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临清民歌《大实话》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021-11-27杨玉苓

黄河之声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民歌方言音乐

杨玉苓

一、临清民歌的概述

自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疏通之后,临清便成为了中国南北城市连接的水上的必经之路,京杭大运河的船行来往也使临清本土文化艺术与来自南北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融合交汇,产生了临清特有的民间音乐。

(一)临清时调

“临清时调”是吸收了多种曲种音乐特点的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体,是临清市民音乐文化交流的一种说唱曲种,它与北方著名曲种“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临清时调与天津时调有着相同的曲牌,比如“鸳鸯调”、“靠山调”、“尼姑思凡”等,于此之外,临清时调曲牌还有“伤心调”、“反对花”、“太平歌词”等曲牌。伴奏乐器为三弦、竹板、二胡、撒拉吉①。传统的曲目如:《盼五更》、《八仙祝寿》、《西厢记》等。《大实话》便是临清时调中的一首具有临清乡土特色的民歌。

(二)临清琴曲

光绪帝在位之年,临清有一个演唱班子叫“小调会”,“小调会”建国后由文化部门对临清民间小调分析整理,将其改名为“临清琴曲”。至今依然有演出活动。演唱的曲目有《王小赶脚》、《小秃闹母》等。临清琴曲与舞台戏曲一样有角色扮演,一般形式为2-3人,除了演员之外,还有负责伴奏的乐器队伍,乐器有京胡、扬琴、三弦、二胡、四胡和萧,还有打节奏的乐器竹板和撒拉吉。

二、山东临清民歌《大实话》的特点及音乐分析

(一)《大实话》的创作背景

当劳动与民歌融为一体,劳动时所流出的汗水也都成为了快乐的源泉。临清人民自古以来幽默风趣,机智聪慧,即兴创作的民间小调数不胜数,流传下来的数量却不多。《大实话》据说是在编扎蒲扇的劳动中,为了找乐趣消磨时间编创的。民间艺人往往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这首小曲在流传中的过程中融合了多个艺人的风格特点,也就成了人人爱唱的旋律。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实话》风靡全国,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临清民歌的魅力。

(二)《大实话》的音乐要素

1、方言

临清方言在官话系统中属于冀鲁官话。山东方言划分为东莱片、西齐片、西鲁片、东潍片,临清则属西齐方言片。“临清临近中原官话和晋语地区。根据现存史料和相关族谱的记载,现有家族大部分是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泽、潞二州迁来,少部分是从山东登州迁来。作为明清两代的交通枢纽、商业重镇,临清有数百年的繁华,客商船民过往行聚,也带来各地方言的影响。临清市境,特别是城区,方言是十分复杂的。”②

临清方音有代表性的几个咬字法:“爱、袄、暗”等文字带舌根鼻音声母[ng];“瓦、文、忘”等文字带唇齿浊擦音声母[v];“之、吹、书”等字读[z]、[c]、[s]声母,与“资、崔、苏”同音;临清方言内部也会有不同的读法,如“人、热、褥、软”等文字读舌尖前浊擦音声母,不同地区有[l]、[r]、[z]等几种不同声母;“劈、足、铁、客”等字(古清入)归阴平,去声调值为降升型。临清话与普通话相同,有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虽然调类一样,但是调值不同,声字多读为阴平字。

作为口头产生、口头流行、口头定性的民间音乐,与方言的内在联系是必然的。我们根据临清方言的调类,来逐句分析歌词,共涉及到四种情况:

(1)阴平字分为两种情况:上阴平与下阴平。上阴平是先上行后下行,就像爬山坡到山顶再下山,主体音调为下行,上行只是稍有倾向,与之对应的数字为“232”,其中在第一段歌词中“正”、“黑”、“来”、“掌”、“蛋”、“初”、“我”、“声”。下阴平是与之相反的情况,即发音先下行,后上行,整体感觉下坡后上坡。其中“这”、“里”、“就”、“上”、“了”、“生”、“母”、“大”、“起”、“天”、“鞭炮”。以上便是临清话中下行后上行的阴平声,每个字对应的数字为“323”。

(2)阳平字的两种情况:上阳平与下阳平。起初,阳平声调与去声音调同样是下行音调,但阳平声调起声高,称为下阳平,数字对应为“53”。第一段歌词中“月”、“到”、母鸡会下蛋中的“会”、“下”。这几个字的阳平声调明显往下行冲。第二种是发展后的阳平调是上行,像是短跑运动员起跑发力的一瞬间,声音往上飙,称为上阳平,数字对应则是“35”,公鸡会打鸣中“公”、“鸡”两个字发音最为明显。

(3)上声调类:上声字声调发音变化不明显,像是平声,如“的”、大年初一的“一”。

(4)去声调类:去声调类发音是较轻的下行阳平声调,一般为语气虚词。如《大实话》中的口语词“咳”。

2、歌词与旋律

很多民间流传的小曲小调采用相对简易的曲调,多段歌词重复着一个旋律,《大实话》的歌词采用从正月到腊月不同景色与不同事物的描写,或是叙述事件,叙事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情感。音乐比文学更具有优势,因为它可以用最便捷的方法更直接地触及欣赏者的情感深处,也可以用最有效地方法更全面地抒发演出者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想与感悟。在1980年,更是有了根据《大实话》的曲调改编的歌曲,此曲便是由张希武填词、山东省歌舞团杨松山演唱的《计划生育要记心》。

