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效完成小古文教学

2021-12-16戴杨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文内容能力

戴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意识到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并从文字中窥探古代文化的内涵。因此,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纂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增添小古文的比例,为学生创建接触古文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古文的学习中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逐步把握古文学习的技巧。

一、巧设表演情境,强化学习兴趣

古文與白话文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差异。白话文可以让学生直接明确文本中诉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而感受到故事中的趣味性。而古文并不能让学生直接透过简单的阅读明确文章中的内容,这会让学生对小古文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也不会主动耗费精力进行古文的学习。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建直观的情境,使学生在与角色融为一体的过程中理解古文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角色扮演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有效阅读小古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故事,体现了“知音难寻”的重要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古文,让学生明确古文中主要涉及几个角色以及每个角色的言行举止。然后,学生可自由选择角色,并解读每个角色的相应话语和行为,为更好地重现古文情境奠定基础。最后,教师为学生搭建角色表演的平台,引导学生重现古文中的内容,促使学生在与俞伯牙和钟子期融为一体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伯牙鼓琴”这一故事的真谛,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波动以及他们对知音的态度。

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古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主动阅读中理解古文的内容,并在重现古文情节中加深对古文内容的印象,逐步增强对古文的理解。

二、渗透阅读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古文进行自主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能力,这样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仍旧可以基于自身的素养完成对小古文的阅读分析。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手段,主动为学生渗透阅读古文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掌握阅读古文流程的过程中,有效把握阅读古文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书戴嵩画牛》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可通过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技巧。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述学习的流程:(1)通读文章,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2)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解释不理解字词的意思。(3)逐字逐句翻译古文,理解整篇古文的意思;(4)解读古文的内涵,理解古文的深意。(5)重复阅读古文内容,划分节奏,积累古文要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学习流程,阅读本篇课文,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轴”“曝”等生字,把握学习古文的节奏,掌握学习古文的顺序,形成良好的古文学习能力。这样,当学生在课下遇到其他小古文时,也可以基于自身已有的古文学习能力和古文解读技巧,对课外小古文进行分析,提高对古文的解读质量。

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文的流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练习古文分析技巧,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古文学习能力。

三、坚持主体地位,合作分析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基于自身的文学素养,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理解和分析。而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在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样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价值。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分析小古文,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学素养,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完成对古文的有效分析。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基于合作的力量,完成对古文的探究。首先,教师可结合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古文分析能力进行区分,了解哪些学生的古文分析能力较强,哪些能力一般。然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作为分组的原则,分配各个小组中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古文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接着,教师为学生设定“在本篇古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的问题,并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文学素养,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以便学生在阐述自己意见,倾听他人见解的过程中,对本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合作交流的过程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对《杨氏之子》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有效总结。

案例中,合作学习活动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拥有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彰显自身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和探讨中,加深对小古文内容的印象,增强自身的理解效果。

四、提出恰当问题,引导步步深入

陶行知先生曾经强调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否合理地提出问题,以及能否引导学生巧妙地回答问题。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小古文时,教师也可基于古文的内容为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对小古文进行细致的解读,以便学生在逐步解出答案的同时,完成对小古文的有效剖析,提高学习小古文的质量。但是,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应参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特点,避免问题过难或过易,以提升问题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可将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对古文内容进行解读。首先,在刚上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的问题,促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古文内容进行全面解读。然后,教师结合全文的意思及古文的题目,为学生设计“题目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取’字是什么意思?‘道’是什么意思?整个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含义?”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的题目是“王戎不去摘道路旁树上李子”的意思。接着,根据课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教师为学生设定“‘尝’是什么含义?‘游’是什么含义?‘曰’是什么含义?”等问题,以便学生基于问题的解读,对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基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懂得“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道理。

案例中,教师将问题贯穿古文教学的始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思路细致分析古文内容,从而不断让学生找准分析古文的方向,高效完成古文的学习。

总之,提升小古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从小发掘小古文的闪光点,主动进行小古文的学习和建构,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未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继续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能力,灵活制定小古文教学的策略,以便在激活学生古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古文学习能力的同时,显著提高小古文的教育品质,让学生完成对经典的传承。

猜你喜欢

古文内容能力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