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之我见

2021-12-10王玲

家长·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王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对小学生的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具备很多可以渗透德育的因素,作为教师要潜心挖掘整理编排,让数学知识点与德育能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小学数学教学,让德育结合数学知识教学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2-0036-02

My View on Moral Education Permea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Luotuo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WANG L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ducational reform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Mathematics textbook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many factors that can penetrate moral education. As a teacher, you must concentrate on digging, sorting and arranging, so tha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moral education can penetrat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nd let mor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eaching subtly influence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so that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Penetration; Moral education

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对小学生德育教育要求也更上一层楼。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家庭环境因素,使他们对德育没有一个完整、透彻的理解,尤其对于身处乡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德育的接触较少,难以理解德育,也难以接受德育。以我校的学生为例,他们从三年级就开始住校,年龄较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关怀和指导,尤其少部分学生属留守儿童,还有5%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数都是在爷爷奶奶娇宠下生活,自控力、管理自我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较弱,心理发展水平低,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有所偏差。

一、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生活卫生习惯具体说就是衣、食、住、行中的习惯,寄宿制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作出监督与管理,因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而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中有许多渗透德育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师潜心挖掘整理编排,让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知识点与德育能做到真正地接洽,让道德价值在知识中熠熠生辉,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三年级数学上册“营养搭配”一课,既让学生理解食物搭配的种类、搭配的合理性,也让学生懂得营养膳食的科学性,养成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不让家长送零食、也不擅自带零花钱去学校商店购买垃圾食品的安全饮食卫生习惯。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学校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意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会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积极回答、学会合作、主动完成作业等,能为学生周末在家里独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了解全体学生,上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学生有疑问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来,虚心请教教师或别人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表现,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学会善于倾听他人讲话、不乱插话,尊重别人,不要耻笑他人在课堂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善于反思自己,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学生在一个集体里,教师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航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生的主题参与性。对于教学要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动口说、动手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知难而上、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的良好学习品质。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进一步隐形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另外在课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做练习时不爱动脑筋,不爱使用教师给他的解决问题方法,反而喜欢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验证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拓展运用能力等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以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为基础,找出切合实际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不局限于一种解决问题办法的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練,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抄题,让他们观察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数字特点,思考能不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解题,理清运算顺序,一步一步完成。还要培养学生及时回头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分析错题的能力,让学生善于找出自身错误,并不再做错。最后让学生互相评价作业的整齐程度,教育学生向书写规范、工整的同学学习,端正认真学习、书写工整的态度,并培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挖掘生活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在于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深入浅出地把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多去生活中感悟,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例如:班里有两个男生在晚休前经常在一楼水房互相泼水,不听后勤人员的管教。我知道后及时借助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滴水实验”一课,让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科学实验室内亲自动手实验并计算不关水龙头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资源,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浪费的水的数目,再通过科普人类没有水将会面临哪些危机,从而让学生知道浪费水的可怕性,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养成了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

刚住宿的三年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能有序排队,大声说话,而且不将消毒碗和套筷子的塑料袋往指定的垃圾箱内扔,有个别学生还装在口袋里,出了餐厅扔到校园里。鉴于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参观海洋馆”“去游乐场”“乘车”等课时,不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进一步巧妙地引入学生食堂就餐问题,教育学生无论在哪里都要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学会礼让,而且不随便丢弃垃圾,保护环境,呵护家园,做一个文明的人。通过数学教学将德育渗透知识点中,恰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更有利于德育的实现。

还有学习了“统计与概率”内容后,我要求学生周末调查家中近一个季度的水电费支出情况,制成统计图。通过学生间对比交流,让学生理解爸爸妈妈当家理财的艰辛,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在行为习惯、思考问题、行为素养等方面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四、结语

总之,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自控力较差,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拥有一颗宽容慈爱之心,要有计划、有规律地找准切入点,恰如其分地将正确的思想、具有正能量的观点、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等有意识地迁移、传递给学生,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通过在课本中挖掘德育素材、优化课堂教学、挖掘生活素材,逐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学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09).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数学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