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阅读课堂之本

2016-11-14何青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形式

何青

[摘 要]一般而言,教材课文都有其核心的教学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初读感知中寻觅语言形式的外显特征,在深读辨析中体悟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在细读联系中推进语言表达形式的读写结合,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寻觅形式 辨析效益 推进练笔 语言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22

一般而言,教材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性;二是某一文体的具体特点;三是借助学习与内化,能够对语文现象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运用。阅读教学应该从这个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以语言表达的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

一、探寻:在初读感知中寻觅语言形式的外显特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仅主题鲜明,而且有精妙独到的言语表达形式。只有促进言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高度融合,文本才能凸显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因此,阅读教学的学习应该放手让学生潜入文本中行进品读与体悟,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深入感受语言所承载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提炼概括出课文围绕着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工作苦等几个方面表现了李时珍的辛劳;然后,让学生感悟作者在内容选择上的独具匠心,文章的四个内容包含了李时珍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内容选择紧扣文本表达的中心;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中李时珍与庞宪的对话,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感受对话形成的表达效果。这样,使学生将李时珍这一人物的鲜明形象镌刻在意识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对文本素材进行分类,感受作者创作思维的严谨与严密。在聚焦对话环节中,教师更是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直接砥砺语言的内蕴,体悟言为心声背后的弦外之音,成功地捕捉了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表达形式,让学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秘妙。

二、品鉴:在深读辨析中体悟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

教材文本有很多精彩的表达。对学生而言,他们第一次遇到,具有陌生感。对句式表达效果的体悟就不能是教师的直接告知,而应该引领学生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和表达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悟、辨析、品鉴中,让他们真正触摸语言的本质,感受到其实实在在的表达效果。

就以《泉城》第一自然段概述泉城特点时运用的句式为例。教学时,学生在深入阅读后发现句式表达的与众不同。他们首先意识到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随后,教师引领学生继续揣摩其内在形式,发现其特点:从内容层面来看,它着力描写泉水的声音与形态两个方面;而从形式上来看,每个语句都是先写作者实实在在的观察所得,然后再描写由此所产生的联想。而要想真正地感受这种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就要引领学生深入朗读,全身心融入文本语言的内核之中。因此,教师采用了小组朗读与男女分角色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深入语言内核,掌握其言语形式,体悟其表达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探寻出言语表达的独特形式后,引领学生在指名读、个人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中不断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

三、实践:在细读联系中推进言语形式的随文练笔

不同的表达内容、不同的价值主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作者在创作文本时,要根据自设意欲表达的内容,选择最适切的表达形式。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文本的内容层面,而要学会穿越文本表层,直抵语言形式,尝试理解与赏析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条理与章法的合理,在对话作者的思路中尝试运用。

如,《莫高窟》在描写彩塑与壁画时,都大量罗列典型的事物,突出了彩塑的惟妙惟肖与壁画的宏伟瑰丽。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根据课文中的语句感悟其内在特点,这并不是难事。因此,在教学这两段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内容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这样将学生关注的视角从内容转向表达形式。学生在深入揣摩品读中意识到,这两段文字作者都是先简要呈现极具特点的事物,然后着力描写最具典型价值的物体。因此,在提炼作者写法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了车站候车厅的众生图,引领学生选择三四个极具特点的候车画面,选择一个做细致描写。

在这一教例中,教师依循着体悟内容、提炼写法、实践练笔的过程,既关注文本的内容,又聚焦表达的形式,并在最后进行读写结合的语文实践,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总之,文本的表达形式之美蕴藏在表达的内核中。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在探寻、品悟、实践中不断感知言语形式,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言形式
绘画色彩的形式语言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咂出“语言形式”下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