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2021-12-18敖斯其其格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新媒体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如何将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优化了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堂的发展,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和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媒体;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134-0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支持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或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个性化虚拟仿真课程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教学模式,鼓励学习者发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2]。

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该以目标语言技能传授与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技能和学习策略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环境及学生特点,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新媒体教学手段等,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让英语学习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能在将来的深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民族地区人才的需求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而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间接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的涵义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各种形式的媒体。它是一种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3]。“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形式上。一些新媒体是全新的,如互联网;一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一些媒体形式,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电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

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为民族地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加现代化、更具表现力的技术,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融合理解、视觉和听觉的动态内容。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讲英语的环境,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甚至可以通过AR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的英语语言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性。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通过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听、说、译综合能力。师生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答疑解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和想象力,达到积极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新媒体技术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的“软”和“硬”条件还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呼伦贝尔学院地处相对偏远的边疆,接壤蒙古国与俄罗斯,和我国其他省份的信息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不够了解,使得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报考民族地区的高校,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的生源质量。

师生座谈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法是单一化的,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严格按照学校教授的统一英语教材,无论内容是否实用,通常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学单词,分析课文,重难点讲解及预留作业,多采用“知识点讲解→学生做笔记→机械背诵→练习”的枯燥模式,学生参与英语听力和口语互动的机会很少,虽然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已经应用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但课程设置大多是英语视听说课,学生自主上机的学习形式,并没有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的特点。无法真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对于职业技能发展和规划,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由于课程任务量,其他教学业务量等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新媒体技术,即使参与线上网络技术培训的相关讲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新媒体与英语课程相融合的技术,教师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欠缺不利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

第二,目前,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新媒体或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高。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现有大学英语网络视听说教室2间,共可容纳180人左右,但由于部分电脑陈旧,维修保障不及时,桌椅破损等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试听说课程需求。此外,多数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时,只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其他多媒体辅助学习功能,无法满足现代高校英语语言需求,也不能适应和推动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需求[4]。

第三,以呼倫贝尔学院为例,作为通识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时由原来的每周8学时,共两学年,压缩为每周4学时,只学一年。这样的课程无法达到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完成课程内容,还要为学生提供英文讲解和练习。造成“吃不饱”“吃不下”的两极分化现象。此外,少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汉语,以让学生更详细地理解或论述重要和困难的事情。课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英语,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提高。

第四,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关注英语的单词和短语学习,忽略阅读和分析语音的能力。大部分教师只能为保证教学进度而按部就班地讲解,无法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突出重点地制订教学计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新媒体技术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有教无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也给教师带来了职业技能拓展的新机遇。教师可利用少数民族优势教学生练唱英文歌曲,鼓励学生利用音视频软件、录屏软件、剪辑软件等新媒体方式编辑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分享给大家,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形式,如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手机学习软件等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布置课下学习任务或提供与英语学习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并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动态。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和动力的情况下,学生可使用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让课本里枯燥的英文字母变成灵动的声音和生动的图像。基于学习评价标准的课程设置,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融合新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不同英语知识背景的学生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5]。

(二)学校政策支持,提高教师新媒体技术专业化技能

学校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决策和政策支持,以教学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将“送出去,请进来”的政策落实到位,积极组织和带领教师参与网络技术培训或相关讲座,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制作简单课件或是掌握一般的电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仅需要一套完整的视频制作系统软件,还需要具备操作技术手段。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多尝试将现代媒体技术与课程相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学习用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微视频、音频等方式可刺激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校可鼓励师生利用新媒体手段录制翻转课堂,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和现状,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随时学习和复习重要知识点,利用碎片化学习方式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民族地区高校要切实落实激励政策,通过鼓励师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等大学英语竞赛和技能竞赛,让教和学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竞赛会对应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思政目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这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将功夫花在平时,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乐于总结,用“以赛促学”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用“以赛促教”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寓教于乐,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教學成果;用“以赛促改”深化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使之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助力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民族地区高校和教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合理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结构,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单一的以分数定胜负的评价方式也无法全面地考量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按照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习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数据输入,才能促使语言习得的产生。因此,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如将课堂活动和第二课堂参与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方式。也可根据少民族地区的学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超星、智慧树、雨课堂及各种大学英语教材配套学习App等,分层次制订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监测学习进度及在线检验学习成果,这样既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形成网络化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逐渐融入新媒体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师生主观因素上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新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 新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及应用探究[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2] 邓杏华.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03):107-110.

[3] 赵周.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探索与创新[D]. 昆明:云南大学,2020.

[4] 沈正晖. 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能力与素养研究[M].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20(01).

[5] 李良荣.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荐稿人:吕佩臣,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英语学科专项课题”(课题编号:WY2020004-A)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敖斯其其格(1984—),女,硕士,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新媒体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