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外阅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策略探析

2021-12-14李如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课外阅读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思维品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68-02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充分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帮助他们丰富生活阅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与学生共同阅读

想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还要注重读书,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将古代经典文章拿来让学生阅读,在学生不理解时,要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还要多多关注学生喜欢书籍类型,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喜好,挑选出其中优质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悄然之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1]。

(二)让学生介绍喜爱的书籍

一项心理研究表明,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是二十到二十五分钟。因此,在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就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介绍自己最喜爱的课外书籍,在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时,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喜欢的书完整地介绍出来。同时,其他同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会非常认真地听别人的介绍,课堂教学自然也就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不会限制了他们的个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学习,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互相交流,师生共进

在日常的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生共同讨论课外阅读之中的某些细节。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更加的细心,而且学生的关注点一些是与教师不大相同的,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身上了解到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从而将文章解析得更加全面,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样的交流之中,学生为了能够说出更多的细节,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细心,努力将阅读之中的所有细节都把握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文章,从而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大大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方法指导

(一)引领学生有序阅读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并不能有效进行阅读,很容易会发生走神、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有序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系统性,拥有整合各种不同信息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按照顺序去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的时候要搞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以便之后查阅字典弄清意思。在通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步阅读,将文章中的人物关系与事件的前因后果总结出来,并加以标注,将文章重要信息整理出来。这样引领学生有序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能够对阅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能够从更深的思维层面去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2]。

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之中,《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可以拿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对于宇宙,学生都是好奇的,宇宙代表的是未知,因此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通读一下文章,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大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分析,提示学生每一段中都会有表现主要意思的语句,要求学生找出来,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解读完整篇文章以后,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本质。

(二)课内外相互结合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与独创性,教师要将课内外的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之中所讲解的知识点带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阅读的文本,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堂中学习到的文章能够为课外阅读做铺垫,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阅读《开国大典》时,这一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九四九年的开国大典中所发生的事情,是一篇很经典的文章。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关于红军长征的课外书籍时,可以先将这篇文章拿来让学生阅读。教师带领学生理解,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就能够对红军题材的文本有所理解,能够感受到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这样将课内外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将课外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善于归纳,图文结合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文章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外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读后感,以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就能够对文本记忆得更加深刻。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很多都有插画,但学生只是将这些插画当做装饰,未能深刻领悟插画的作用。其实插画与文字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出版者在选择插画时都有其深刻含义。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重视插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发散思维,对所读文本有更深的认识[3]。

如《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逊遭遇海难漂到一个无人小岛,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后,终于回到英国的故事。许多学生都很喜欢这本书,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相关阅历,难以体会主人公的心情。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画,认真揣摩主人公的情感。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仔细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注重细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总之,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要更加重视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外阅读之中收获到更多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从语文之中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魅力,才能提升语文学科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莉娜.引入课外阅读資源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2).

[2]宋素青.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J].求学,2019(24).

[3]徐志霞.以教材为支点拓展课外阅读:思路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1(Z1).

【作者简介】

李如潇(1994~),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主题阅读。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课外阅读策略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