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色彩的形式语言
2017-03-24周瑞琪
周瑞琪
摘 要:在通常情况下,色彩在我们心中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语言,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对色彩的概念进行理解,就会发现其中所拥有的层次对于进一步研究色彩在视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物体的造型是绘画的灵魂,那么色彩便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最直接、最快速的视觉表现是色彩语言的绘画形式,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色彩情感的变化。
关键词:绘画色彩;语言形式;艺术风格
一、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色彩在绘画中有着一定的形式语言,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色彩和造型有密切的关系,原始壁画和原始彩陶绘制图案上,色彩与造型紧密相连,色彩与线条构成了人们审美的关键因素。马蒂斯说:“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待心灵得到磨炼之后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可见人们的视觉感觉是由造型和色彩呈现出的效果。造型我们把它定义在理性范围,第一眼映入眼球的便是色彩,我们把色彩定义在感情范围,西方绘画在画面中强调造型与色彩的结合,西方古典绘画强主要以造型作为画面的重点。康德认为绘画、雕塑、建筑,属于艺术类造型的视觉艺术,最主要就是物体的造型,因为造型可以带给人美感,色彩可以使画面增添色泽。
当我们首先讨论色彩的概念时,还不能避开色彩与形态的密切关系。在自然界中,色彩与造型是紧密相连的,在人类最早的色彩本能的自发阶段,人类对色彩的表达方式虽然更大程度上是在表现人的生命的本质意义之上,但人类用色彩呈现于自己视觉的基本方式却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形态的造型意义。色彩与形态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擅长画法就是采取聚光式的明暗对比方式来揭示人物肖像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笔下,人物形象神态的显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了光与色彩与形态的特殊处理而获得的艺术效果,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现代艺术家主张表现心中的激情,色彩和形态的结合在他们的观念意识中以另类的视觉方式表现出来。
二、绘画色彩的和谐
色彩在画面中起着一定的视觉效果,在欧洲中世纪末,基督教神学家和经济哲学家指出,美有三要素:第一种,完美和完整;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色彩是公认的美,要将色彩放到美学的基点上加以审视,这三个要素都要具备,所谓色彩的完整,事实上就是色彩能够符合我们心理愉悦的认可,要达到这一点,除了色彩在配置上要符合美的规律以外,更主要的是与人的审美观念相一致。鲜明的要素是色彩天生所具有的,然而我们不能将之理解为纯粹高纯度色彩的简单罗列,而是将色彩的鲜明效果理解为色彩在综合对比中始终保持色彩的鲜明个性的整体显现才有实际的意义,其中它需要含灰量较大的颜色作为画面的对比与衬托。由此可见,色彩的和谐最终可以总结为色彩呈现的视觉状态感到愉悦的色彩整体效果体现。
色彩的和谐标志是人的情感方式在特定形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转换方式的一种,当人的情感与历史上具有人文背景的丰富事件相互作用,或者说色彩作为一种人的视觉和心理共同构建的文化符号出现在特定的时代时,其被约定俗成的审美方式就会毫无疑问地被肯定在恰当的文化框架之中。如苏珊·朗格在研究诗歌时认为:诗的情节借以展开的虚幻世界总是为该作品所特有,它是那些情节事件所创造的特定的生活幻象,犹如一幅画的虚幻空间是画中形体的特定空间,为了使诗歌世界在想象上保持连贯性,它必须由想象方式的事件来构成,那种想象方式也就是朴实的体验方式,其中行为与感情、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以及因果关联与符号关联仍然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一幅作品中只有粉红、大红、玫瑰红之类的颜色,即使看上去很统一,但这种色彩的视觉状态还不能触及色彩和谐美的本质,原因在于它没能全面揭示色彩之间的对立效应,尤其是现代色彩的和谐概念更加强调色彩之间的对比效果,色彩与色彩之间过分地统一不能从本质上说明它的和谐根源,因此色彩和谐是视觉与人的内心需要的高度统一。
三、源于自然的色彩
色彩源于光是印象派对色彩表现的坚定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象派画家是强调色彩与光的自然主义,它们追随前辈画家柯罗·库尔贝,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当1839年化学家谢弗勒发表了关于光的新发现的理论之后,引起了当时艺术家们的普遍关注,尤其对于正在追求画面色彩的印象派画家来说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莫奈开始认真探索色彩与光的变化现象,例如他在一天之内的各个时段用不同的画面来描绘同一片风景,他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对风景的色彩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将阳光下的景物随着日光的移动和随之发生的反射的光色变化结果真实地表现出来,他的系列作品“鲁昂大教堂”就是这种变化过程中最好的体现。