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9-29
聂永梅 姚巧玲 李俊红 雪合热提·伊纳也提
【摘 要】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做出的发展性评价。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形成性评价因其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方式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其教学效果及优势日渐突显。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高等医学院校授课过程中应用现状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医学教学实践过程。对医学生来讲,大学阶段是其系统接受医学教育、全身心构建医学知识体系、着力掌握临床实践技能、集中塑造医德品质的理想阶段。在此期间,努力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对于医学生适应未来意义重大。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探讨如何在医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不断监控和调整其认知和情感状态,观察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调整学习行为,并努力营造和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资源的过程[1]。为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教高[2008]9号),成立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教高[2008]7号),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为考核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将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作为终极目标[2],可见培养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高级医学人才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从动态的教学发展中了解学生的进步,由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目标进行跟踪观察、分别指导: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对学生的活动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依据,主动调整个体的“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如何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形成性评价
1.1 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历程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米歇尔·斯克里芬在开发课程时提出,并由本杰明·布鲁姆将其引入教学领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第一次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并且提出了诊断性评价一形成性评价一终结性评价的“三评价论”体系。他指出:“诊断性评价”的实施应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要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来确定教学起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是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目的是了解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的情况,并对教学过程作出最后评定[4]。经过布卢姆等人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性评价已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且从课程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之中[5-6]。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评估作用与后果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对评估的多用途性逐渐了解。形成性评价才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此时学者们开始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变教学模式的一种课堂评估方法和辅助评价手段。
1.2 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目前,随着新教学改革的日渐推进,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成为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改方向。形成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在医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其主要作用是:(1)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2)强化学生的学习;(3)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通俗地讲,就是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过程的监控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监控过程与评价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能够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自主而行之有效的反思,及时对自己所定目标、所采用学习策略进行总结、反馈,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迅速更新,医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必须不断保持知识更新。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已将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纳入医学本科教育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由自主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构成,后者是核心。人才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
3 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
3.1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动机、兴趣等情感因素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医学课程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心态,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持有内在学习动机的人对其从事的活动本身会感兴趣。学习医学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求知欲、好奇心或者兴趣爱好等原因,对医学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就能达到很好的学习目的,从而获得身心的满足感。缺乏足够的动机,学习者将无法坚持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是学好医学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只注重终结性评估,而不重视形成性评估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部分在校医学生过度关注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乏兴趣,只是在期末进行突击性的总结复习。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和学习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观察、日常记录、评价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读书笔记、多媒体运用、表演、建立档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的持续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图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它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适合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了那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
3.2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正如布卢姆所说:“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或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须的特殊学习上。”通过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而是为了促使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最终学会学习,获得学习进步,也为未来的医学事业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便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目标是人的一种主观期望,是人们各项活动所企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它能唤起人们必要的心理状态、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的行动。此外,形成性评价有着详细的、丰富多样的评价标准,这些特定的标准以及外部的参照点也能够辅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了,学生便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预习、复习,仔细听课,积极思考,反复记忆,使所学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从而熟练、牢固地掌握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实践的基础是系统扎实的医学理论。对医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主动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自觉深入钻研,自主掌控整个学习过程,同时积极参与医学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并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探索、发现,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3.3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监控学习进程
形成性评价的典型特征是及时的信息反馈。与终结性评价以最终分数或某些水平标记为特征的评价方式不同,形成性评价能够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明确的、多次的评价和建议。这些反馈信息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清楚自己当前的表现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通过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进度,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评价—反馈—调整—再学习的反复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能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的调控,以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3.4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让学生自主地对学习的进展进行持续的评价和调控。自我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短期需要都是至关重要的。自我评价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判断、评价和监督,反思自己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评价方式。学习者通过发挥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
在医学教学的各类形成性评价活动中,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评价标准的诠释,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进行反思,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行为,形成有效且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4 结束语
在医学教学评价中,导入形成性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如何运用好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医学教学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云,刘娜,闫宇翔,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1):65-67.
[2]韦耀阳,熊猛.大学生自主学习与继续进修意愿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8-1130.
[3]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4]张红梅.美国高校学生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3-46.
[5]曹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学,2013,2:23.
[6]梅人朗,陈刚,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