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教本、学本:初中自读课的生态解读与突破

2021-12-20吴亚玲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本文本

吴亚玲

摘 要 自读课不仅是教读课的拓展,更是实践生态语文的有效路径。在自读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对其在课本中所处位置进行分析,突出教学目标以及指导之下的活动设计;其后要深入教本,关切文本与活动之间的勾连以及在活动之中给出相应学法支架;最后要立足学本,站在学生角度回顾活动与互动目标的达成度,充分释放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价值。

关键词 文本;教本;学本;自读课;生态语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提出生态语文正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经过蔡忠平导师对笔者的五次跟踪指导,笔者对生态语文有了更深思考,作为教读课的拓展,自读课更是实践生态语文的有效路径。

一、 解读文本:更加凸显自读的学习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有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过程”,对于“文本”而言,即从编者角度出发,循线思量本课的单元位置、教读或自读课文类型、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目标。例如《雨的四季》,为五四制统编版第一单元第四课,单元导语要求“朗读、体会景物之美、品味语言”,旋即明确教学设计的重点:活动应在充分释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承载不同功能分区如音韵之美、景物之美、語言之美等,正如蔡忠平导师在《从目标、内容与过程三维论语文的教学评一致》一文所说“现在的语文课习惯于课文的讲解,把课文内容的讲解替代了语文学习内容的教学,是真正的‘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即确定了三大教学目标,共同建构一堂自读课文阅读“自由行”。

立足于自读课文,势必释放出两个信号:极大自由度和突出的语文要素。自由度即生生互动,体现在教师引导作用的牵引最大体量退出课堂,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拥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权,这折射了一个深层次问题:自读课文与课型要求有了参差。所以老师如何有效地退出课堂,敢于且能够将课堂交给学生,便是活动重组的重点。至于反复提及的语文要素,更是要于课堂中异军突起,作为守卫语文课堂正统性的禁卫军,应体现在设问、提示、规范性作答等方方面面。

【原设计】

概览这篇教学设计中的四个活动:我为雨的四季吟诵、我为雨的四季代言、我为雨的四季点赞、我为刘湛秋发声。目的是要对课文进行由浅至深探索,读—找—品—析。

【现设计】

结合蔡忠平导师建议以及时间稍有紧迫且师者较多讲授的课堂实况,首先删去最后一个活动“我为刘湛秋发声”,此活动尚未贯彻三大教学目标,存在略有多余。剩下的三大活动是对上文提及的“三大教学目标”的衍生活动,分别对应“以音韵之美为主,辅之语言之美”“以景物之美为主,辅之音韵之美”“以语言之美为主,辅之景物之美”,环环相扣,使三个活动紧密围绕三大教学目标,内容更精简,更具针对性,使其切实成为承载自读功能的有效活动,其次,最大程度减少教师讲授牵引,将三个连续活动设置为任选活动:“同学们可以任意选一个或两个活动,完成所选活动下设的子活动,进行讨论交流继而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其他组别可补充或者反驳纠正,提供充分理由。”

二、 深入教本:更加关注活动的学法支架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即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在《雨的四季》中既然要抓“朗读、景物、语言”三个抓手,构建学法支架,那必要在这三方面精研:朗读何以体现音韵之美?景物之美如何被学生自主发掘?语言之美如何行之有效被窥得?如此种种区块如何被朗读主线一以贯之?笔者进行了如下三个活动的设计与编排。活动一:为雨的四季吟诵,分设学生自由朗读与精练小诗配乐朗诵子活动,分别解决重音停连和音韵美初感知知识点;活动二:为雨的四季代言,分设小组合作完成代言卡活动,完成对课文的初级感知,抓取景物及其特点,并深化朗读;活动三:为雨的四季点赞,着力品析本篇散文语言的诗味,重点聚焦于语言之美的撷取,还设有微片段写作,开放性的评价,目的是达到由品到用的迁移,亦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读和写,达到了教学目标再贯彻。

对于单元总要求——朗读,将目标分解三层,首先是学生自由但很真实地大声朗读,解决字音重音停连问题;其次是读出你所认为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是读出你自己;最后是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即读出作者。笔者把朗读设计成了一条隐形的线,但却润物细无声在每个活动完成负载的使命,两个框架式思路最后在核心教学活动活动之下互相兼容,共同为主体学生服务,深入单个活动分别来看,亦有值得完善之处。

