决冲突的效果。

本文借助《来来往往》一书来探讨夫妻间冲突话语的形式,发现冲突话语在句子上的形式有否定句、反问句等,在词语的选择上一般以詈语居多,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并且借助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分析了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证明了交际者不是为了制造冲突而使用冲突性话语,而是为了基于某种交际目的,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如宣泄情感,维护自身正面形象,构建权势身份等。在现有的交际语境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的自主选择,具有语境顺应性特征。通过冲突话语原因产生的探讨,我们知晓了冲突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可以为人际交往的改善提供帮助,也为小说文本、人物性格、心理的理解提供了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赖小玉.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4

[2]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趋向的语用分析[J].现代汉语,2010.5

[3]王钢.冲突话语的语言表征及其人际语用效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5.3

注 释

[1]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2]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3]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4]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5]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6]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7]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8]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9]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10]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11]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12]池莉,《来来往往》,作家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猜你喜欢

语言形式
绘画色彩的形式语言
例谈形式视角下的中年级人物语言教学策略
大学校训文化探析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阅读课堂之本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咂出“语言形式”下的味儿
汉英思维差异新究:语言、表达和文化
抛开繁花锦簇,实实在在、完完整整解读语文文本
抓好起步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