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价值
2021-09-12王运兰王淑颖陈耀康
王运兰,王淑颖,陈耀康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中心 四川 攀枝花 617067)
腹主动脉瘤(AAA)具体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大部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均于患者肾动脉下的远段腹主动脉部位产生,其中部分会对主动脉分支造成影响,极有可能会延伸至腹主动脉分叉处[1]。AAA主要以≥60岁老年人为发病群体,此类病患大多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等合并症,如AAA破裂极易将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相关研究[3]表示,AAA直径越大,则其破裂率越高。AAA以腹部脐周疼痛,两肋部或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腹部触诊时临床诊断AAA简单的方法,主要通过触知腹部搏动性肿块对疾病进行确诊,但需进一步辅助其它检查方式对瘤体的大小和范围进行确定。早期确诊及对症有效治疗对提高AAA患者的预后生存率的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AAA的价值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AAA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象,从中遴选100例,均于2020年1月—12月来院就诊,且未接受手术治疗。性别数量比为女53例,男47例;年龄上限值、下限值分别为75岁、42岁,测验均值为(62.85±3.49)岁;合并症情况:动脉粥样硬化总计62例,高血压总计28例,高血脂总计6例,糖尿病总计4例;纳入标准:(1)均经CT检查证实为AAA;(2)均知悉试验内容并自愿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1)已接受手术治疗者;(2)未确诊AAA或疑似病例;(3)无法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设备,以碘比乐(350 mgI/mL)作为对比剂。扫描范围至少包括膈肌上缘,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采用头—足侧扫描方式。选用团注跟踪技术对腹主动脉腔内碘对比剂浓度进行监测,感兴趣区于患者腹主动脉中段层面的主动脉腔内,阈值设定为100 HU,延迟10s之后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操作如下:准直器设定为128×0.6 mm,螺距参数按照3.0进行设定。采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经肘前静脉注入,按照患者体重及年龄合理调整注射速率,55 kg以下者按照4.0 mL/s速率进行注射,55~65 kg患者按照4.5 mL/s速率进行注射,65~75 kg患者按照5.0 mL/s速率进行注射,75~85 kg患者按照5.5 mL/s速率进行注射,85 kg以上者按照6.0 mL/s速率进行注射,对比剂用量1.0 mL/kg。注射后,立即予以患者注射50 mL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在GE Revolution 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去骨及优化对比/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
1.3 数据采集及分析
统计采集所有患者临床病史资料。C T相关指标:(1)区分真、假性动脉瘤,并根据真性动脉瘤形态可将其划分为囊状、梭形及混合型;(2)腹主动脉瘤部位参考Siegfried分型,肾上型:AAA累及肾动脉开口或以上;肾型:AAA位于肾动脉以下15 mm以内;肾下型:AAA位于肾动脉下方15 mm以上;(3)CT测量指标:瘤体累及范围、瘤径长度、瘤体直径及横径;(4)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血栓形态、位置、厚度及长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行t检验;测验得出P<0.05即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部位及分型
100例患者中,真性、假性动脉瘤分别为86例、14例。在发生部位中,肾下型占比高于肾型、肾上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10,P<0.05)。瘤体形态根据占比高低依次为囊状、混合型、梭形。瘤体内可见钙化者占比63.00%,溃疡者占比54.00%。累及范围经测定为(102.29±70.98)mm,瘤体直径、横径经测定分别为(53.18±17.02)m m、(47.68±16.92)mm。见表1。
表1 100例AAA患者CT相关检查资料
2.2 瘤体及附壁血栓
100例患者中,62.00%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态:弧形占比48.39%(30/62);不规则形占比29.03%(18/62);环形占比12.90%(8/62);双凹形占比9.68%(6/62)。血栓位置:前壁占比32.26%(20/62);左侧壁占比27.42%(17/62);右侧壁占比22.58%(14/62);后壁占比12.90%(8/62);双侧壁占比4.84%(3/62)。血栓厚度、血栓长度经测定分别为7.8(0~17.48)mm、34.6(0~85.79)mm。见表2。
表2 62例患者附壁血栓情况
3 讨论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腹主动脉管壁动脉管径会呈向纵/横向伸展、扩大显示,当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50%时形成腹主动脉瘤[4]。临床研究认为,其瘤体直径有利于准确评估其破裂风险。主动脉瘤往往伴随附壁血栓形成,附壁血栓有助于保护主动脉瘤[5]。CT检查技术的分辨率较高,可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较强,可使患者瘤体情况、附壁血栓以及血管周围组织均得以清晰观察,因此其可作为临床获取主动脉瘤图像的首选[6]。本研究纳入100例主动脉瘤患者中,瘤体形态中以囊状占比较高,且溃疡及钙化较为常见。累及范围经测定为(102.29±70.98)mm,瘤体直径、横径经测定分别为(53.18±17.02)mm、(47.68±16.92)mm。相关研究[7]指出,附壁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具体涵括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液黏滞度的提升以及血管内皮的损伤等。主动脉瘤瘤体的增大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影响,是致使附壁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附壁血栓的形成对血流动力学也可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瘤体明显增大。本组研究中62.00%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由此可见,主动脉瘤患者极易出现附壁血栓症状。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态及血栓位置中,分别以弧形、血管前壁占比较高,血栓厚度、血栓长度经测定分别为7.8(0~17.48)mm、34.6(0~85.79)mm,与朱兰荣[8]等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CT检查技术用于诊断腹主动脉瘤,可早期发现瘤体本身相关改变特征及附壁血栓形成情况,有助于临床风险评估,并对手术治疗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