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我怎样去爱你》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

2021-11-27张议之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织体钢琴伴奏演唱者

张议之

《我怎样去爱你》是作曲家栾凯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讲师颜含彦量身定做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15年。该歌曲一经问世就如清泉一般流传开来,后经张妮、王传越两名青年歌唱家以男女合唱形式演唱,更是美誉不断。优秀的词曲搭配、层层叠进的情感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使这首声乐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歌曲顺应了当代的流行趋势,体现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业界堪称为推动中国美声作品通俗化,引领中国音乐艺术作品流行化的精品典范。

一、歌曲的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

栾凯,青年军旅作曲家、音乐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教授及研究生导师。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风格显著、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擅长对古典音乐的创新改革,精妙的跨界融合,紧跟时代的潮流,是近年来极少数才华横溢且具有独特个性的作曲家之一。

《我怎样去爱你》是一首抒情女高音声乐作品,同时又是新美声艺术歌曲,它是实践与推动中国乐坛新艺术的变革和发展。歌曲沿袭了栾凯“旋律动听、结构简单、形式新颖”的作曲风格,突出了中国美声作品的通俗化和音乐作品艺术的流行化,打破了美声歌曲的默守陈规。这首作品被栾凯视为足可与《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和《爱在四季》相提并论的系列精品中的珍品,是一首艺术性与欣赏性共存的作品。

(二)歌曲结构分析

歌曲整体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引子、A、B、C、间奏。调式调性在前部分为G大调,随着旋律的起伏,间奏中经过bE大调、c小调,间奏过后反复一次B部分和C部分,调式调性还是在G大调,但是在最后一次C部分的反复中,随着音乐发展的推动,情绪的高涨,整体向上升高半音,在bA大调上进行,直到歌曲结束。

引子部分由1-8小节构成,旋律来自于歌曲的副歌,点明了歌曲情感基调,音乐声一响起就把人带入浪漫且舒缓的情境中;A部分由9-18小节组成,其为平行扩展乐段,分为两个平行乐句,平稳的节奏搭配舒缓的旋律,音乐充满柔情,主人公用娓娓道来的语气,描述着对爱人的依恋之情;B部分由19-28小节构成,共十个小节,为平行扩展乐段,分为两个平行乐句,主题动机与A部分最大的区别是全部变为弱起;C部分由29-47小节构成,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是弱起,歌词“我怎样去爱你”誓言般的反复吟唱,强调了人物的爱之深切;间奏部分是对刚结束的C部分在情绪上得到舒缓,同时也兼具着衔接反复B部分的作用,调式调性发生了变化,先是在bE大调上进行,随后到了c小调,而反复的B部分和C部分与之前比较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钢琴伴奏分析

钢琴家杨霖希①在为《我怎样去爱你》谱写钢琴伴奏时,结合了意境、画面及情感,给歌曲的钢琴伴奏赋予了生动的灵魂,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歌曲引子部分的前七小节来自于歌曲的C部分,该部分引出了歌曲的主题,确定了歌曲舒缓、深情的音乐风格,对演唱者诠释作品起到了引导作用。在第一句的时候使用的是单音,第二句则变成了和弦的琶音,在伴奏织体上减少了重复、单一感,增强了律动性;A部分的前三小节,一进入钢琴伴奏部分的织体换成柱式和弦的形式,像吟诵情诗一般,缓缓道来。后面又转换成分解和弦的形式,在乐节与乐节之间的间奏上,采用对比旋律的方式,整个A部分钢琴伴奏都是在这样的织体下进行,营造出了一种极具浪漫色彩,使人对爱情充满无限幻想的意境;B部分的伴奏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变为快速流动的和弦分解十六分音符,并一直在这个部分中持续,表现了主人公的情绪开始有起伏变化,而左手则采用与引子部分一样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这里伴奏部分与旋律声部形成三个不同的层次,音乐的空间感纵然提升。在反复时的B部分变化为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型,织体更加多元化,增强了它的趣味性;C部分的钢琴伴奏结合了前面部分中的素材,其中右手的和弦琶音在引子部分中就已经有使用,左手的伴奏与引子部分的织体也是一样,再次点明歌曲的主题。C部分的第二次反复,较之前第一次的相比,明显钢琴伴奏织体又发生不一样的变化,钢琴伴奏的右手还是一样使用的是琶音,但在左手,这一次反复的时候变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旋律声部与钢琴伴奏部分又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C部分(副歌)第三次反复时结尾的部分将调性向上提高一个小二度,将情感达到了顶峰,而钢琴伴奏的织体还是跟之前的部分是一样,但在快要结尾时,钢琴伴奏的织体使用了震音,将整个音乐带入最后的高潮,情感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并一直持续到歌曲的结尾;间奏部分,在B部分和C部分之间的间奏对比非常明显,首先在调式调性上变化非常大,从主调G大调变为bE大调、c小调。在钢琴伴奏的织体使用新的织体,连续十六分音符的织体是之前从没有出现过的,右手的旋律也与其它部分有着很大的对比,通过一个渐快的音阶转到c小调,间奏之间还存在着对比,左手和右手的柱式和弦形成的旋律,左手的八度半音阶下行,将音乐巧妙的过渡到了反复的B部分,这个部分更进一步刻画和补充了音乐的形象,激发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更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歌曲的演唱诠释

(一)深刻的理解歌词

歌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中的《涂山氏歌》,词为:“候人兮猗”,是涂山女思念大禹所创的情诗。早期的诗需要吟唱,追溯到古代便有“诗乐同源”之说,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后以《诗经》为标志,音乐文学逐渐成熟。声乐作品《我怎样去爱你》词作者陈道斌,众所周知,他有着从容而娴熟的写作功底,所创之词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游刃于古典与现代之间,把文学性、音乐性和情感性相结合,与之搭配的曲调总是恰当好处。

