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2017-06-13汪娅蓓
汪娅蓓
摘要: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中医学认为,失眠症的病理变化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或为阳盛不得入于阴,或为阴虚不能纳阳。但在临床上也有不少因阳气亏虚而致失眠症的,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中医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以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安全,副作用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WHO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约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症的困扰。失眠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见于《难经·四十六难》,《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景岳全书·不寐》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寤……劳倦思虑太过,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临床上阳虚失眠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头晕,神疲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烦躁不安,心悸心慌,口干喜温饮,大便溏,夜尿多,腰膝酸痛,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明·秦景明《症因脉治》云:“心气虚不得卧之症:二便时滑,目漫神清,气怯倦怠,心战胆寒,时时欲睡,睡中自醒,喜热恶冷,此心气虚不得卧之症也。”治疗多以温阳安神为主。
1 中医对阳虚失眠症的认识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但欲寐即欲睡不能,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状态。此因阳气虚衰,神失所主。明·戴原礼《秘传证治要诀》云:“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指出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而不交阴也。”指出失眠的本质是卫阳运行失常,不能入阴。《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指出失眠的重要原因是营卫不和。《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指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可致不寐。皆为阳虚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阳虚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2.1阳虚失眠症的病因 阳虚失眠症发生的原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久病伤及阳气,年高而命门火衰[2]。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许多人生活起居无常,房事劳倦,饮食偏嗜寒凉,日久伤及阳气而致不寐。
2.2阳虚失眠症的病机 《内经》云:“阳虚生内寒。”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格拒阳气,导致阳不入阴,此是阳虚失眠症的主要病机。阳虚失眠症涉及的脏腑主要为心,脾和肾,故分为心阳不足,脾阳不足,肾阳不足。
2.2.1心阳不足 心主血脉,主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医效秘传·不得眠》云:“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云:“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愒愒然而动,少寐。”心阳不足可致心神失于濡养,心神不安而失眠,甚者心阳虚衰,心神随虚阳浮越于外而致不寐。
2.2.2脾阳不足 脾主统血,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养心安神。脾阳不足,津液失运,聚而生痰湿,阻滞中焦气机,使上下不能交通导致不寐。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也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不能升清降浊,影响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而心神不安。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脾为心之子,心为脾之母,脾胃失和,气血生化乏源,则子病及母,心神失其所养而夜寐不安。
2.2.3肾阳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不足,卫气亏虚,运行不利则不寐,肾阳虚衰,闭藏功能下降,真阳不能潜藏于肾宫,浮越于外,使阴阳不交而致不寐。清·郑寿全《医法圆通》曰:“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气化肾水以上济心阴,心神不宁,导致失眠。
3 阳虚失眠症的治疗
阳虚失眠症治疗多以温阳安神为主。《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由于阳虚是本,治当温补元阳;阳浮是标,治当潜降安神。温补人体阳气以使阳入于阴,安潜浮越之虚阳以使寐安。《金匮要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为虚劳病“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用于治疗失眠症,起到调节阴阳,安神定志的功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以温补心阳,化痰安神。《伤寒论》第61条曰:“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用温热的干姜附子汤以温补阳气,使阳入于阴,阴阳相交而入寐。近代名医祝味菊提出治法“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3]。”指出阳虚失眠症治疗重点为扶阳抑阴。
4 病案举例
患者某,女,70岁。因失眠三年就诊,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慌易忘,四肢欠温,怕冷,面色晄白,大便溏,小便清,时有头晕疲乏,舌淡,苔薄,脉细。辨证为心脾阳虚,心神失养。治法温补心脾,佐以镇心安神。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归脾汤化载。药用:桂枝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当归10 g,炙甘草6 g,炙黄芪12 g,远志6 g,炒白术10 g,仙灵脾10 g,茯苓10 g,酸枣仁15 g,香附10 g。2 w后复诊,患者服药后,入睡困难明显好转,仍多梦,心慌,时有胸闷,大便成形,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仍守前法,佐以行气解郁,原方加合欢皮15 g,全瓜蒌12 g。续服2 w收功,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老年人阳虚卫外不固,则“虚若风烛,百疾易攻”,阳衰气耗,温煦失职,则生内寒。心慌怕冷属心阳不足,大便溏属脾阳不足,整方以温阳安神为主。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调补阴阳。归脾汤为健脾养血安神之常用方。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以振奋心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宁心定悸;茯苓,酸枣仁,远志定志安神;黄芪,炒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以助气血化生;当归补血养心;合欢皮安神解郁;甘草补中调药。张锡纯认为“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魂魄安强,精神自立,虚弱自愈也,故龙骨牡蛎为精神之妙药也[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合欢皮、茯苓、远志等药含有多种皂苷,具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和催眠的作用[5]。龍骨牡蛎富含钙铁钠钾等微量元素,可抑制神经和骨骼肌兴奋,对失眠多梦效果好[6]。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安神之效。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医内科学[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李琦玮,刘莉,赵宁.阳虚失眠病机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5):32-33.
[3]招萼华,杨杏林,郑雪君.祝味菊医案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9.
[4]王云凯,李彬之,韩煜.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8-149.
[5]李静.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4):782-783.
[6]孙纪峰.温阳安神汤治疗阳虚失眠4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2):85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