印象派在作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所有色彩都是由照射在它们之上的光决定的,物体的固有色并不存在,所有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的色彩变化都是光的表现形式。物体的阴影色彩,在古典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将作画的经历主要放在了古典题材和严谨的素描造型上,而忽视了对于色彩表现上的突破性探索,因此,我们找不到被描绘的色彩物象其阴影中的色彩变化,而只有到了印象派时期,印象派画家用力接近自然真实状态的色彩替代了传统绘画中那种带有单调而又虚拟性的色彩效果,用新的色彩条件体系取代原有固有色体系,因此印象派从本质上否定了固有色,认为人眼感觉到的色彩就是光的色彩反射对人眼作用的结果。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出了创新意义的贡献。在作画时,色彩尤其是最值得仔细观察的,而且要认识到阴影本身是有颜色的,不仅仅是比物体局部的颜色略暗的色调。因此在他们的画中一棵树或一片绿色叶子的阴影也会呈现出浅蓝色,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的变化也会接近紫色,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来自画家的亲身观察。改变以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的灰褐色调,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对颜色有不同的见解及应用,提出了“物体没有一成不变的颜色,推翻从前全是黑褐色的影子,改以影子为物体的互补色代之”。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呈现了光与色的结合,光影中包含很多色彩。印象派画家解决了油画中的色彩问题,采用补色手法,把红、黄、蓝三原色变成三组互补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使色彩在视觉中产生和谐。例如: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在绘画中常使用的颜色有银白、镉黄、那波里黄。后期印象派大師塞尚选用的颜色种类较多,其中有五种黄色、六种红色、三种绿色、三种蓝色,另外还有黑色和白色。修拉则是运用类似科学家的方法来进行绘画,他在颜色的选择和排列上更有意思。他把颜色在调色板上排列成三行:第一行从左到右,分别是镉黄、朱红、茜红、钴紫、群青、钻蓝、天蓝、宝石绿、淡镉黄;第二行从左到右分别是:纯色与白色的混合色;第三行是纯白色。因此印象派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也体现了不同的色彩形式语言。
四、色彩均衡与色彩节奏
色彩均衡是指一幅画中上下、左右在色彩配置上的一种力度均衡,使画面上的色彩搭配达到一种稳定和谐的效果。例如一幅画中左下方出现一大块红色物体,为达到画面均衡可能会在右上方或其他部位出现一处或几处小色块红色呼应以达到平衡。在一幅画中,色彩的平衡颇似力学中的重量比值,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虽然体积不同,但重量是相等的。不同形状、面积、明暗等因素在对比和变化中所取得的稳定感,称为色彩的均衡。均衡有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两种。对称的均衡又称“均齐”,在绘画中不常使用,因为,过于显得四平八稳,常用在表现一种纪念性、永恒性题材的画面效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对称均衡,不是数量上的均衡,而是视觉上、心理上达到均衡,获得变化中求稳定的效果。通常表现为用色彩的浓淡、面积的大小达到均衡,色彩的强弱、轻重、软硬等感觉造成种种感觉的平衡。色彩的冷暖、明暗、大小,反复交错,在变化中求统一,达到色彩均衡。色彩节奏即由色彩要素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变化而造成的强弱感、轻重感、冷暖感、软硬感相互组合,使之产生的抑扬顿挫格调,表现出色彩的反复、连续、断续的色彩运动感及色彩的用笔和色块的重复排列,不同色块的上下、左右并置,?构成错落有致的色彩感受。在绘画中,节奏的变化不是单一图式的重复,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节律运动。
五、结语
現代绘画艺术风格、色彩、形式各异,色彩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雕塑、环艺、装置、灯光、行为艺术等,色彩除了架上绘画的其他艺术风格和领域里的呈现,如克里斯蒂安·泼尔坦斯基的装置作品《加拿大储藏室》,就是将众多颜色的服装悬挂在墙面,形成一个彩色的规模,模糊地暗示着一个难以确知的历史真实。在当代艺术中,画家用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主题来创造现代性的特征,艺术家可以运用任何表现手法,加以创作,不定形,使得色彩跟语言密切结合,艺术家开始用现代的风格进行创作,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人类色彩的知觉实际而又复杂,同一色彩,作为一个自然人接受的结果,人的创造还将不断赋予色彩鲜活流动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的色彩[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25-40.
[2]邢庆华.色彩[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0-46.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