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造性叛逆视角看林译《浮生六记》
2021-11-12黄相燕刘德周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相燕 刘德周/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文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这是在他的《文学社会学》提出来的翻译文本分析角度(埃斯卡皮,1987),总结为一句话:“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也就是说,在译者进行文学翻译中,译者对译文进行了一些创造性处理,比如增译,减译,合译,分译等,可是,采取这些翻译技巧是基于对原文的尊重和忠实,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性叛逆是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概念,其中译者在进行创造性叛逆时,所用到翻译技(Translation Techniques)比如增译(Addition )、减译(Omission)和合译(Combination)除此之外还用到了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s)如改译(Variation )、创译(Recreation)和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以及转换(shift)(熊兵,2014)。
二、《浮生六记》英译本及研究视角简述
(一)浮生六记简介
《浮生六记》是本人很喜欢的典籍,无论是沈复与爱妻之间的真情实感,还是他对自己爱好的认真程度,都让我钦佩不已。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生于盛世(乾隆年间)的官僚人家,上天待沈复如此厚爱,他确实也应该将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所以他写了《浮生六记》,第一章讲述自己和爱妻的一些趣事,比如帮助爱妻女扮男装逛庙会。第二章写的是自己的一些爱好,譬如盆栽。第三章是关于自己一生中经历的坎坷,包括儿子的死还有夫人的死。第四章是写自己在做幕僚时期去玩耍的地方。第五章也有人说并非是沈复亲笔,是关于去中山国的所见所闻,第六章是一些养生之法。沈复生于衣冠之家,后来他的家族没落,所以他的后半生其实命途多舛,令人唏嘘。
(二)《浮生六记》英译本介绍
迄今为止,《浮生六记》英译本共有四种,分别是林语堂译本,Shirley M·Blake 译本,Leonard Pratt & Chianti’s Su-hui 译本,Graham Sanders译本。以上四种译本中既有中国译者独译本,又有国外译者独译本,更有中外译者合译本。林语堂是中国中国的文学兼翻译大家,更有“脚踏中西文化”的美誉,他英译的《浮生六记》在国内颇受欢迎。(《国内外《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2017)
(三)《浮生六记》目前英译本的研究角度或方向简述
关于《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的文献可谓数不胜数,其中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也多种多样,现有研究主要包括翻译策略及思想研究,译者研究,理论研究以及不同译本对比赏析。所采用的理论和视角不计其数,主要有文化类:文化交流与传播视角和文化负载词视角。理论类:翻译适应选择论,目的论,网格理论,关联翻译理论,生态学理论,阐释学理论,翻译主题间性理论,接受理论,美学理论,对等理论等等。当然从译本分析来看翻译者的翻译思想、原则等也是大热的研究方向。(《国内外《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2017)
三、创造性叛逆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呈现
(一)创造性叛逆之合译
(1)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真情实事而已。(《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M]》2-3)
林译:“My only regret is that I was not properly educated in childhood; all I know is a simple language and I shall try only to record the real facts and real sentiments.”
译者文化功力的深厚,也会反映在其译文中。林语堂不仅是翻译大家,更是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在他的译文常常符合“忠实、通顺、美这一翻译标准。这句的译文行文工整,采用了分译的翻译技巧将后两个分句用释意的方式合译为一句,使得译文更加流畅。使诗句通熟易懂,合译这一翻译技巧在文学翻译中是一个值得掌握的技巧。
(2)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M]》8-9)
林译:“Since the affair of congree happened,she always avoided me when I went to her home,and I knew she was only trying to avoid being made a subject of ridicule.”
“再往,芸即避匿” 这两部分合译为一句包含时间状语的句子,可以体现出译者的遣词造句水平。“恐贻人笑也”中的动词用了转换的翻译技巧处理为名词短语,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处理方式。(熊兵,2014)
(二)创造性叛逆之增译与减译
(1)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己未七月十六日也。(《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
林译: “my mother also liked her being so gentle,and gave her her gold ring as a token for the betrothal”.This was on the sixteenth of the seventh moon in the year 1775”.
在译者创造性叛逆的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增译与减译的情况时常出现。此例中的两处亮点是“脱 ”译为 “gave”,这是译者理解原文意思后对译文的再表达,还有一处减译是原文中的“乾隆”并未译出,而是替换为所指年份,这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译文受众的阅读习惯,我们将这一翻译策略称为归化。
(2)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
And as there was to be a national mourning and no music was to be allowed on the twenty-third,my sister was given a send-off dinner on the night of the twenty-second,my wedding day,and Yun was present at table.
此例中,二十三日是作者结婚那一天。虽然在原文中并未提及,但是作者通过增译的方式补出来了,使得原文信息更加丰富和完整。
(三)创造性叛逆之改译与创译
改译(Variation Translation )与创译(Recreation)皆为有意识的创造性叛逆。为了达到译文贴近读者的目的,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需求,创译指作者抛弃原文的意义与形式,创造性的对原文重新处理,译者在创造性叛逆的过程中以下例子运用了改译与创译的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s)。
(1)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蜕骨处。(《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
There was a Jade Fountain Court at the foot of Huashan Mountains where Ch’en had departed from this earth as a Taoist fairy.
在此例中,“希夷先生”的译法运用了译者的背景,“化形蜕骨”用了改译的手法,译出了其真正含义,“得道升天 ”。
(2)日夜环流,殊清人耳。竹树阴浓,仰不见天。(《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绘图本》)
The unceasing rippling of water close around day and night is quite delightful to the ear,and the heavy foliage of bamboos and trees here completely hid the sky from view.
此例中作者进行了创译,为了将原文的意思传达给读者,将原本对仗的句子,译为描述性的语句,也是释意的体现。
四、结语
创造性叛逆是属于归化翻译策略下的一种文本翻译研究角度,它可以使得译者发挥主体性,揭示出一些深层的含义,从而提升了原作的价值.它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以及原文所传达的文化,同时激起文化之间的火花碰撞。本文采用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分析林语堂先生所翻译的《浮生六记》,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为《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添砖加瓦,希望以此促进中国文化典籍在国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