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阳次第理论的肺癌治疗研究
2021-11-30陈梓焜庞婷婷莫雪妮
张 月,陈梓焜,庞婷婷,莫雪妮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因素,平均每年确诊肺癌患者1 800万人,其中就有1 600万人死于该病[1]。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我国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首位[2]。有研究表明,肺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大约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25年,每年将会有约9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这无疑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中医学并无肺癌之称,可将其归属为“肺积”“息贲”“咯血”“胸痛”等范畴。关于肺癌的病因病机,《灵枢·百病始生》有言:“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肿瘤的成因与寒邪密不可分,体内寒气偏胜,损伤阳气,阳虚推动无力,则“阴精”等病理产物积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4],进一步对肿瘤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根据扶阳理论,肺癌基本病机为“阳虚为本,痰热瘀毒为标”,在治疗上,通过“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继以温补下焦,再以益气养血、固本培元,旨在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位置关系,即“内阳外阴”,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阴阳和的状态,从而治疗疾病。
1 扶阳理论概述
1.1 生命以火立极
“生命以火立极”的观点由“火神派”卢铸之首先提出[5]。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一》有言:“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人身赖焉。二气往来,化生中土,万物生焉,二气亦赖焉。”[6]《周易》将八卦中乾坤二卦喻为父母卦,亦为元阳元阴,坎离二卦则是由乾坤二卦交感所生的子女卦,禀乾坤之性,交感往来,化生中土,则万物生而赖之,正如《医理真传·卷一》所言:“坎中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离中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而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是乎立。”《卢氏医学心法·医易说》记载:“坎中之阳,火也;离中之阴,水也。水火互为其根,其实皆在坎中一阳,为人生立命之根。”深刻揭示了人生立命的根本在于坎阳。
1.2 阴阳为纲,阳主阴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医法圆通·叙》云:“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揭示了阴阳的重要性,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能用阴阳这一基本概念所呈现。至于阴阳两纲的孰轻孰重,《周易·彖传》认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天坤地,乾阳坤阴,坤顺承于天,则万物生发,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也说到“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由此可见,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阴则处于从属地位,阳者阴之主也。阳主阴从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郑氏《气血两字作一卦解》载:“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主命,阳也”,又在《医理真传》提出“人生所持以立命者,其为此阳气乎”。生命的正常运作,人体脏腑、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及气血精液的化生、运行都离不开阳气对他们的温煦、推动[7]。
