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策略
2021-11-22赵树琦耿金波
赵树琦 耿金波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四中学 吉林 长春 130311)
1. 菜园子镇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
菜园子镇共有15个行政村,105个自然屯,145个村民小组。据统计,留守子女大约3%,1300左右,在145个村民小组中,外出务工人员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一个家庭有三人在外务工。这些人有的农忙时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这些留守子女中,跟随父母在外的很少,大多数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现在以菜园子镇留守子女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现状。
2.农村留守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由于留守子女的父母有的有一方外出务工,有的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他们缺少了对留守子女的监督和家庭辅导。其他抚养人的隔代教育,他们自身的文化缺失,根本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子女,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子女的学习成绩。
2.2 缺乏关爱,产生自卑、心理失衡等心理障碍。留守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人去倾诉,不能从获得父母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他们与父母越来越疏远,而且在学习、生活中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另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上了初中之后,就过上了住校生活,几乎一周只能回家一到两次。周末休息时如果不照顾弟弟或妹妹,就要帮助家里老人干活,很少会有老人询问留守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同学之间相处是否良好等,而留守子女的一些想法也不会主动与老人诉说,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障碍,长期以来其中一些留守子女就容易患有自闭症的现象。
2.3 行为、性格上的不良习惯。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子女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隔代教育对留守子女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留守子女,由于亲情缺失,心里极其失落,他们觉得父母对他们是不负责任的、对他们不管不问,导致这些留守子女比较放纵,没有组织纪律观念。(2)有些留守子女,由于是寄养或隔代教育,对孩子过于溺爱,他们认为只要是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对孩子好的。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对孩子缺乏教育,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3)有的留守子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 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4 监护职责缺失。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呈现直线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持续加快,对于新型农业发展国家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从新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再加上城市的全面发展,导致很多农村家庭的劳动力为了家庭生活的奋斗从而选择了留在城市工作。尤其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但水、土资源都不充足的农村,打工逐渐成为了这些地域的潮流。除了一些自身在农村有着属于自己本职工作或者是进行生意养殖的家庭之外,其他很多家庭的年轻夫妇都将田地的种植任务交给家里的老人,同时也将自己的子女留给老人或者是亲戚进行看管,他们则是常年在外打工,以此达到家庭日常开销。
比如,六年级有一名学生叫小红,她爸妈在她出生之前就一直在外打工,并且在外地生下了她,随着父母生活了时间后,当她上小学的时候就“扔”给了爷爷奶奶照顾,之后她父母又为她生了一个弟弟,为了姐弟俩的日常生活与开销,父母只能一直在外打工。小红的妈妈偶尔会去学校向教师询问小红在学校的表现,并提出让班主任教师多看管小红,因为自己只有常年在外打工,才能承担起家庭经济成本,才能供姐弟俩读书,即使知道小红比较贪玩,但是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却无法亲自监督孩子,帮助她长大成人。所以,在当下阶段中,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缺失监护职责。这一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一般情况下人都是优先满足最低级的要求,之后再逐渐达到,而在众多要求中,最根本的要求则是生理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人先生存下来,才能追求更好的需求。包括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十分清楚,即使了解到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但相比较教育而言,生存才是根本之道,所以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也是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因此也就只能将对子女的照顾、教育放置靠后位置。
3.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留守子女形成的根本原因。工业化进程加快,给农村一部分贫困的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矛盾。如一些城市学校要求务工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社保三年以上,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更为重要的是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子女。
3.2 从家庭角度看,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孩子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3.3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由于留守子女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目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子女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没有根据留守子女家庭、心理等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同样对待。另外,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留守子女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
4.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子女教育带来的问题。让进城务工的人员子女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让务工人员安稳踏实的工作。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监护人的职责与义务,全面守护未成年留守子女的生存权,并督促留守子女的父母履行相关职责。另一方面,完善农村教育机制,允许农村留守子女到自己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从政治法规上实现留守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为其铺平道路,因此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给予支持,并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力争为每个留守子女都提供可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4.2 家庭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适合孩子成长的监护人,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给予更多关注。另外,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所以导致留守子女生活十分散漫,并且在同学之间互相拉帮结派,当遇到问题时优先选择自己处理,或者是凭借与同学之间的“哥们”关系,粗鲁解决问题,没有思考后续问题。失意时则会产生自卑心理,心理会出现更严重的障碍,学习成绩也会持续下降,从而选择自暴自弃。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会选择抄写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者是花钱请其他同学帮自己写作业。
4.3 学校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子女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子女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要呼吁老师,关注留守子女。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留守子女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4.4 社会方面。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学校、社区、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关心爱护留守子女。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子女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4.5 构建新农村教育模式。构建新的农村教育模式,主要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到校,定期为学生授课,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建设独立的心理咨询室,通过这一方式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的缺失,积极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若发现留守子女出现了心理自卑、情感脆弱等一些消极现象,则要展开针对性治疗,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其二,为了给予留守子女更多关怀,学校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举办关爱活动,但前提是这一活动需要得到当地教育部和政府支持,这不仅关乎到留守子女的成长,更是关乎到其家庭。比如,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以学校为组织带领教师到留守子女的家庭展开慰问,为他们准备充足的日用品和学习用品,并对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以便能够与其父母进行针对性交流,帮助父母了解自家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且告知监督人正确与留守子女交流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为留守子女送去温暖,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全神贯注的学习。其三,地区相对偏远的学校,则可以展开集中式宿舍管理,这样不仅解决了留守女子上学的问题,因为有的子女家庭较远上学不方便,或者是有些家庭经济基础较差,很难长期支付学生乘车钱。还帮助其父母进行了家庭教育,班主任教师要秉着负责的态度,帮助班级的留守子女寻找到属于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爱上集体生活,从而走出因为缺失父爱和母爱而感到孤独的心态。
4.6 完善教育监护体系。要想完善教育监护制度,就要立足于代理家长的制度上,让教师替代家长的位置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不仅仅只是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还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熟悉留守子女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性格等。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留守子女的自制能力,从而减少他们因为没有家长关爱而产生的失落感。不断对教育监护制度进行完善,避免因为家庭教育的疏忽,导致留守子女心理或行为上出现偏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探索出适应农村留守子女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