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路病壮药传统应用与现代药理研究
2021-11-30何泽源李金玲张妍妍朱雪妍
冯 旭,何泽源,李金玲,张妍妍,林 楠,朱雪妍
(1.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 南宁 530021)
壮医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大约到唐宋的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草药内服、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薰蒸、敷贴、佩药、外洗等10多种壮医治疗方式,同时壮族先民已经广泛应用壮药预防和治疗疾病,进行强身健体等,说明壮医药体系已初步形成[1]。壮医独有的生理病理观“三道两路”理论,“三道”为“气道”“谷道”和“水道”,两路指“龙路”和“火路”,其中“龙路”意为运行血液的通路,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系统。壮药是指出产于壮族地区并在壮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及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应用的传统药物。如“龙路”因外部邪毒入侵而不通,造成气血阻滞,使脏腑失去滋养而机能衰退,产生疾病,此时需要壮药中的龙路药给予治疗。随着传统壮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龙路药的研发已经产生出了许多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论述龙路药的现代药理作用与其传统功效的联系,为龙路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 龙路药的传统应用
壮医龙路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龙路不通,血液运行不畅,内脏骨肉失养,或龙路功能失约,血液运行不循常道,孔窍出血的一类疾病[2],有近七成壮医治疗龙路病是使用新鲜壮药[3],常用的龙路药有旱莲草、仙鹤草、扶芳藤、血见愁、卷柏、三七、侧柏叶、鸡血藤等十几味壮药,其功效涵盖了止血、活血、补虚、解毒、收敛等[4]。此外有壮医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补益作用,而人为灵物,由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之后,龙路失养致虚,治疗中配以动物药,可达到同气相求、调养气血、调理阴阳、平和扶正的目的,这与现代医学中重症后恢复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
2 龙路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2.1 促凝血作用
壮医在治疗吐血、衄血等出血症时常用三七,宋山峰等[5]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止血双重功效,因为三七总皂苷不仅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还可抗血小板聚集和溶栓。蒋才武等[6]研究发现山芝麻具有抗炎镇痛止血作用,其有效部位为正丁醇部位。侧柏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常用于感冒、咳嗽止血、出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炒炭后止血功效增强。刘晨等[7]研究发现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为止血有效部位,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浆和全血低切黏度,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机制发挥止血作用。姜建萍[8]研究发现壮药滇桂艾纳香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其中7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为显著。黄艳等[9]研究发现,白花九里明具有促凝血、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而止血,并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隋婧[10]通过体外促凝血实验研究,发现青蒿除了有抗疟作用外,青蒿乙醇提取物α部位还具有止血活性。王志江等[11]研究发现威灵仙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和减轻小鼠耳廓肿胀程度,病能减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从而得出威灵仙具有抗炎镇痛和止血作用的结论。TRIRATANA T等[12]从飞机草中分离出纯化的化合物4′,5,6,7-四甲氧基黄酮,并证实了该化合物具有凝血作用。
2.2 降血糖作用
谭银丰等[13]研究发现壮药倒地铃水提液可通过促进小鼠肌肉组织对血糖的吸收,从而具有降血糖作用。陈林妹等[14]通过建立由人肝癌细胞(HepG2)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并研究发现金花茶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这种胰岛素抵抗现象,且能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高血脂症状,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黄晓飞[15]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绞股蓝复方中两味君药绞股蓝和苦丁茶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并能影响糖酵解和糖异生,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糖作用显著。唐明敏[16]建立了体外α-葡萄糖甘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对桑叶不同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价,发现桑叶水提取物中的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具有很好的降糖活性。在泽泻和黄连中也有学者发现了降糖活性成分。许文等[17]发现泽泻水、醇提物均可改善高脂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泽泻三萜类成分可能是其降糖的药效物质基础之一。陈红英[18]发现黄连的生物碱中小檗碱的降糖作用较显著。PARK JE等[19]研究发现马齿苋能刺激脂肪细胞质膜对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具有间接降血糖功效。
2.3 降血压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很多壮药都有降血压作用。张海娜[20]选择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为实验动物,用卡托普利作为对照组药物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蚕蛹多肽具有降血压活性,与卡托普利降血压活性相当。李煦[21]研究发现核桃仁不仅有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功效,核桃仁的脱脂核桃粉提取物还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谭珍媛等[22]研究发现壮药降压方提取物(由大叶钩藤、田七、柿叶、黄莲等7味壮药组成)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与此同时还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清里NO的含量,降低大鼠血清内皮素、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效。王申[23]研究发现,在我们日常吃的大米中,所含活性肽具有降血压作用,并且大米肽降压机制很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一氧化氮(NO)的调节有关。在动物实验中,王茵[24]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证实紫菜降血压肽属于无毒物质,通过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紫菜降血压肽长期服用不仅可以控制血压,还具有促生长作用。陈花[25]对苦荞麦功能肽进行分离提纯,发现苦荞麦的降血压肽具有显著的降血压活性。
