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筋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2021-12-04卢卫忠匡志平王加俊赵忠胜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筋握力压痛

刘 意 卢卫忠 匡 雷 匡志平 王加俊 赵忠胜 陈 洪 程 盛 何 震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肱骨外伤髁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最早由Runge在1783年首次报道,Morris在1882年提出反手击球运动会导致肱骨外上髁伸肌腱周围疼痛,因此“网球肘”由此得来[1-2]。该病最常见于长期进行前臂扭转或腕部屈伸运动的重体力劳动者,35~45岁年龄多发,亦有“四十肘”之称。肱骨外上髁炎常因一段时间过度劳累或用力过度等引起该病的急性发作,表现出肘部外侧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该病如不予以及时治疗或治疗方式不当也会发展成顽固性疼痛,病情反复[4]。中医特色治疗在治疗筋伤方面有一定优势,故本次将理筋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与单纯口服止痛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实用骨科学》[6]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的患者;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年龄16~65岁;自愿接受本试验配合完成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及时门诊随访。排除标准:不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者;骨折、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完全断裂者;既往有肘关节近端手术史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皮肤病者;合并有严重原发性内科疾患;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严重精神疾病者;正在参加或近1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影响疗效判断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骨科门诊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且病程小于3个月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胃肠不适退出本次试验。最终得到完整资料共65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基线状况

1.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肿意膏外敷治疗。理筋治疗:先扭转、摇揉上臂、前臂、肘部,以放松局部肌肉,然后用拇指指腹紧贴在压痛点或条索状变硬的伸肌腱分拨数次,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指端进行弹拨数次,再理筋顺筋。力度要由浅到深,力量由轻到重地稳定力量,不可使用蛮力。最后将患肢屈腕屈肘、前臂旋前做屈伸摇动数次再顺势伸肘数次。共理筋3次,分别在首次就诊时、第3日、第5日行理筋手法治疗。肿意膏外敷治疗:肿意膏为我院院内制剂;将肿意膏均匀涂抹在无菌大纱布上,敷于患处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肿意膏外敷治疗7 d;首次就诊及治疗第3日、第5日行理筋手法后休息5 min,再外敷肿意膏(重庆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渝药制字Z20051117,组方:天花粉,冰片、黄柏、大黄、姜黄、天南星、厚朴、煅石膏等)[7]。2)对照组口服艾瑞昔布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41),每次0.1 g,每日2次,早晚分服(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在首诊时和治疗后1周门诊随访中进行VAS评分、压痛程度、握力情况、肘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肱骨外上髁炎相关的物理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者疼痛情况。2)握力评估:采用电子握力计(广东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Model:EH-101)评定患肢治疗前后握力情况。患肢肩关节固定在0度位,上臂贴紧体侧自然下垂,然后再屈肘90°,前臂旋前,进行握力测量。3)压痛评估:采用数显推拉力计(东莞三量量具有限公司,Model:SL-100)评定治疗前后患肢压痛情况,推拉力计调为kg计数,对患肢疼痛最敏感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取绝对值。4)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角度测量:采用临床肢体量角器。旋前角度测量:患者坐位,上臂紧贴体侧,肘关节屈曲90°,患肢手握1支笔与地面垂直,量角器轴心置于第3掌骨头,固定臂与地面垂直,移动臂与笔平行,嘱患者将尽量将前臂旋前,进行测量。5)屈曲角度测量:患者仰卧位,上臂紧贴体侧,手心上上握拳状,量角器固定臂与肱骨中线平行,移动臂与前臂中线平行,轴心位于肘关节侧方并通过肱骨上髁,嘱患者尽量屈曲肘关节,进行测量。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方法[5],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进行综合评分。治愈:患者肘部无疼痛,体征阴性,对治疗效果满意。显效:患者肘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患者肘部轻度压痛,活动功能改善。无效:患者肘部疼痛未减轻,对治疗不满意。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满足正态性分布用t检验分析,不满足正态性分布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治疗后3.43±0.90*△4.25±0.86*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3 32治疗前6.27±1.10 6.53±0.89

2.2 两组治疗前后压痛、握力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肢压痛、握力、前臂旋前角度及肘关节屈曲角度情况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压痛及握力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压痛及握力情况比较(±s)

images/BZ_125_1248_2839_2252_2902.png治疗组(n=33)对照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80±0.78 4.60±1.26*△2.76±0.67 3.28±1.04*18.36±4.22 31.30±7.97*△18.12±4.45 24.31±6.18*42.21±5.21 70.40±3.23*△43.60±5.85 63.44±2.66*115.22±3.86 132.43±4.57*△113.73±3.52 127.82±3.41*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综合疗效评价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综合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引起肘部外侧疼痛和上肢功能受限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其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1%~3%,体力劳动者发病率为7%,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8]。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得到绝大数学者认可的是Kraushaar和Nirshl在1999年报道中提出,肱骨外上髁炎是以一种肌腱退化变性的病理特征,并做出了相关病理阶段分期[9-10]。Kraush⁃aar和Nirshl发现,早期肱骨外伤髁炎患者及第1阶段,患者通常表现为一过性炎症反应,患者的肌肉肌腱也仅仅在这一阶段出现炎症反应,相对于第2阶段的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出现,通过适当的治疗干预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0]。因此在肱骨外上髁炎早期进行治疗措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学中未有肱骨外上髁炎病名的相关记载,可归为“肌痹”“伤筋”等范畴。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论述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认为“筋痹”病机在于外邪侵袭,筋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血脉痹阻多引起疼痛、痉挛影响关节功能。故中医学认为解决该病的主要治法在于理筋顺骨,舒筋活络。目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11],西医治疗该病早期主要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为主,但长期口服会增加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中医治疗筋伤类疾病有一定的优势,理筋手法为中医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有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等作用,使局部气血循环加快,从而解除肌肉粘连,缓解痉挛。有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报道,理筋手法可对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等血清标志物有一定的调降作用[12]。陈兆军通过理筋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治疗后通过骨肌超声检验证实理筋手法能修复扭伤周围韧带、消除损伤周围血肿,改善疼痛[13]。另有研究报告也指出理筋手法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反应等[14-15]。肿意膏为我院院内制剂,由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演变而来,具有消肿镇痛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跌打损伤、皮肤病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疾病。方中大黄消炎镇痛,天花粉、白芷、冰片消肿散结、镇痛排脓,姜黄破血行气、通筋止痛,天南星散结止痉,厚朴、黄柏、大黄素等外用具有抑菌、抗氧化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中得出,该方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NF-α、IFN-α、IL-1和IL-8水平,还能调节机体血清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16]。姜仁建研究得出肿意膏外敷能降低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的MDA、T-SOD,减轻炎症反应[17]。刘婷等用肿意膏湿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血沉及CRP等[18]。王真等报道肿意膏能在骨折术前进行有效消肿止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6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握力、压痛、肘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理筋手法联合肿意膏能减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并优于口服止痛药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表明该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理筋握力压痛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不容忽视的握力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抱头转颈可调筋
能锻炼握力的伞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