1.3 人体阴阳本体结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是目前中医界对阴阳关系的一种习惯性认识——即内阴外阳。按阳向外向上、阴向内向下的运动属性,运动后阴阳走向分离,这有悖于生命存在。那么,阴阳正常的位置关系又该怎样,唐农教授提出了“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理论[8]。这一理论可以借助《周易》泰否二卦加以形象说明,泰卦上坤下乾,坤属阴主降、乾属阳主升,阴阳按照各自属性运动后,二者走向交感合和,因此,《周易·彖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相反,否卦:上乾下坤,阴阳运动后,二者走向离决,生命将无法存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典著作对于阴阳本体结构也有深刻认识,如《道德经·四十二章》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田子方》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清代黄元御《素灵微蕴》言:“阳自至阴之位而升之,使阴不下走;阴自至阳之位而降之,使阳不上越,上下相包,阴平阳秘,是以难老……阴能守则阳秘于内,阳能卫则阴固于外。”[9]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是不断运动的,但运动的阴阳总不离“内阳外阴”的基本结构,如果阴阳在运动中偏离了各自正常的本位范围,出现“内阴外阳”的情况,疾病就会发生,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由此,我们可以衍生出“阴阳和”的概念,《伤寒论》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何谓“阴阳和”,《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指阴阳在升降出入过程中,始终要维持“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遵循“阳密乃固”“阴平阳密”的原则,这是疾病自愈或健康的根本条件[10]。
2 基于扶阳理论的肺癌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认为,肺癌病机乃正气亏虚,邪毒侵犯于肺,气机不利,痰热瘀毒胶结成积,但对于“正虚”的理解,各医家却莫衷一是。扶阳学派强调阳虚致病的重要性,认为阳虚则阴寒之邪偏胜,人体失于温煦,痰瘀等病理产物积聚在机体某处,日久发为肿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类经》言:“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进一步阐明了阳虚阴盛与肿瘤形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对扶阳理论的认识,肺癌的发生与人体正常的阴阳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有关,如前所述,“内阳外阴”是阴阳正常的位置关系,肺癌发生时,阴阳在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偏离自己的本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内阴外阳”结构,疾病进一步发展,阴气向下向内侵犯阳位,阴盛伤阳,阳气虚损,推动温煦力量不足,瘀血、痰浊等积聚于肺,形成结节,坚固不移。故肺癌基本病机为“阳虚为本,痰热瘀毒为标”。
3 肺癌次第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必先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肺癌治疗要抓住阳虚为本这一关键病机,强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11]的治疗原则,然“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疾病本质与标象的处理应有先后,《素问·三部九侯论》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道出了只有先祛除痰浊、瘀血、热毒等实邪,再调和阴阳,才能使阳气固密。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中,阴阳升降出入始终是以“三焦阴阳和”为准则的有序运动,《医理真传·三焦部位说》提到:“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乃人身最关要之府,一气不舒,则三气不畅,此气机自然之理。”三焦之气机在人体内循环无端的运行,本来是无阻滞的,因痰浊、血瘀、气滞阻滞于内,则致三焦气机运行不畅,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内阴外阳”的异常位置关系[12],阴阳之间不能相互交感,阳气不能潜藏于下焦而浮于上,阴气不能回归于上而加重阳气的损伤,如此反复,则上中二焦痰浊、瘀血、热毒等实邪阻滞,壅塞不通;下焦阴居阳位,元阳亏虚,“生命立极之火”将熄。值得一提的是中焦脾胃作为气机升降之枢,在通达三焦过程中起着斡旋作用,《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指出脾土“长四脏”与“化生万物”的功能,且郑氏提出“人之后天从中土脾胃立极”的观点[13],足以证明中焦脾胃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据此,肺癌治疗应分次第治疗,早期正虚邪实,以邪实为主,应用温通之法祛除有形之实邪,兼健运中土;中期阳虚明显,以温补下焦元阳为主;晚期则益气养血,固本培元。
3.1 早期温通以祛实邪
桂枝法由桂枝汤演变而来,具有调和阴阳、宣导涤荡、疏通阴阳通道的作用[14],基本药物组成为桂枝尖、法半夏、茯苓、石菖蒲、南山楂、苍术、陈皮、砂仁、生姜、炙甘草,方中桂枝尖气味辛温,能拨转阴阳道路,有引阳入阴之功,得生姜引阴阳相合;法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取自二陈汤,可健脾化痰;苍术味苦性温,归脾胃肝经,既能燥湿健脾,又可祛除表邪,与茯苓同用,化太阴湿邪;石菖蒲分清浊、升清气,使阳气运行畅通无阻;南山楂化肉积、消菀陈、理肠胃、醒脾滞,与砂仁相配使中焦运转,且其酸敛之性,能防止阳气宣通太过;炙甘草调和诸药,温暖中宫,与桂枝尖相合,化阴为阳,内外通达。诸药合用,中上二焦通畅,邪气得以祛除。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可以酌情加入郁金、元胡、丹参、田七、浙贝、灵芝、绞股蓝、牡蛎、土鳖虫等药物,其效果更好。
