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刍议

2022-02-12石玉宝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期小学生

摘 要: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教师要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小学生初步形成劳动意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生活观,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围绕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科学设定劳动教育方案,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有所提升与成长,展现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优势。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94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小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感知到劳动的伟大、崇高、光荣,激励学生去创造性劳动、诚实劳动、辛勤劳动,让劳动教育活动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升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专门的教育课程。因此,教师需要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设定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一)学生劳动素质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劳动素质有待提升。对于劳动概念不够清晰,认为劳动就是体力劳动、劳动是缺乏智慧的,导致小学生对于参与劳动存在一定的轻视心理。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通常是把种植、收割农作物作为勞动教育内容,这样只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这种简单的劳动活动方式,会让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存在排斥心理,缺乏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提高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质量、效率。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当前小学生缺乏运动,身体素质比较差,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由此,教师需要设定一些既能够锻炼学生身体,也能够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活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劳动教育地位不高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存在劳动教育地位不高的问题,学校管理者、教师把所有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科教育中,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只是在期末阶段开展劳动技术课活动,根本无法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劳动常识,导致劳动教育处于形式重于实质的状态之中,根本无法展现出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人文价值。同时,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体系,没有设立相应的教育课程、教育活动,通常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的普及化、常规化,使得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比较低。

(三)家校之间缺乏劳动教育合作

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之间缺乏劳动教育合作,无法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父母是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比较溺爱孩子,不会让孩子去劳动,导致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还有些家长对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缺少支持、理解,认为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无法通过家校联合劳动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有很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虽然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缺乏技巧、方法,再加上缺少和学校教师的沟通与联系,无法真正掌握孩子劳动能力、劳动素养等的实际情况。

二、新时期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策略

(一)转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观念

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转变劳动教育观念,强化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强化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教师要全面审视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充分展示出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劳动与学科教育融合在一起,改变以往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观念,而是要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影响力。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小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教师要教导小学生学会正确生活,在生活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与生活经验,意识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重要性。同时,小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科学育人的观念,强化小学生的自我劳动教育意识,这样才能够成为小学生成长中的良好榜样,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有理想,认为财富需要依靠劳动来创造,而人生也需要依靠于劳动来创造,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此外,在让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注重促进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美感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二)科学设定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内容

在农村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把小学生作为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学习对象,一切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合理设定劳动教育内容,让小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展示出劳动教育的优势,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在实际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自主生活与学习,还要让小学生学会服务他人,在生活与学习中多多帮助他人,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培养积极的劳动习惯,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性、针对性投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之中。同时,农村小学管理者和教师要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条件,让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农村小学要不断完善场地设施,以此来引导小学生自主劳动。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并不是课本与教材,而是要在周围环境和场地设施中让小学生去劳动、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多选用一些实用性、真实的劳动工具,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动手操作、参与劳动活动的机会。除此之外,农村小学要配备专门的劳技课教师,这样才能够提升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从而让劳动教育更加专业、科学。学校也要定期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教育,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记录能力、观察能力,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有利支持。

(三)开展农村小学家校联合劳动教育

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要想增强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只依靠农村小学、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教师要强化和家长的互动,积极开展农村小学家校联合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积极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生活常识,使其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技能、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使其在家庭生活中积极鼓励孩子投入到劳动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在家校联合劳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科学设立家校联合机制,把小学生作为主体学习对象,一切围绕学生的劳动意识、个体特征,设定多元化、差异化的劳动教育方案,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参与劳动活动的趣味性、成就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校和家长之间还要设立沟通服务平台,随时汇报学生的劳动学习成果,以此来调整劳动教育方案、目标,充分展示出劳动教育的优势、作用,在家校联合劳动教育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學校和家长要共同设立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在日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活动中,强化对于小学生的鼓励与支持,让小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从而能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四)拓展农村小学劳动教育途径

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内容,提高小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与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劳动目标,促进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劳动认知的协调发展。教师要在主题劳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服务,从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教师也可以在教育游戏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样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才可激发自身参与劳动活动的热情。对于小学生的劳动行为,教师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提高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也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真正体现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的群体服务劳动能力、自我服务劳动能力,让小学生形成尊重、理解劳动者的情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并围绕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征、成长背景,科学设定劳动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叶筠,熊娜,郭娟娟.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成都市锦江区公办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2] 张耀.建国初期中小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以山西省档案馆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3] 汪玉伟,孙淑芬.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劳动技术教育研究——评《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劳动技术》[J].人民长江,2021(1).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石玉宝(1980.6—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期小学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