2.4 抗心衰作用
赖吉珍等[26]应用参桂强心利水方联用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现该疗法临床效果可靠,认为参桂强心利水方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衰恶化,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心肌损伤、延缓心肌重构、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功能等。张国顺等[27]研究发现葶苈子有效组分能够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衰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密切相关。张慧敏等[28]采用急性心衰大鼠模型和空白对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附子配伍甘草后,可保持附子原有的抗心衰作用,并且能明显降低附子的毒性作用。
2.5 抗血栓作用
高天红[29]研究发现红花提取物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脑循环障碍、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其抗血栓的作用机制与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血栓烷A2的合成,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有关。王欣等[30]研究发现栀子水提取物能延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陈晓军等[31]研究发现广西莪术乙醇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王秀等[32]发现莪术二酮具有显著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升高一氧化氮(NO)含量有关。韦金红等[33]研究发现陈皮水提物在中、高剂量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凝活性,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在低剂量时则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樊宏伟等[34]从金银花水提醇沉液中提取制备出绿原酸、咖啡酸等单体,并证实了金银花有机酸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
2.6 心血管保护作用
刘新华[35]研究发现益母草碱对心肌细胞有直接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减轻细胞内钙超载等途径来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牟艳玲等[36]研究发现,苦苣提取物对由垂体后叶素所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陈修等[37]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家兔离体心脏与血管内皮细胞抗二苯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损伤,对离体基体动脉有舒张作用,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张秀荣等[38]从大豆中提取分离出大豆异黄酮,并证实该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李锦[39]研究发现三白草中的木脂素具有血管舒张作用,对心血管有松弛活性和负性肌力作用。杨彩艳等[40]研究发现,苦参碱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缺血性心肌结构与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并维持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有关。
3 龙路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关联分析
3.1 止血功效与促凝血作用
龙路与水道、气道和谷道不同,龙路是人体一个封闭的通路,与外界隔绝。壮医认为能使人衰弱生病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毒,当人体受伤如发生出血时,外界邪毒便可趁机入侵人体,此时需要用药阻断邪毒的入侵路径。壮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不免受伤,很早就发现并使用三七等具有止血功效的草药[41],止血药历朝历代皆为常用药,其传统应用与现代临床治疗并无大的区别。
3.2 通龙路功效与抗血栓作用
龙路通畅,则人体气血运行有节有序,当人体由于外伤或内伤等原因产生血栓,便会堵塞龙路,造成龙路滋养脏腑功能减弱甚至消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壮医治疗龙路堵塞疾病善用活血药,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以温热和药效刺激穴位,内外兼治,疏通道路,使毒邪化解或排出体外,从而调整机体功能。龙路药现代药理研究中的抗血栓作用,与其畅通龙路的传统功效有关。
3.3 调气、解毒功效与降血糖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壮医将糖尿病命名为“尿甜”,这是由于壮医有以证命名的特点[42]。壮医认为“尿甜”的主要病因为湿毒气虚,其主要病机为湿滞道路气血失衡,临床上可运用龙路药的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等功效进行治疗[43]。龙路药现代药理作用中的降血糖作用,与传统功效调气、解毒有关。
3.4 通龙路功效与降血压作用
壮医将高血压病称为“血压嗓”[42],认为其病因为机体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致使天地人三气失调,龙路运行不畅,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发病。壮医治疗“血压嗓”常常采用通龙路药组方[44-45],可配合壮医刺血疗法[46]、穴位埋线[47]及药线点灸疗法[48]治疗。龙路药现代药理作用中的降血压作用,与其畅通龙路的功效有关。
3.5 止血活血、补虚解毒等功效与抗心衰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其诱因多为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49]。中国古代心衰病没有现代流行和多发,历代医家缺少对心衰病名的描述,但也有一定记载,如《黄帝内经》中有“过劳耗气,心气不足,血不得运,停为瘀血,而致病发”的记载。古代医家多认为心衰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虚弱为本,痰湿瘀内阻为标[50],也有医家根据自身经验总结,认为岭南地区心衰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心阳不足、虚阳外越,脾虚湿瘀,肝郁气滞[51]。由于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都能导致心衰病的发生,因此龙路药的止血、活血、补虚、解毒、收敛等功效皆与抗心衰作用有关,活血、补虚功效尤为关键。
3.6 补虚功效与心血管保护作用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即疾病的产生除了外界邪毒的入侵,人体自身的虚弱也是疾病产生的关键。人体虚弱,则三道两路容易受到邪毒的侵害,造成道路堵塞,三气不调,从而气血失衡而生病[52]。对于虚证,壮医以补虚为主,通过使用药膳来扶养正气,通过食疗增强抵抗力,防病于未然[53]。壮族人民常使用三七、白果、罗汉果、黑墨草等配合肉食食用,发挥补血滋阴、畅通气血的作用[54],这些药食两用的龙路药,其补虚功效与心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4 结语
在现代医学中,心血管疾病占据了临床病症的绝大部分,不同医学体系的相互借鉴,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壮医药源远流长,对疾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通过对龙路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分析其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为龙路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