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22-02-12李文斌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减轻负担优化教学初中数学

摘 要:一直以来,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的重要任务已经不仅仅包括对学生的教育,还包括了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针对此,教师可以初中数学教学为针对点,从多方面探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以此来达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轻负担;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64

在新课程改革中,增效减负是被众多教育学者响应的口号之一,也是得到了广泛关注的教育目标。其目的就在于以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基础,实现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在这样的情况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然而一些教师因为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压力负担,以致所设置出来的教学方案没有增效减负的效果。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规律、发展需要和实际压力,从课堂教学方面、作业设计方面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等着手,宏观调控,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优化课程结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优化课堂结构,为课堂减负

(一)选择适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在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后,应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以其为基础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但是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教学,因而许多教师就会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但认真分析就能够发现,许多生活情境实际上需要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点后,在复习或者知识验证环节应用,而部分教师忽略了此种情况,直接在课堂导入部分应用,这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如有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时,就会对这样的情境进行创设:一个三角形在剪切一下后成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通过拼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这样的情境,实际上并不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中位线的概念定义,也无法让学生解中位线的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将教学情境应用于教学之后的复习检验环节,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义,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结合提问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需要以实际的知识内容为前提,对合适的数学问题进行设置,如此方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集中反映。在这样的情况中,初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对教材中的有用资源进行挖掘后,以對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为基础,精彩化和高效化课堂提问,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完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课堂提问:现有浓度为16%的盐水30克,如果要对此盐水进行稀释,使其浓度变为0.15%,那么需要从中加入多少克的水?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先思考“在此种浓度问题中,有多少个基本量”“这些基本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数量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在盐水中加水,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

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可以选择出一个代表,对问题进行陈述,教师则可以在黑板上对学生所陈述的问题进行描写,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依据查漏补缺。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用规范简练的授课语言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开展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利用语言对知识进行传递,使得学生能够因此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反馈知识。虽然数学课程不如语文课程更加注重语言,但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的。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用专业的数学术语表达出一些严谨的数学概念、法则和性质,要注意不能时不时地蹦出方言或者教师自造的词语。同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的精简,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不能出现口头禅之类的不规范语言。要利用严谨的授课语言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保持连贯和流畅的教学节奏。

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实质进行清楚的了解,需要对数学术语的各种含义进行探究,要在注意语言的严谨性的同时,避免数学术语以偏概全,如此方能让学生在严谨规范的授课语言中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正所谓生活是一切教学的来源。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中,还应该联系起知识和实际生活,必要时还可以联系起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社会例子,利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化事例和历史人物故事等,趣味化地呈现出抽象难懂和枯燥烦琐的数学概念、数学内容。通过此来灵活化课堂教学,高效化知识讲解。

二、优化作业设计,为作业减负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侧重于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的评改,却因此忽略了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大多数初中学生都受大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所累,心理上会因为繁多的数学作业而过于压抑,时间一长,这样的心理就会带给学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厌学和弃学。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不容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在学习知识后,及时合理地开展知识练习,这样才能巩固所学,提高学习质量。而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更是要以所讲解的知识为核心,以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程度为前提,对其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还要精心选择试题,关注试题的目的性,注重试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延续性。

当教师在设计完作业后,就需要以新课程改革为教育背景,对作业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强调,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以新教学理念为基础,优化指导思想,改革作业评价标准。比如,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在作业中,用绿色标注出自己独立完成的题目,用黄色标注出在家人朋友或同学的帮助下所完成的题目;用红色标注出作业中自己不懂的题目,并在相应的记录本上记录题目以及无法解决问题的原因。在专门的收获本上,记录下自己通过作业练习所获得的知识,并分析自己最大的收获等等。如此方式,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让教师明白哪些知识是学生所没有完全掌握的。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在解决数学问题的途中,需要以形式逻辑为原则,在对相应的数学规律进行掌握后,通过多次的推理计算才能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更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了解到自身实际的学习水平后,对抄袭作业、作业完成率不高的情况进行有效避免,从而可以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良好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三、淡化分数,为学生的心理减负

传统的应试教育采取的是定期考试制度,考试形式也一成不变,会给学生较大的精神压力。固定的评估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这种以分定位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学生进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础,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后,对能够改变此种被动局面的方式进行寻找,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心理减负,让学生能够在创新的知识学习中,提升学习有效性。

在创新教学方式后,教师需要创新考试方式和评估模式,制定一种套餐制的新方案。在套餐制的新方案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搭配方法设计试卷。可以对试题进行分层设计,题目有难有易,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梯度、信度和区分度。学生在考试中可以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前提,自行选择不同难度的试题,在解答出容易的试题后,再一步步解答难题。让学生先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为依据超越自己,再超越旁人,提升成绩。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面对所有学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核心。在讲评完试卷后要淡化分数,摒弃传统教育的分数制,应用等级制。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考试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明显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而教师应该将增效减负的课堂教學提上日程,将增效减负作为重要指标,对素质教育是否实施成功进行衡量。如此将经验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科研型的模式,从而达到对教学成效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敏.减轻初中学生数学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8(1).

[2]   周春英.“减负增效”理念下初中数学课业负担的合理化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8).

[3]   杨光明,李学辉,汤世能.如何减轻农村小学数学课业负担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6).

[4]   沙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文渊(高中版),2019(9).

[责任编辑 赵颂花]

作者简介:李文斌(1975.10—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减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GS[2020]GHB3098。

猜你喜欢

减轻负担优化教学初中数学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社会的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