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2016-09-29

科技视界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王佳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语音的准确度和语调的自然度是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之一。然而教学实践中语音语调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目前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语调的欠缺和不足及其成因,并尝试寻找和讨论解决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语音语调

语音和语调是英语学习的门槛之一,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成就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良性前提。在正确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用口型准确的发音、抑扬顿挫,流畅自然的语调将自己的意思用英语表述出来是口语交际最基本的要素,是成功完成信息交互的前提条件[1]。系统阐述语音知识的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英语伊始就开设,并在大学入学时,将英语语音正音、纠音作为口语教学的起点和重点[2]。自1999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将语音课列入必修课的范畴,数十年来在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中,语音课均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大批有留学经历的语音纯正的教师乃至native speakers对语音教学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即令是来自偏远山区的英语专业学生,其语音语调经历一两年磨练后,也往往得以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然则,在同属英语教学前沿阵地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语音教学是否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和相当的重要性呢?

1 《大学英语》课程语音教学现状

对于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读、写、听、说要求面面俱到。这样“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各种原因造成的厚此薄彼。期末考试与四六级考试均为笔头测试,那么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就会一定程度被选择性忽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口语表达能力的门槛的语音教学就处于更尴尬的位置。相当多的教师都默认自己学生已经在中学阶段完全掌握了英语语音系统知识,而对课堂上学生蹩脚的发音视而不见。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周期是漫长的英语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而相当多的学生在这最后的课堂上仍未掌握英语学习最基础的内容——语音,思之令人扼腕。

语音知识系统本身纷繁复杂,涉及口型、音准、力度、语调、语速等多方面的详细讲解和反复演练。将其融汇于需兼顾多方面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耗时极大且难度偏高。语音教学的课堂演练一个需要反复和针对性的过程,而大学英语的班级动辄五六十人,想要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发音基本不现实。面对捉襟见肘的时间和比比皆是的语音错误,教师往往倍感无奈,不得不放弃系统科学的语音教学环节,只在领读单词、课文时或者进行教材上口语练习的同时对个别语音语调错误进行示范性的纠正。这种隔靴搔痒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准,塑造自然地道的语调。

语音教学状况差强人意的另一原因则颇让人遗憾:参差不齐的教师素质。诸如云、贵、川、渝等内陆省市的高校英语教师,受限于自身的教育环境和语言影响(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取消高考听力环节),自身的语音基础知识和发音习惯均存在着不足,普通话中平翘舌、边鼻音不分的状况被负迁移到自己的英语语音上面,导致课堂上出现“以讹传讹”的教学实际。一些教师由于没有系统掌握英语语音学和汉语音韵学理论,不能很好的辨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典型语音错误,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有效正音。

2 非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实际水准与成因探析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当然是正面的信息与成绩。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随着国家在教育领域不断提高对于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沟通能力的重视,相当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经打下了令人欣喜的英语基础。在语音语调层面,不乏来自较发达地区或者各类外国语实验中学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其英语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堪称不俗。然而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笔者所在的内陆省份高校中,仍有近半数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县城或者乡镇,在一年级《大学英语》课程初始的自我介绍环节中,语音含混不清,音准和口型习惯错误者比比皆是;然则同样的学生在之后的写作、阅读任务和测试中却表现出了与其高考成绩相匹配的语言能力。这样的情况说明:英语语音语调的水平未必与英语综合水平完全成正比,有相当多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其语音语调只是整体英语水平这一“木桶“中的短板。

学生在中学时期缺乏系统和准确的语音基础教学经历,是导致大学阶段语音仍停留在不准确、对于语音规则模糊不清的认知状况的主要原因。顾芳对于就语音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学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语音课程[3]。这一数据明确指向一个事实: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并未经历系统、完整和周期长的语音知识学习。实践层面,学生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长短音的界限把握不准、双元音过渡生硬分离、汉语拼音中没有对应口型或者舌位的辅音(如[?奁]、[?兹]、[?廾])用近似的汉语拼音来代替等。学生对于英语特定的语流发音技巧的认知和掌握,诸如连读、重读、弱读、升降调等,则完全处于缺位的状况,一段课文朗读下来,往往味如嚼蜡,形似机器人刻板木讷的发音。在对学生进行正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的语音知识及其匮乏,有些甚至认不全国际标准音标,因而其纠音过程面对极大的阻力和挫折可能。

3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教学方式和思路探讨

针对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仅靠《大学英语》课程上有限的时间选择性地、补丁式进行语音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高校在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层面可以拿出足够的魄力,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专门开设一门为期一学期的《英语语音》的课程,那么学生就可以得到充裕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标准化语音体系的系统的“再学习”,有的放矢地对广泛存在的语音错误和薄弱环节进行修正,并佐以大量由教师主导和监督的发声练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补上“夯实基础”的弥足珍贵的一课。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水准良莠不齐,各个专业对于学生口语发音水平的要求各异,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这样一门课程以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的形式设计。在入学伊始由《大学英语》的任课教师对学生水准进行甄别,决定哪一部分学生需要强制修习《英语语音》的课程,这样学生能够在大学的初始阶段就对英语的语音正本清源,对日后的英语学习、乃至考研、出国留学等非常重视英语口语和语音的情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单设《英语语音》课程,得到了蔡基刚等国内知名英语教育研究者的肯定与推崇[4]。

然则新增设课程需协调和配置学分、学时、教师等等教育资源,言易行难。现实层面更具可行性的策略仍是将语音教学整合在《大学英语》课程内。但这样的整合则必须具有足够的效度和针对性,例如,将多达16学分的《大学英语》减少为8-12学分,剩余学分则分配给单独的《英语语音》课程。或者在大一新生进校时,暂缓常规的课本内容教学,专门抽出1-2个月的时间来为学生介绍讲解系统的语音体系和发音规则,为其纠音正调。需要看到,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意愿往往优于中学生,如果在学习语音知识时正确的动员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且给予正向激励,足以为他们的英语学习生涯注入标准正确的语音这一强心针。

无论是英语学习的哪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学阶段视野狭隘闭塞,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发音的全部认知和习惯形成均源自自己的英语教师。目前,多数学生语音存在音准、语调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我们初级和中级英语教育的不足和教师素质的欠缺。首先需要觉醒的,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语音教学意识。教师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学生语音欠佳这一事实,并积极有效的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应对措施,例如,敦促学生朗读课文并加以点评纠错、讲解单词时不要总是对音标部分一带而过、播放多媒体材料时强化对语音语调的熟悉和模仿等等。另外,大学教师拥有着高于中学的视野和平台,多数高校均有出国培训进修、国外友好院校访学、乃至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出国(境)充电的机会,应该让更多的英语教师享受这样的机会,磨练自身的口语能力和地道标准的语音。根正则苗红,高素质的教师自然会培养和挖掘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4 结语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起点,是后续语言习得的基石和利器,更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流畅自如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由之径。大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对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其在英语综合能力上的提高[5]。作为英语教育者,我们应该有360°的视野和观念,培养词汇、阅读、写作等核心技能和素质固然重要,但语音同样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强化。摒除“哑巴英语”的口号喊了多年,英语口语教学得到了肯定和重视。而语音教学则是英语口语的桥头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面对的正是暨需提升语音认知和发音能力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教师与学生均应群策群力,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稳定提升学习者的语音水准乃至综合语言学习成就。

【参考文献】

[1]余玲.素质教育:浅析非英语专业语音课开设的必要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田慧丽.关于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顾芳.浅议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语音课程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3).

[4]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

[5]刘延玫.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