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活动园”,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为例

2022-01-01秦翠华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基本权利课标道德与法治

秦翠华 _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目标进行编排。为了贴合小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实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园”。我将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基于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对不同类型“活动园”的应用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1.链接型活动园

链接型活动园通常由一个或一组图片、实物、案例等组成,指向现实生活或生活情境,从而完成知识学习到生活对接、理解的功能。如教材“公民意味着什么”主题,活动园是这样设计的:张恒的妈妈带他外出旅游。出发前,妈妈带他去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一路走下来,张恒发现身份证虽小,但是作用可大了,生活中不少地方都用得上它!

使用链接型活动园时,有两个建议。一是要由上而下解读活动中隐含的教学目标。此类活动园隐含着具体概念转化与生活化视角的呈现两个功能,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将课标领域细化分解,对应教材中具体的主题单元的框题内容,甚至是链接型活动园对应的环节,准确地从上(课标)而下(教材)解读活动园的功能和隐含的目标。二是要由下而上解读插图中隐含的学习目标。链接型活动园隐含并提示学习目标,因此,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替换其中的样例,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材“公民意味着什么”中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知道身份证记载的信息,能够举例说明身份证的3-5个用途;认同公民身份,初步树立公民意识,能够自觉保护个人身份信息”。教师应该在目标的指引下,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选取他们个人或家庭生活中使用身份证的事例作为教学中的典型素材,设计基于学生生活基础的分析、辩论等全员参与式活动,而不能简单采取看图说话的形式。

2.提示型活动园

提示型活动园是指围绕一个主题目标,用一幅图或多幅图来共同表达。如“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内容,活动园是这样设计的: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行政机关的工作情况,王老师带领大家到“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参观。看到井然有序的服务大厅和“‘一站式’服务,办事不再走冤枉路”的横幅,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提示型活动园具有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多重信息,因此,备课时应利用多层分解法表征,同时分时段、多角度利用这些信息。多层分解法表征,即对隐藏在活动园中的课上学法、课前搜集资料参与学习的途径,甚至是学生课后拓展实践等内容进行解读。注重学情调研,多角度利用活动园的信息,如在“权力行使有边界”一课中,教师针对两个问题进行了调研——请写出你知道需要到国家机关办理的事情;违章停车由交通警察还是派出所警察处理。六年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国家机构比较有限,一些部门甚至都没有听过。由于经验有限,认为都是警察,到哪个部门办都一样,对于不同国家机关的办理事项不了解。基于此,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活动园的提示找到发展点:六年级学生具有推理、类比、迁移的思维能力,同时,具备超市购物、班委会和学校生活的经历,即具有类比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教师可巧用类比法,借助增长点,突破障碍点,提升创新力。

3.思辨型活动园

思辨型活动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多为一组文字资料,后半部分则是一个开放性的设问或活动提示,如讨论等。如“宪法是根本法”的内容中,活动园是这样设计的: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一条,让学生思考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规定反映了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

使用此类活动园时,教师要依据课标,读懂教材,明确意图。不建议直接采用教材上呈现的方式(简单的提问式或一问一答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利用学生个体的深度参与。在使用或再设计前,建议先依据课标等确定好教学目标,再读懂活动园中材料与核心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如明确活动园的设计目标是“了解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并能简单阐述理由”,然后再设计活动。

4.应用型活动园

多呈现学生可以直观参与的活动,活动特点突出(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导语部分明确呈现观点,而活动本身(内容)则直指观点,活动的参与过程更是使参与者明显体验或理解观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中,活动园是这样设计的:查找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境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内容中,活动园是这样设计的:讨论下列情景,权利人可以收集的证据是什么,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此类活动园在使用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基础应用。建议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认真备活动园,对标之后如果没有更好的学生活动设计形式,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园,但一定要注意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追问、分享。如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中,让学生完成相应活动,但活动后追问、参与后分享等则应直指宪法、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而不应仅局限于选一选、连一连后对答案。二是创新式再设计。教材中此类活动园的设计虽然活动性强,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特点,建议教师在准确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式活动的再设计。如“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就可以在确定目标为“了解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尝试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案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将原本在教材32、33页呈现的活动依据目标合并设计为:依据宪法第二章的内容,试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梳理在公民成长年代尺上,并记录你在梳理过程中的发现。在学生参与活动之后马上追问:在梳理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只有做到立足课标,从具体学情出发,分析教材中活动园的不同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据活动园的不同类型设计活动,并探究活动的时机,才能上“活”道德与法治课。

猜你喜欢

基本权利课标道德与法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直接效力问题研究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论基本权利对立法者的控制
论基本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