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2021-12-08高丽花陈不尤唐爱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单药

陈 竹,刘 艳,高丽花,陈不尤,唐爱华,刘 军*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1.肿瘤化疗科;2.肿瘤放疗科;3.儿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中国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人数逐年上升[1]。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持续性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素,也是重要的治疗靶点。贝伐珠单抗(一种VEGF单抗)大幅度提高了mCRC治疗的效果,已被各大指南广泛推荐一线和跨线使用。近年来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也陆续应用于mCRC的后线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3-4]。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具有更多样化的抗肿瘤机制。除了可以高度选择性地阻断VEGF信号通路发挥强烈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抑制PDGFR、c-Kit、c-Src等发挥直接的肿瘤抑制作用[5]。近年来发现阿帕替尼还具有促使肿瘤血管正常化[6]、诱导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凋亡[7-8]、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逆转多药耐药等作用[5]。基础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对肠癌细胞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但对其在mCRC中的治疗作用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使用阿帕替尼治疗mCRC的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服用阿帕替尼大于3周的mCRC患者65例。所有患者都经病理证实,ECOG评分≤2分,中位年龄65岁,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无不可控制的高血压、心力衰竭及活动性出血,尿蛋白≤(+)或24 h尿蛋白定量<1 g。有53例患者联合全身化疗(表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患者基线临床病理特征Table 1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1.2 治疗方法

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500 mg,每日一次[9]。当患者出现与阿帕替尼相关3/4级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头痛、手足综合征等)时,允许两次剂量调整,分别为375 mg/d和250 mg/d。本研究中有53例患者联合化疗,化疗方案有FOLFOX、FOLFIRI、伊立替康、替吉奥或卡培他滨。在合并化疗患者中,出现Ⅲ°~Ⅳ°,除高血压、蛋白尿和头痛之外的不良反应时,化疗药物和阿帕替尼同时减量。患者治疗3周后即可评估不良反应,治疗6~8周后可评估疗效。

1.3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疗效评估采用RECIST1.1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稳定(stable disease,SD)和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以CR+PR计算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定义为从阿帕替尼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时间。不良反应的分级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4.0版(CTCAE 4.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浓度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近期疗效比较采用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log-rank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随访至2019年7月31日,65例患者皆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有63例可评估疗效。2例不能评估疗效者为1例高龄患者因服药不到6周失访,1例因便血改用其他治疗。

2.2 疗效评价情况

63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ORR为14.3%,DCR为69.9%。一线、二线和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在近期有效率上有明显差异(P<0.01)(表2)。

表2 患者近期疗效评估Table 2 Best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n(%)]

患者中位PFS为5.2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肝脏转移各亚组间PFS无差异,PS评分1分、合并化疗和既往治疗次数较少的患者PFS更长(P<0.05)。在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中,阿帕替尼单药和联合治疗组之间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图1,表3)。

表3 影响患者PFS的单因素生存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图1 患者无进展生存率曲线Fig 1 Kaplan-Meier curves f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2.3 不良反应

65例可评估不良反应患者中,14例患者减量至375 mg/d,2例患者减量至250 mg/d,1例患者因便血停药。不良反应大多为1~2级,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10例患者出现3~4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全部为合并化疗患者,经药物减量和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合并使用卡培他滨患者出现3级手足综合征。1例直肠癌患者出现便血,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另2例为牙龈渗血。2例合并使用氟尿嘧啶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1例新出现房性早搏,1例为ST段改变。17例伴有肝脏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及给药后6~8周的血清胆碱酯酶[(6.15±2.34)kU/Lvs.(5.63±2.19)kU/L]和白蛋白[(39.28±5.26)g/Lvs.(37.34±6.63)g/L]浓度无明显降低。

3 讨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mCRC最重要的靶向治疗手段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在本研究当中,二线治疗患者(全部为化疗和阿帕替尼联合治疗)的ORR、DCR和PFS分别为20.6%、70.6%和5.8个月,高于既往研究中FOLFOX/FOLFIRI方案二线化疗最高15%、63%和4.2个月的结果[10],与VELOUR研究中阿帕西普联合化疗的结果[11]相似,提示阿帕替尼在mCRC二线治疗中与化疗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这和动物实验的结果[12]一致,但还需要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全组患者中联合化疗组PFS要优于单独靶向治疗组,但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相比阿帕替尼单药组患者体能状况更好,且更多为一线和二线治疗,故尚不能认为联合化疗比阿帕替尼单药有更多生存获益。小分子VEGFR-TKI除了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外,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可以单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瑞格菲尼和呋喹替尼单药在mCRC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将患者的中位PFS分别延长到3.2个月和3.71个月[3-4]。本研究中,阿帕替尼在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其中44.4%为阿帕替尼单药)的PFS为3.3个月,与瑞格菲尼和呋喹替尼的结果类似。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在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中,阿帕替尼单药组和联合化疗组之间PFS并无明显差异。这和既往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13]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mCRC的后线治疗中,联合化疗能否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阿帕替尼剂量相关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采用500 mg/d的起始剂量,其中81.5%的患者联合化疗。结果显示除粒细胞减少外,其他3~4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本研究中患者高血压、蛋白尿的发生率低于既往单药治疗的相关研究[14-15],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的设计有关,即当出现化疗药物相关毒性反应时,化疗药物和阿帕替尼同时减量。发生3级手足综合征的患者都同时口服卡培他滨,提示两者存在皮肤毒性叠加的风险。

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浓度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肝脏的储备功能。本研究分析了17例肝脏转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提示对于有转化治疗需求的患者,短期使用阿帕替尼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肝脏储备功能损害风险。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治疗mCRC的有效方案,患者耐受性良好,对肝转移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影响较小。联合化疗能否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仍有待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单药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