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2021-11-26扶玉莲
扶玉莲
摘 要:在当今一个重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相结合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使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可以去培养其接受西方文化的能力。从而在多语言交流中可以更好地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也可以去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及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认知。本文将会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难点入手,全面展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的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教育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0.018
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可以看出,英语这一门学科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深入解读,学生如果能将传统文化与英语相结合,也能更好地起到提升学生交流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作用。二者作为语言的载体,如若将两者结合,将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文化的互通并且实现文化理念的基本传播。本文将会从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相结合入手,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研究,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难点
1.传统文化和初中英语教学本身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数千年的发展,其内容源远流长。而英语作为西方文学本质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通的,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在文化的理解以及文化的传承上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其在结合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要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表达存在难度
初中英语作为学生英语表达的启蒙时期,其本身在表达上就存在一定难度,而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加入语言表达中,这无疑是对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一大挑战,所以,也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方法
1.以游戏为核心,强调趣味性教学方式的构建,让英语课堂更具有活力
《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英语核心素养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应用。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而服务的。体育游戏不仅具有其特有的实践性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参与程度提高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体育游戏,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文化理解等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注重契机的选择,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主要切入点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格外关注的内容,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在学生感兴趣的节日文化主题的渲染下,学习能动性能够被有效地带动起来,学习参与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都会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得到有效发展。主要是学生对于中国的节日比较了解,而且西方也存在相应的节日,可以进行对比,并且目前中西方节日很多都开始通用。
3.结合英语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文化引入方法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辅助,并确保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融合方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确保所提取的应用内容与课堂专业知识之间能够保持相关性。例如,在开展《Don't eat in class》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提出的“食不言、寝不语”等要求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如此,在开展以“This is my sister”为主题的英语教学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妹妹,并根据课堂当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例如,通过对“孔融让梨”等历史故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故事走向的同时,充分地体会到中华文化当中以“尊老爱幼”为主的优良传统。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对生活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加以理解,并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灵活使用,避免在引入英语专业教学传统文化时出现过于生硬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英语学科教学融合体系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课堂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选用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根据现阶段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发展动向,通过对教学体制的不断创新,引进丰富的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英语学科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并与英语课堂进行相互融合,促进英语学科教育的稳定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有力的基础。
4.确保实践和运用相互结合
学习不同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语言使用技巧掌握的熟练性是评判学生语言掌握程度和学习水平的唯一途径。为此,在结束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英语语言运用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英语学科的使用方法和口语技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策划多种、多样的互动性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与娱乐的同时,对相关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加以巩固,不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实感、愉悦感和成就感。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英语学科教师还需要对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予以高度的关注,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运用成果进行分析,并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反馈途径作用下,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锻炼平台,充分地发挥出英语学科实践活动的优势与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协助学生定期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到竞赛活动当中,在不断的练习和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汇演活动,选取具有历史性的英语学科故事,并将其编制成话剧进行演出,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到英语学科当中的文化内涵。
5.结合西方文化相关内容,针对中华传统加以利用
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定程度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英语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掌握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跨国际交流能力,使英语学科知识实践活动能够逐渐凸显出实用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明确掌握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还能够使其自觉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对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轻松、有趣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学科知识实践活动当中,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在日常生活当中贯彻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充分地结合中西方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使其能够树立良好差异性文化尊重意识。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效果,将传统文化作为基础,用西方语言讲述,实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西方文化“走进来”的良好局面,将“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掌握能使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可以更有信心与毅力,将这种教育模式推广开来也是对未来中西方文化发展更有利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何蓓蓓《巧用“5S视听英语动画模式”培养中考英语听力能力——浅谈福建省中考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研究》,《英语广场》2020年第18期。
[2] 杨栋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教学引入东北传统饮食文化的思考》,《才智》2019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