(三)《大实话》的演唱分析

《大实话》属于临清时调,是男声民族唱段。该歌曲带有浓郁的临清方言的特点,整首歌曲共有十三个段落。该歌曲描述了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无可怀疑的事物以诙谐的方式展示出来。在演唱过程中应注意方言的咬字与曲调相结合,音色要明亮圆润,气息要统一不能上提,将诙谐幽默的事情叙述给听众。

在演唱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歌曲第一句“正月个里正月正”中的“正”字,要注意舌头要微卷或者直接用平舌音,以便于表现出方言的特点。另外其他的翘舌音的字也要注意,如:“生来的老鼠会打洞”中的“生”、“家家户户鞭炮声”中的“声”等。为了表现出临清时调的独特韵味,不论歌词哀婉凄凉,或者诙谐幽默,要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演唱态度去关怀曲目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深处。整首曲子没有高亢的高音,对演唱者的音域要求并不高,以胸前共鸣体腔为主。在演唱中多处加入了下滑音的润腔处理,不含蓄,不张扬,而是细细道来,娓娓动听。注意咬字归韵,自然流畅,《大实话》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场面,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生活细节,它坚持将注意力集中在底层人物的命运上,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特别关注,充分发挥了它擅长表达细腻情感的优势,不管歌词的内容写的是生离死别,还是埋怨生活困苦艰辛,它的曲调不苦不悲,乐音的真实美感比这歌词内容更有表现力。

本刊讯 2018年12月28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2018年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了2019年工作任务。山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新文作了题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郝宪印作大会总结讲话。

(四)《大实话》的风格特征

1、调式特征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大实话》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中加入清角和变宫两个偏音,形成五声性七声调式。首句终止在宫音,第二句落在徵音,形成较稳定的宫调式。第三句终止在角音,后回到主音宫音,最后全终止在角音上。让人唱起来意犹未尽,没有终止感。大多数民歌通常都会以全终止的谱法进行终止,但《大实话》最终不仅没有以主音宫音结束,也没有以宫调式的属音结束。笔者认为,作曲人作了转调处理,该曲1-8小节,为宫调式,第8小节结束在属音。从第9小节开始,转为羽调式。以羽音为主音展开,最终结束在羽调式的属音角音上。部分旋律进行有一定的规律,但乐段的旋律发展不落俗套,终止式有一定的稳定程度,属于属格终止。如前者的起始宫调色彩很浓,却终止在徵音上,形成宫徵交替调式感;后者的起始旋律为典型的羽调色彩,却终止在角音上,形成羽角交替调式感。这种属格终止具有意味深长的开放性特点。

2、结构特征

《大实话》全曲有29个小节,是非方整性的不规则多句型乐段,具体结构形式为4+4+5,4+7+5。乐段中有增长句幅,形成拖向形态,使乐句长度扩大。乐曲中,多处做了休格处理,乐句的句末为休止符形态的结构。具有爽朗,风趣的特点。旋律音程多级进,带有装饰音。这与江浙民歌等众多的南方民歌有着相似之处。这说明《大实话》融合了民间说唱、快板的因素,歌曲也呈现出带有说唱风格的特点。

三、不囿于传统,才能发展传统

(一)切莫忘记本根——传承

临清民间音乐的发展得益于运河,发展于运河。在传承方面,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和保护传统的优秀文化,更有专门负责文化保护的机构部门。以文化馆为例,临清市文化馆不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履行各项职能,而且在地方文化建设上做了巨大的贡献,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2019年1月份,临清市非遗中心组织临清市代表性非遗项目临清时调,传统社火,国家级非遗项目贡砖制作技艺,由临清市文广新局推送的演出节目临清民歌《大实话》登上了第二届“聊城非遗春晚”的舞台,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临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传承弘扬祖辈孜孜不倦对音乐真理的追求,近现代以来,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的文化冲击着越来越多的人,但随着人们群众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放慢脚步感受传统音乐的年轻人也日益增加。我们在使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切莫忘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音乐创造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注入新鲜血液——发展

仅此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在继承和发展中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一味的全都继承。像《大实话》歌词中很多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保存住之前的歌曲版本,在传唱中加入新时代的印记,推陈出新。让新时代的年轻人能深刻感受到歌曲的年代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让老旋律唱出新味道。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时代理念切实实践发展下去,不断开拓探索,充分运用好现代音乐音响、音乐理念、乐学律学等音乐理论创造出创新性的音乐艺术。

结 语

山东临清民歌记载了临清兴盛时期的容颜,是历史赠与临清人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直观的展现出百姓的情绪、情感和临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们需要这种真实反应大众生活的艺术之美。临清民歌不仅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它还是人民不断求索的坚强意志,它身上积聚着临清乃至齐鲁大地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不断吸取时代的养分才能永远的流传给临清的子孙后代,并能永久不息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民情风俗的采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歌曲渊源、方言、曲调以及音乐风格和特征上对《大实话》研究分析进行梳理,得到初步的成果。曾经风光繁华的临清,如今沉睡尚未醒来,但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是不能否决的,继承发扬本土文化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弃糟糠、取精华,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分析,找出民歌发展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条件,来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民歌,为中国声乐学派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品牌。■

注释:

① 毛竹做的一种打击乐器。选竹时截去竹子的一头、一尾,采用其第四、第五节,长度才能满足需要。竹子要刨去竹皮,截成约两尺长、一寸宽的三块竹板,之后要购买响铜铜片,加工成“铜镲”的造型,安装在底板和上板上,齿板两侧刻有锯齿状花纹。

② 张鸿魁.临清方言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民歌方言音乐
方严的方言
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