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初中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2022-01-02杨和利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中学校工作机制家校共育

杨和利

摘要:寄宿制初中學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生活上、学习上缺乏监督和关爱,极易出现孤僻、自卑、焦虑等情绪,进而出现心理适应、思想及行为习惯问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如何构建出共育工作机制,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培养实现对寄宿制学生的有效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农村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当下初中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寄宿制;初中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学校度过,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摇篮。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家庭更多的承担着“生活辅导”,学校主要承担“学习指导”,两者无法有机协同,且学生长期寄宿于学校,远离父母,难免出现一定的心理适应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及学习作风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新时代下,寄宿制初中学校要一改传统的“封闭式”管理策略,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班会活动、家访等手段实现家校共育,增强家校联系,共同商榷育人对策,为寄宿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寄宿制初中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传统教育中,寄宿制学校及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核心,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的生活管理、道德品质教育。而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学生长期寄宿于学校,缺乏来自家长的关心,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也无法知晓学生的校内学习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极易养成放不良习惯,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寄宿制学校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多元化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路径,深度联合家庭,构建出一体化家校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两者的有机协同,加强对寄宿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寄宿制初中家校共育工作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实现寄宿初中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梯度性、层次性、系统性展开,首要任务就是要修正家长和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家庭需要深度意识到教育、管理并非学校教师或者班主任的单方面任务,而是一个协同、共育的过程。在课余时间,要积极和班主任教师沟通、交流,找出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真正发挥出家长的教育、辅导作用,不能做“甩手掌柜”。而在初中教师方面,也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而是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心来抓,通过积极和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商讨育人策略。

(二)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初中学校教师方面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常规教育,每半学期开展班级讲话等具备较大教育意义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强对寄宿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在开展这类活动时,要邀请家长参与,针对部分学生父母在外的情况,可以邀请其爷爷奶奶。比如,教师可每隔两学期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家长作为旁观者,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有效掌握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评价完成后,教师再对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家长也能客观掌握孩子的动态,接受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在今后的教育中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三)多元化家校沟通模式

作为寄宿制学校,要树立平等的沟通理念,不搞“一言堂”,要积极和家长联系,广泛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学生教育中。增强家校联系的典型做法之一就是借助于网络平台,当代全国各个地区也具备了现代化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进行沟通,让双方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对方的反馈,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教育机制。教师方面,也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的方式向家长咨询学生在假期中的作息规律、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以便于之后针对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除去家校沟通、家庭单方面进入学校参与管理外,还需要教师时刻进入家庭,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例如,教师可以在定期进行“家访”,让家庭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学校的反馈,共商教育对策,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家校共育机制。

三、总结

家庭同样是学生教育的关键一环,寄宿制学生由于家庭条件问题,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身寄宿在学校,成为了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缺乏关爱,且许多父母由于家庭内部原因,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学习指导,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更应该是学校方面的事情,教育思想存在偏差,最终导致留守学生出现严重的思想、行为问题。在新时代下,家庭和学校要及时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实现两者的交流、沟通,为学生的心灵“护航”,为学生的成长“扬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永东.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29):68-69.

[2] 吴立忠.寄宿制初中家校共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家长,2020(09):66-67.

猜你喜欢

初中学校工作机制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以人为本 和谐共进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试论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和谐校园建设
初中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