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2016-11-03毛金秀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学质量

毛金秀

摘要: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学,尤其是彝区一类模式学校的汉语文教学质量偏低是长期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试图从一个基层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去展开这道难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从而共同找到一条切实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27-01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在2016年7月内蒙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研工作会上强调,民族教育在传承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对公共语言(即汉语文)的教育教学绝对不能放松。汉语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的需求,还是家长愿望的角度,都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有效提高彝族地区一类模式汉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摆在我们双语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凉山州一类模式的汉语文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如凉山州最近两年全州统测四至六年级汉语文平均成绩情况,2014年一类模式分别是38.9、42.5、36.7,二类模式分别是56.7、54.81、60.26;2015年一类模式分别是41、44.9、51.1,二类模式分别是55.4、56.77、63.14,对比分析,差距是明显的,差距最年大的23.56,差距最小的11.87,到了七、八年级这种差距依然如此。

(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队伍缺乏精进精神。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2.不安于现状,无力改变,也不安心现职工作;3.热爱也安于现职工作,但缺乏相应的提升渠道;4.真正达标的彝汉双料人才少。

(三)生源来自纯彝族聚居山寨,汉语基础零起点,没有经过学前预学,语言跨度学习跨度大,入学后汉语能力提高难度相当大。汉语文教师在面对投入大效果差、艰辛付出百倍收获甚微的客观现实面前,压力相当大,甚至心理反复受挫后失去信心而破罐子破摔。

二、思考与建议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是大幅度提高一类模式学校汉语文教学质量这一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汉语文教学质量提高难,究其原因,一方面,生源来自彝族聚居区,零基础汉语。其次,教师自身素质原因。彝区一类模式教育现状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对汉语文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具备坚实的彝汉双语功底,要有不畏艰苦的奉献精神。

1.教师队伍的管理。常规管理要制度化、人性化、民主化。考核、评职晋级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尽量做到任人唯贤,公平合理。让每个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有望城可及的感受,从而常怀长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的情怀。打造一个安于现职、乐于教学、愿意奉献的专业团队。

2.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学校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与考核挂钩。创造并鼓励教师多渠道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培养教师扎实的彝汉双语基本功。

4.要有奉献民族教育、献身山村教育的精神。

(二) 营造浓厚的汉语校园文化氛围。

1.通过校园刊物、校园广播、名人名言等潜移默化。

2.通过校园各种活动:如汉语文演讲比赛、汉语作文比赛、课本剧表演、讲童话故事比赛、我是小小导游等等。

3.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如创设校园汉语口语交际角,鼓励所有孩子在“汉语角”大胆说汉语,大声读汉文书,用汉语聊天、唱汉文歌,创设各种日常汉语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表演训练。

4.充分利用早读课,强化训练汉语讲读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一类模式学校的学生,因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语言障碍等客观因素所致,在认知、情感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别于汉区学生,接受能力比较慢,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构建相对较长。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把汉区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最易于促进彝生学汉语文的教学方法,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办法消除学生的语言障碍,以达到同步顺利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双语教师,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益。值得注意的是:

1.双语的有效利用。尤其低段学生零基础汉语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用双语进行教学,用彝语作辅助教学用语,严格把关字词句的理解掌握和积累,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身边最熟悉的就是最好的教辅。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一定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熟悉的身边的事例入手,这样才便于其理解并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如理解“绒球”一词时,学生没见过,难以理解,我们可以举 “蒲公英”为例加以说明。

3.语言训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彝族学生有其特殊的成长背景、文化背景和个性心理,教师千万别将语言接受能力稍微慢的学生对汉语言的学习兴趣消灭在萌芽状态,别让挫败的恐惧伴随这个个体,否则将很难重树信心学习好汉语。比如某一词语或句式,要在经其多次反复训练大部分孩子都已掌握的情况下才给予其课堂上当众熟练表达的机会(这可能跟汉区教学有所区别),这也符合彝族学生好面子的心理特征,呵护其学习汉语的成果,对其后期的学习语言树立信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短语及作文训练,要充分挖掘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玩过、接触过、亲历过并了解的东西和事务,学生才有可能得以生动的描绘。如介绍家里情况,民风民俗活动场所见闻,婚丧嫁娶、生产劳动、放歌牧野场面等等彝族人常态生活中的点滴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尽可能地让中高年级彝族学生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5.口语训练要常态化。将口语训练,课文朗读,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强化训练,不受时限地将汉语文的学习贯穿学习生活中,有效提高汉语语言表达能力。一类模式学校基本都是寄宿制学校,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难,只要教师用心、用意、用情去实施。

6.养成规范的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彝族孩子,本身就存在语言障碍,不同语言习惯的的差异会严重干扰学生通顺、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和交流。这方面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纠错,长期反复强化训炼中逐步养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合理利用一切条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相信一类模式汉语文教学会有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