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6卜厚艳
卜厚艳
摘 要: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人文教育价值,其蕴含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然而现阶段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重学生汉语能力培养,而轻文化渗透,导致大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被浪费。因此,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课堂。本文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0.00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象征,其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同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在当前大力建设精神文明,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因其本身就蕴含诸多汉语言文化内容,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天然优势。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缺少应有重视,教师自身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也有所欠缺,这就为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造成阻碍。为此,各阶段语文任课教师都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教育实践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大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并探索科学有效的手段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具有人文色彩、文化内涵,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学习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下的语文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影响。首先,语文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教材中的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化不仅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理念,更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思想价值观念,它有利于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其自身的精神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语文和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其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文章,可以有效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推动素质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困难
1.重视度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变化做出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就目前来看,一些学校缺乏对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太高的知识含量,所以在进行师资分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很有可能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担任,不能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其次,不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任何教育教学过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些学校缺乏对语文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设备不够完善,整个过程运作不起来。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教学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建设发展和有效的落实。
2.语文教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课本教材的讲解,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其次,一些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和设计不足,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育内容的资源整合,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状况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无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习关系
语文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加之学生升学压力大,所以语文教育一直都是以提升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不会耗费过多时间在文化渗透上,这实际就是未能意识到文化渗透与语文学习的促进关系。语文学科本身就属于人文性科目,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自然会使其语文学习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而学习能力的提升,又会使其更积极主动地涉猎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正确看待两者关系也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更新教育发展观念,夯实传统文化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更新教育发展观念,摒弃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灌输方式,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下的语文教育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新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延伸和拓展课本教材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重组和构建,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学生更多的是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所传递的精神理念,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由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2.优化语文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深度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学校完善语文课程的相关制度体系,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提升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针对课本教材中关于文化底蕴的内容进行重点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我教育,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教化作用。其次,语文教学的开展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3.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广度
科技高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为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延伸语文课本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课本教材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
4.创设优良情境,挖掘语文课本教材
创设优良情境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学校提高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承担起责任,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典型的榜样人物塑造良好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五位八路军战士将敌人引到悬崖,最后打光子弹跳崖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战士保卫国家、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其次,语文课本教材是滲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科发展的需求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探索,提高对教科书资源的重视程度,将语文教学内容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内容,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我教育。比如,可以举行一个《红军长征》手写报纸比赛的活动,在比赛的过程领会长征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课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渗透,创新语文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思想层面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庆柏《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年第12期。
[2] 黄新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2期。
[3] 武侯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31期。
[4] 蔡文岗《寓中华传统文化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第7期。
[5] 马玉珍《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研究》2020年第2期。
[6] 马李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价值分析》,《新课程》202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