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1-02陈庆荣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道德与法治初中

陈庆荣

摘要:在素质教育新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格外重视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传授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还应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工作经验,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阻碍学生学习因素,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这一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改变固有教学观念及方法,课堂应因材施教,不应由教师牵着学生走,而要善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减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负担,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时期人才要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只增不减。新时期需要的人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传统时期,社会需要读书多的人,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死读书类型”的人,新时期更看重人才创新能力,需要勇于钻研、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的人才。因此,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阵地,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新时期对初中生提出的发展要求。

(二)适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要求进行分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各学科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既要保证学生拥有过硬的知识基础,又要善于激活学生本身能力,尤其是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练就动手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意识极其关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阻碍因素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所应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调,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一些教师仅看重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学习收获。在这种课堂背景下,很多学生都处于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氛围极其沉闷,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导致教学质量难于提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欲望有待加强。

(二)学习方法单调

现阶段,一些学生学习方式较为单调,通过机械化方法学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大的任务量,但效果却未达到理想状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些学生经常在内心深处自我怀疑:“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学习成绩怎么就提升不上去呢?”。一旦学生产生了这种疑问,便会怀疑自我价值,否定自我努力成果,从而产生懈怠心理,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状态[1]。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一)改变教学观念

1.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则会淹没学生主动性,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于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极易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形成固定教学观念。进入素质教育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一改传统教学思想与思路,以学生为根本导向,以学生为教学重心,改变教师主导局面,注重引导学生,有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生命的思考》这一部分知识时,探索与生命相关的内容,很多知识点都被划分至哲学范畴,但在学生眼中看来,哲学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则应改变旧的教学思路,扭转传统观念,全面尊重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教师授意下,每一小组以讨论的方式,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展开分析。由此一来,便可以在组内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技巧,帮助其深层次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感受生命内涵。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负担较为沉重。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这一门学科,但前提是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本学科的重要性,并融入人性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维护国家利益》时,教师则应将课本知识与国际时事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了解国际舞台变化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讲述“国家的兴与衰,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观点,让学生产生“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意识。这样一来,既能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氛围中,又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并且保持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相关内容,形成爱国主义情感[2]。

(二)优化教学模式

1.创造和谐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极密切相关。因此,教師应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内容,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在生活中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相关内容,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知识时,教师则应在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播放一些违法经典案例的视频,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描绘,使学生深入学习,并将课堂上学习的成果渗透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遵纪守法做一名学法、守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在这一基础上,促使学生全面认知法治,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3]。

2.强化信息化教学

生活在信息时代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速度日渐加快,手机及多媒体设备早已被应用在教学领域中。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借助信息化技术改善课程教学品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课程内容较为繁多,教师若想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则应善于调动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全面考虑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点,并在这一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一门学科学习的能动性,为学生探索学科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比如,讲解《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观察班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拍下学生在活动中取得胜利照片,并将这些照片视频呈现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各种集体活动中,多与同伴配合,与同伴共同取得胜利果实[4]。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应用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促进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互相融合,以保障学生能享受到信息化手段带来的便利,善于查询及整理相关信息,从而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自主探究

对初中生来讲,他们普遍具有较为活跃的学习思维,但是由于自身心理状态仍有待改进,而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遭到外界环境及具体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能善于展现自身组织者作用及引导者作用,全面挖掘学生基础认知水准以及学习能力,在这一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从而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力顺利落实。

例如,在讲解《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相关课程时,教师在上课前,应为学生准备预习提纲,鼓励学生按照提纲框架,详细的预习,总结与消费者有关的合法权益,了解基本内容和具体作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提问”方法检验学生预习成效。在学生预习之际,教师要鼓励学生记录疑难问题,并尝试独立探究解决所有疑点[5]。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保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效,使学生灵活接受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实施后,教师既要重视传授书本内容,又要凸显学生主体性,并鼓励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新课改观念,善于在学生自主学习路上发挥“引路人”的价值,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燕.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20(37):194-195.

[2]曾小兰.浅谈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20(48):129-130.

[3]杨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9(14):227.

[4]呂圆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分析[J].教书育人,2019(13):13.

[5]何家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19(04):86.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