《我怎样去爱你》的歌词感人至深,真挚的词句之间渗透出浓浓爱意,把人包裹在大爱情怀中。歌词开端,“一首深情诗句,渗透多少爱的含义”疑问句的形式使人陷入对爱的沉思,瞬间展开了一幅书写着关于爱情的诗篇“如果注定要分离,让我在离别告诉你,我是怎样的爱你”主人公叙述般表达了自己深厚的感情,这样假设离别的情境,加深了演唱者对歌曲的画面感,从而更加准确的找到歌曲真实的情感定位。歌词第二部分作为情感的延伸和情绪的推动“一段遥远的距离,我渴望走进你”令人眼前浮现出主人公向爱人深情款款走去的倩影,“既然今生不能相遇”对比第一部分假设句“如果今生不能相遇”,第二部分歌词更加坦诚和深情,即使面临分离,今生不再相遇,在梦中都要找寻魂牵梦绕的“你”,强调了自己对恋人如磐石般坚定不移的爱恋。随着情感的宣泄,第三部分歌词作为整首作品的高潮,反复吟唱的“我怎样去爱你”贯穿了整首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了音乐的情感性,使演唱者在强烈的情感促使下,把大爱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完美的情感表达

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演唱者要想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心灵投入”至关重要。首先,演唱者应透过声乐作品深入到歌词的情境中,要明白人物的心灵刻画,把唱词的意境深深的印入脑海;其次,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如果对作品的背景、角色、意境一无所知,演唱者必然缺乏激情,呈现出的作品枯燥且死板,不具备创造性,只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才能使听众为其感动;最后,情感素材的积累更能激发演唱者真情流露,词曲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源于生活,演唱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情感素材,才能真实的诠释作品。《我怎样去爱你》词曲唯美且真挚,弘扬着大爱情怀,作品中旋律简单悦耳,歌词直白深情且富有诗意的浪漫,表达了对恋人炽热的爱。根据全曲的情感基调,演唱速度为中速,深情而又舒缓的,歌曲的前奏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旋律音调融合了流行元素,演唱者在听到前奏时就要让自己融入情境中,利用对歌词深刻的理解感受歌曲,把握全曲的情绪变化,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来诠释作品,表达出对爱情的无限向往。

(三)灵活的运用技巧

《我怎样去爱你》是一首深情且大气的美声作品,在演唱中,完成这首作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良好的气息运用和控制。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运用是否恰当,在歌唱时起决定性的作用。歌曲的旋律舒缓优美,因此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演唱者气息“沉于底”,歌曲一开始处于中低声部,近似说话一样声带需要放松,气息不能过深,防止声音僵硬,但也不能过于浅,造成气息在胸部挤压,唱出来的声音十分单薄且飘渺。在演唱中运用气息时,需要用横膈膜与下肋的两侧做声音的支点,使呼出的气息均匀有力。

起音是发声练习的开始动作,是中国声乐理论中很常见的一个词汇。在演唱时,歌曲开始的第一个音称之为“起音”,起音的发声质量决定了整段乐句的好坏。起音分为软起音与硬起音两类,“舒气起首”也叫软起音,软起音的发声是以叹气或舒气开头,开始的一瞬间声音较柔和,而硬起音的发声具有爆发力与力量感。歌曲《我怎样去爱你》起音的音高是小字一组的D,“一首深情诗句”为作品第一句歌词,音头发声“yi”,音头音域较低,歌曲的速度舒缓悠长,笔者认为演唱者需要使用“软起音”,发声之前气息不易过多,要控制气息的量感觉是吸着在唱,演唱音头时用气息带动声音,这样的起音才具有通畅、柔美感。

“共鸣”是实现声乐作品高水准的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鸣的统一和平衡是歌唱者终身所要追求的,人体的共鸣腔分为:头腔、鼻腔、咽腔、口腔、胸腔,它们能隔离腔体之间的通道,也能相通。《我怎样去爱你》根据声区关系和音色特点,歌唱共鸣分三类: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高声区以头腔共鸣为主,中声区以口腔共鸣为主,而低声区则以胸腔共鸣为主,其它腔体起辅助作用,不同的腔体展现出的共鸣状态也有所不同。

声音力度与音色都是表达声乐作品感情色彩的重要技巧。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如果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力度与音色,听众不能明确分辨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就像一幅没有添加色彩的画卷,平淡无奇。在《我怎样去爱你》中,歌曲的开始处于中低声区,犹如主人公深情吟诵般,缓缓叙述对恋人的爱恋之情,声音的力度中弱,音色不需要过于嘹亮。歌曲副歌“我怎样去爱你”的几次重复,声音音量采用渐强的发声要领,而声音音色则由暗转亮,造成音乐有一种滚滚向前的情感变化。

结 语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沿袭了栾凯在美声创作中所提倡的“大爱”的音乐风格,而在听众的角度上又不失流行音乐元素,跟随时代发展的浪潮继而传播民族文化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分析也反映出了作词、作曲家技艺高超的创作水平,诠释这样一首具有时代性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演唱者扎实的声乐功底,更要对作品本身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探究,而演唱者自身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绎水准。■

注释:

① 杨霖希,钢琴家,作曲家。祖籍浙江台州,08年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审美心理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钢琴艺术指导,编配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如《梨花颂》《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潇湘水云》《康定月亮》等等。

猜你喜欢

织体钢琴伴奏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