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诚信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京京道德与法治诚信

谢 娜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第一小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1.教育背景及教学目的

1.1 教育背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渴望接收新事物,但由于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的辨别能力有限,易被一些肤浅、狭隘的观点所诱导,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甚至在其步入社会后因追求个人利益而失去诚信。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也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讲诚信的言行。表现在说谎、抄袭作业、上课迟到、拾到东西不交公、称病逃避早操等。小学生的经历较短,可塑性较强,应予以及时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因此,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

1.2 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就包括了“诚信”。在家庭、学校、社区,诚信都离我们很近,融入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要着力于引导学生懂得诚信的涵义,做到更好地履行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中,每一个年级起码有一个单元是围绕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去设计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范围中,主要表现在孩子与父母相处,孩子与同学相处,孩子与老师相处,孩子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道德与法治》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正常正确人际交往的引导均有体现。其中,对学生做到诚信的引导教育体现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很诚实》。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话要算数》。

在《我很诚实》这一课里,教学目标是:知道哪些是诚实的行为;能分辨是非,知道说谎的后果。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在《说话要算数》这一课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守信的意义;让学生有守信的意识,做到对别人对自己守信。明确:说话算数的重要性;说话不算数的后果;如何帮助他人和自己做到说话算数。

另外,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发中心编著的《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用书 诚信教育》是一本很好的教材。这本书有《诚信,你好》《我和诚信牵手》《与诚信同行》《诚信伴我成长》四个单元,从了解诚信、重视诚信、做到诚信、坚持诚信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用一言一行践行诚信,让诚信成为陪伴自己一生的好习惯好品质。

3.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诚信教育,考虑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策略。

3.1 情境教学的特点意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首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身处情境的真实感。而且,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去,通过角色扮演,通过自己的感受与现实生活、知识认知相结合,充分感受,进而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3.2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诚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3.2.1 故事导入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关于诚信的难易适宜的故事,可以是课堂导入的方式,也可以是课堂中途穿插的方式,可以是老师来讲故事,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来讲。讲诚信故事,以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诚信世界,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适合低学段学生的诚信故事,可以参考《200个亲子枕边故事》这本书里的《熊猫爸爸买车》《甜甜的河水》《狼来了》《骗子的下场》等。比如经典故事《狼来了》,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告诉孩子们:骗别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欺骗。小男孩第一次骗大家时只是觉得好玩,但是后来骗多了,人们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最后落得羊被狼咬死的下场。比如《新图书》,学生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犯错后能不能勇于承认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是检验一个人“诚实”与否的一种标准。故事中的小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适合中学段学生的诚信故事,可以参考《诚信故事 诚如天,信是山》这本书里的《华盛顿与樱桃树》《1毛钱的诚信》《撒谎的滋味》《八年的承诺》等。比如故事《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告诉孩子们:诚实的品格比虚假的成绩重要百倍、千倍。因为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唯有诚实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比如《我应该遵守诺言》,学生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幼年时的宋庆龄就能做到不失信于人,一生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那么,自己是否曾给同学、朋友或老师、家长承诺过什么?如果还记得,如果还没有兑现,就从现在开始做到诚信守信吧。

适合高学段学生的诚信故事,可以参考《诚信教育 青少年学习读本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48个诚信小故事》这本书里的《曾子杀猪》《宋濂诚信好学》《明山宾诚实卖牛》等。比如《宋濂诚信好学》,学生们从故事中得知: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无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从不违约,哪怕是隆冬腊月连夜抄书,也要做到按时还书。学生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守信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坚守诚信之道,它会成为一生中前进的力量。

故事内容丰富,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小学生明白: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无论身份、地位、年龄,无论是与谁相处,都要讲诚信。

3.2.2 联系生活情境,深化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为什么父母要以身作则讲诚信,因为孩子如果知道父母骗了他,他以后也同样会欺骗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先要说到做到。比如为什么跟同学、朋友相处的时候,不能说假话,因为说假话的小朋友,会让别人失望,也就不会有朋友同学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3.2.3 设置主题式案例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素养。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主题式案例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看待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1)学生表演情景剧。

情境一:(校园)

老师:这次数学竞赛,京京取得了年级二等奖的好成绩。恭喜京京!

京京同桌:京京,你的这道题做错了,但是老师没有发现。你赶紧去跟老师说吧。

京京:可是这道题有6分啊,扣了6分,我就拿不到奖了。

情境二:(家里)

妈妈(推门进来):孩子,这么认真阅读,有进步!

妈妈一走,文文又开始玩刚才用书本挡起来的Apid.

(2)小组讨论:看了这两个情景剧,你如何评价京京、文文?如果换作是你,当意识到不讲诚信是错误之后,你会怎么处理?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3.3 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流程:可以参照《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用书 诚信教育》每个单元的设计来展开情境教学,以《第一单元:诚信,你好》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经典里的诚信《蔡璘还银》。

(2)诚信日记展示,设计【童音壁】小晨明明做错了,为什么还获得了妈妈的夸奖和小溪的原谅呢?有时候,我们做错了,想承认却有顾虑。说说你的顾虑吧,和同学交流一下。

(3)向左走,向右走:下面的“小难题”你遇到过吗?与小伙伴讨论一下,遇到“小难题”后不同的选择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相信你能从中发现:诚实真好。情境设计:(画面一:我在同学家玩游戏。画面二:爸爸问:“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向右走:如实告诉爸爸,爸爸或许会生气;向左走:谎称在同学家做作业,或许爸爸会相信。

(4)诚信小锦囊。大胆承认错误才是诚信的孩子!承认错误也有窍门,展示技巧一、技巧二。

(5)诚信体验室。体验步骤:①寻找或制作一棵诚实树。②在彩纸条上写下自己的诚实故事,或许写出自己曾经犯过的当时不敢承认的小错误。③把小彩纸挂在诚实树上。④一个月后,数一数诚实树上的彩纸有多少,并与同学分享心得。

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诚信教育教学,可以以直观、生动、可视可感等优势,让学生明确:一、诚信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高尔基所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二、不诚实不守信的后果,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三、怎样做到诚实守信,正如莫里哀所说:宁可丢钱袋,也不失诺言。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设置真实生动的情境,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教学与实践,教育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诚信守则。

猜你喜欢

京京道德与法治诚信
Interrogation of optical Ramsey spectrum and stability study of an 87Sr optical lattice clock
做个医生不容易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不要紧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