【原设计】

“请同学们改编成精练的小诗并配乐朗诵。”目的是学生可以对现有散文文本转化为诗歌文本,对语言之美和音韵之美有更深层次理解。

【现设计】

保留原有设问“请同学们改编成精练的小诗并配乐朗诵”,吸取蔡忠平导师树立学法支架的建议,列出五个有力抓手:1.抓不同季节的雨。2.抓雨的季节特点。3.抓某季节之下的景物。4.抓景物特征。5.抓景物之间层次关系。如此,学法支架俨然树立,从层次渐深的五方面思考如何改编,给学生强有力的抓手,便于教师退居幕后,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践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 立足学本:更加展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对于“学本”而言,即从学生角度出发,孩子们能否最大限度的接受取决于本身的语文基础、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贴合实际学情、老师的教姿教态是否自信饱满......本课作为一堂未经预习的新课出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面临着更换教室、新接手的语文老师、后排听课老师们这样一些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因素,预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便变成了极为重要的隐性一环。故笔者在教学活动之外,在预备铃响起之前与学生话家常,交流放台风假的生活状态和心情,正因为这样小小的一句话气氛变得开始活络,除此之外包括课堂上的发问和评价,笔者都未做僵硬预设,而是据学生表现灵活机动应对,在小组讨论活动深入了解每个组如何讨论、有何难点,这些都将成为我的课堂生长点,更有细微如眼神交流,微笑与生的微小注意之处,与学生与课堂相关无小事,“小节”要拘,教育何尝不是如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以心换心的过程?例如在“我为雨的四季代言”活动的完善优化可窥得一斑。

【原设计】

我为____雨代言

No.1个性标签:____、____、____。

No.2代言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3代言金句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No.4:朗读设计理由阐述:________________。

【现设计】

我们为____雨代言

No.1个性特点:____、____。

No.2代言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3代言金句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No.4:朗读设计理由阐述:_________________。

现设计与原设计相比做出了三点改进,其一将代言卡标题中的主体“我”拓展为“我们”。其二,将“个性标签”改为“个性特点”。其三,将“个性特点”后的三空改为两空。将活动名称拓宽为“我们为雨的四季代言”,主体性得到拓展,亦是统筹考虑小组合作方式:课上出现了无小组为春雨代言的情况,这是“我们”同质化的同姿态,忽略了在小组内部会有“我们”的异姿态存在,或许可以不那么死板,允许小组内存在一种统一的,两种或多种不同声音百花齐放,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而老师只需要在一旁点评亦或是喝彩足以。而将“个性标签”改为“个性特点”,是将更规范具体的语文要素注入,无形中锻炼学生从文本中概括提炼这一语文要素的能力,将三个空改为两个空原因在于课上学生在文中搜寻可能最終只能得出两个精准的特点,而修改后的两空消弭了给学生无中生有的压力,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价值实现。

[作者通联: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

同时,潍坊更注重在立德树人上做“加法”,在学生全面发展上做“加法”,加强“常态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市、县、校、师“四位一体”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共享,“个性化定制”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在“常态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潍坊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常态学科教研范畴,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平台作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加强各学科作业研讨力度,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数量控制和科学设计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

在市、县、校、师“四位一体”作业资源共享方面,潍坊整合各校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建立作业资源库,利用教育云平台设置作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全市优质作业资源共享。

“作业超市”分层自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设计和布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作业,也是潍坊作业减负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作业公示公开制度,提倡“作业超市”、布置“作业自助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生可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也可以让作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这学期的作业内容有了明显变化,由原来单一的抄写课本内容或做练习题为主变成了‘菜单式’个性化作业,老师会布置多项作业供我们选择,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兴趣选择当天要做的作业内容,不再像以前那样全班同学都做一模一样的作业,大家都能积极完成作业。”昌乐县九龙湖小学五年级学生吕邵萱说。

此外,对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潍坊坚持公益免费、全面保障,小学参与率达91.1%,初中参与率达89.2%,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在学校课后服务时段,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助力“双减”落地开花。“现在不但不需要上‘小饭桌’,课后服务结束回家后,通常也只需自选完成阅读、体育、劳动等实践作业。”潍坊市奎文区北苑实验学校学生赵悦然的妈妈刘燕说。

“‘双减’工作关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将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布置学生作业,更加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有效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家长的精力负担,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15日

猜你喜欢

学本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借力“语言支援”,构建学本课堂
厚植“学本”理念 对接核心素养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