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01巫雁丹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腮腺瘤体符合率

巫雁丹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 英德 513000)

腮腺混合瘤临床上又称之为多形性腺瘤,主要包含腮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好发于口腔颌面部,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70 %,其中5 %可进展为腮腺恶性肿瘤。腮腺混合瘤早期症状不典型,瘤体生长缓慢,病程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及早诊断腮腺混合瘤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超声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腮腺混合瘤的常用方法,而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逐渐应用到临床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哪种方法更优,尤其是对于不同瘤体直径的诊断性能的比较,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的研究[3]。本文旨在对比分析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纳入标准:单发腮腺肿瘤,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前CT和高频超声两种方式检查。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转移性恶性肿瘤,既往存在脸部或腮腺手术,病案资料缺失的患者。入选患者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90±15.23)岁。术后病理证实:混合瘤阳性63例,阴性22例,肿瘤直径1~5 cm,平均直径(2.67±0.98)cm,按照肿瘤直径分为>2 cm和≤2 cm。

1.2检查方法 (1)CT检查:①设备:GE 64排128层螺旋CT;②设定参数:FOV设为230×230 mm、矩阵(轴位:256×256、冠状位:512×512)、层厚4 mm、层距0.4 mm;③检查方法:扫描范围为瘤体上下边缘15 mm,行图像重建,分析瘤体的形状、密度及边界。(2)高频超声检查:①设备:GE Voluson E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探头;②设定探头频率:7.5~10.0 MHz;③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于检查创伤,将腮腺部位充分暴露,对其进行多方面扫描,并与健侧对照组,扫描范围为腮腺及周围组织,观察瘤体的形状、包膜、边界、血流回声。

1.3观察指标 描述CT、高频超声检查腮腺混合瘤阳性声像图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肿瘤的效能,并根据瘤体直径(>2 cm、≤2 cm)进一步分析两种方式诊断腮腺混合肿瘤的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统计,本研究数据主要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声像图特征分析 (1)CT阳性声像图特征表现:形状规整的类圆形肿块,周围组织和血管分界清晰,包块呈现低密度且均匀,CT值32~75HU,病灶体积较大时伴有囊变,密度不均匀,部分可出现出血及钙化。(2)高频超声阳性声像图特征表现:圆形、分叶状病灶,内部呈现均匀的低回声,少部分可无回声、钙化灶,瘤体内部血流丰富。

2.2CT与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效能比较 CT、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肿瘤总体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1、1-2。

表1-1 CT与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效能比较

2.3CT与高频超声诊断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表1-2 CT与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效能比较(n=85)

2.3.1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较CT检查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2-2。

表2-1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表2-2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n=50)

2.3.2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CT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较高频超声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3-2。

表3-1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

表3-2 CT与高频超声诊断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效能比较(n=35)

3 讨论

腮腺混合瘤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腮腺上皮、角化物等多种组织构成,被受压的腮腺组织形成的假包膜包绕,肿瘤内部会出现出血。液化、钙化、囊变等病变是临床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4-5]。腮腺混合瘤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并且中年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腮腺混合瘤生长缓慢,病程长,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腮腺混合瘤在临床上难以发现[6]。而另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近年来,腮腺混合瘤的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逐年上升,而且恶变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腮腺混合瘤患者及早诊断对于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的改善极为重要[6]。腮腺混合瘤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前一般不进行穿刺活检,将影像学检查作为腮腺混合瘤术前诊断的重要基础。超声检查安全、无创、价廉,可以对瘤体反复动态观察,广泛用于临床上的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是目前腮腺混合瘤的首选检查手段[7]。

本研究显示,CT、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肿瘤总体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诊断腮腺混合瘤的价值相当,均可作为诊断腮腺混合瘤的影像学手段。进一步分析,对于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高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较CT诊断显著提高(P<0.05),表明对于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患者采取高频超声诊断的效果更优,此时瘤体较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准确的观察到瘤体的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型号等[8-9];对于瘤体直径<2 cm的腮腺混合瘤,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较高频超声诊断显著提高(P<0.05),表明对于瘤体直径<2cm的腮腺混合瘤患者采取CT诊断的效果更优,直径1~2 cm的腮腺混合瘤一般内部呈现低回声,或无回声,但是后方回声增强,此时超声诊断仪难以准确的观察瘤体的边界、形态及血流信号,极易误诊为囊肿或淋巴结,而CT的密度分辨力强,对于腮腺混合瘤瘤体与周组织的关系可以准确的把握,其与正常腮腺组织密度比明显[10-11]。因此,CT诊断腮腺混合瘤时不受瘤体直径的限制,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辐射高,成本高,不能动态观察病灶。因此,CT不是临床上诊断腮腺混合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可作为腮腺混合瘤的常规筛查方法,若瘤体直径<2 cm,则应该联合CT综合诊断,提高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腮腺瘤体符合率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骨科手术治疗策略的临床探讨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