3.2 中期温补下焦元阳
疾病进展期患者,实邪虽祛,但阳虚明显,此时拟用四逆法温扶下焦肾阳。四逆法在四逆汤基础上化裁而来[15],基本药物有白附片、白术、砂仁、干姜、肉桂、淫羊藿、茯苓、炙甘草等,方中白附片为大辛大热之品,补命门之真阳,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助阳通脉;肉桂补火助阳,引离位之火潜藏下焦,三药合用,增强扶阳之力;白术、砂仁理中宫、调运化,共奏滋养先天之功;茯苓走下焦,利下焦之湿邪;《本经》载淫羊藿“味苦,寒”,既可启阴交阳,又能制附片大热伤阴;炙甘草禀土之性,收藏在上之浮阳,成“土覆火”状[8],故“内阳外阴”本体结构得以恢复。
3.3 晚期益气养血,固本培元
晚期患者多半气血亏虚,机体虚弱,此时应当用固本培元法(白附片、党参、黄芪、白术、砂仁、陈皮、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黄精、枸杞、远志等)益气养血,提振人体正气。方中党参、白术、黄芪、砂仁、陈皮补中益气,助后天气血的化生;附片大补坎阳;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黄精温肾阳、益精血;枸杞、远志久服益智健脑、轻身不老。此法先后天互资互补,气血生化无穷,具延年益寿之功。
4 病案举隅
患者李某某,女,68岁,2018年8月8日初诊。主诉:检查发现肺癌5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述5个月前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肺癌”,并行手术切除治疗,出院后畏风畏寒明显,汗多,遇风则咳,痰黏,多次就诊于我院服用中药治疗,症状稍好转,现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遂来就诊。刻下:遇风则咳,痰黏,畏风畏寒明显,多汗,夜间为主,夜间潮热明显,偶胸痛、心悸,反酸明显,无嗳气,无胃脘胀痛,时恶心欲吐,纳一般,寐差,二便调。舌暗,苔白腻,脉紧偏数。既往体健,辅查(2018-08-06我院):胸部CT:右肺术后改变,肺多个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积-阳气亏虚,痰瘀阻滞;治以温通祛邪,处方:桂枝尖15 g,法半夏20 g,白术15 g,南山楂20 g,硃茯神15 g,天麻15 g,厚朴15 g,竹茹20 g,山萸肉15 g,砂仁15 g,浮小麦30 g,红参片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生姜15 g,炙甘草5 g。7剂,1剂/d,水煎分3次温服。8月22日二诊: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刻下:遇风咳嗽、痰黏、畏风恶寒较前明显缓解,仍有夜间发热、盗汗,胸部术后疼痛,气短,口干,无口苦,纳一般,寐差,醒后疲乏,大便成形、难解,日一行,小便调,舌暗淡,苔白稍厚,脉紧。处方:白附片60 g(先煎2 h),淫羊藿30 g,干姜30 g,桂枝尖15 g,法半夏20 g,白术15 g,南山楂20 g,硃茯神15 g,天麻15 g,厚朴15 g,山萸肉15 g,砂仁15 g,浮小麦30 g,红参片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10 g。10剂,1剂/d,水煎分3次温服。10月31日三诊:咳嗽、咳痰不明显,稍畏寒,头晕,耳鸣,易倦怠,偶有胸闷,气短,汗常,无口干口苦,纳尚可,寐差,大便欠畅,小便调,舌暗淡,苔薄白,脉稍紧。处方:白附片(先煎2 h)60 g,党参30 g,白术15 g,南山楂20 g,黄芪30 g,硃茯神15 g,砂仁15 g,陈皮15 g,巴戟天20 g,菟丝子20 g,淫羊藿20 g,干姜15 g,炙甘草6 g。10剂,1剂/d,水煎3次温服。此后,患者按时复诊,病情稳定,精神渐佳,体质明显增强。
按:患者罹患肺癌并行手术治疗后出现遇风则咳、痰黏、恶风畏寒、汗多等症状,乃阳气受损所致,阳虚无以发挥升发温煦作用,则出现中上二焦壅滞不通,证见反酸、时恶心欲吐。在治疗上,首先用桂枝法温通中上二焦,祛除因阳虚所致的痰浊、瘀血、气滞等实邪。连服7剂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刻下见夜间发热、盗汗、口干等证,属阳气不得潜藏而上浮。此阶段用四逆法温下焦元阳,旨在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连服14剂之后,患者症状、舌苔、脉象均有所改善,此时应乘胜追击,运用固本培元之法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想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扶阳理论认为肺癌原因为体内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内阳外阴”的正常位置关系出现偏离,久之则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肺。在治疗上应着眼于温通、温补、固本之法,即扶阳次第,恢复人体阴阳本位。本研究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且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