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1-09-12刘亚军
刘亚军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其中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中病发脊柱结核的患者越来越多,主要为儿童、青年人群,感染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其结核分枝杆菌利用血液流动,继而进入骨腔内造成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继发于肺结核,极少部分患者继发于消化道结核,由于脊柱结核患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为此临床常常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为此诊断工作较为困难[1]。脊柱结核极易受到脊髓压迫引发截瘫,主要原因归纳有:①骨质破坏;②脓肿;③椎体塌陷;④结核活动期间炎性肉芽组织;⑤后期脊柱突变形等,故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的意义重大[2]。磁共振成像(MRI)是当前早期诊断脊柱结核最有效的方式,由于MRI对蛋白质含量、组织水的变化情况非常敏感,为此可以及时发现软组织改变、椎体骨质破坏等病变,此外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累及情况、椎内部病变程度等,更能够直接评价骨髓、神经等,故MRI在早期诊断脊柱结核的优势凸显[3]。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51例脊柱结核患者,对其行MRI检查,整理其检查结果,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相关材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为(34.23±1.23)岁;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椎体活动受限、受累椎体不同程度疼痛,结核中毒症状如:盗汗、乏力、发热、体重下降等。所有51例脊柱结核患者中23例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其中8例患者表现为下肢无力,4例患者脊柱后凸畸形,1例患者瘫痪,3例患者同时伴有脊柱侧弯。
纳入标准:(1)51例患者均在我院经过穿刺或者活检病理结果确认;(2)所有参与研究者临床资料完整并存档;(3)接受手术治疗者;(4)接受活检者;(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指标:(1)不完整病理结果者;(2)病例资料不完整者;(3)有沟通障碍者;(4)不配合者;(5)中途退出或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所有51例研究者首先行脊柱正侧位DR(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的Definium 6000型直接数字化摄影机进行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行双斜位。MRI仪器为Siemens1.5T超导型,分别行横轴位、矢状面序列扫描,具体数据如下:T2WI(TR为1 800~3 000 ms,TE为100~120 ms),T1WI(TR为400~800 ms,TE为11~14 ms),少数研究者行冠状位T1WI序列扫描。矩阵为:512×256/256×256;FOV为:240 mm×240 mm、280 mm×280 mm、300 mm×300 mm;层间距为4~5 mm,层厚为3~4 mm,所有研究者不能连续行两项检查,两项检查之间必须间隔时间7 d[4]。
1.3 阅片分析
本次所有采集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影像诊断工作资质大于15年)一起阅片,主要分析图像中以下信息:①椎体;②附件骨质破坏情况;③椎间盘信号;④椎体周围脓肿情况;⑤死骨;⑥钙化情况;⑦椎管狭窄情况;⑧硬膜囊受压情况;⑨脊髓受压情况;⑩韧带下段播散情况等。如分析结果不一致,应共同商讨确定,以此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位置
所有51例脊柱结核患者中1例为骶椎(1.96%),11例为胸腰段(21.57%),24例为腰椎(47.06%),8例为胸椎(15.69%),7例为颈椎(13.73%)。
其中40例患者图像显示≥3个椎体受累(78.43%),9例患者为2个椎体受累(17.65%),仅有2例为单椎体受累(3.92%)。
2.2 MRI及DR不同病变显示情况
MRI检查在诊断坏死和钙化方面、检出韧带扩散方面、检查硬膜外脓肿及脊髓压迫方面、检出脊椎炎方面及检查破坏椎体及附件组织方面均优于DR,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MRI及DR不同病变显示情况[n(%)]
2.3 MRI、DR确诊情况以及检查准确性
MRI确诊准确率(96.08%)高于DR准确率(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 MRI、DR确诊情况以及准确性[n(%)]
3 讨论
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占比约为50%,占所有结核的3%~5%,可以说脊柱结核可在任何年龄段病发,主要病发占比最高为胸腰椎交接处,其次为腰骶椎,再次为上胸椎和颈椎,占比最低为骶尾椎,同时伴有单个椎体或者多个椎体受累[5]。所有患者中椎体结核通常情况下会侵犯椎间盘,使其相邻的椎体受累,故临床中多椎体、连续性椎体受累较为常见。一旦病发脊柱结核,轻者四肢瘫痪,严重者甚至者完全瘫痪,主要原因为神经受损或者脊髓结构受损,故尽早确诊,可尽早治疗,以此来改善其预后[6]。临床中对脊柱结核检查的方式众多,如DR,该种方法检查优势其一为经济,其次通过DR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脊柱全面,为此在诊断椎间隙狭窄、椎体楔形改变、脊柱后凸畸形中优势明显,但是影响其诊断结果的因素较多,例如当周围结构发生重叠,为此早期诊断结果受到一定影响[7]。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诊断坏死和钙化方面、韧带扩散方面、硬膜外脓肿及脊髓压迫方面、脊椎炎方面、破坏椎体及附件组织方面DR检查结果均不如MRI(P<0.05),故MRI诊断效果更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脊柱结核的可靠方式。
MRI临床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利用对水分子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敏感性,可以做到对疾病的尽早诊断,同时可以明确其发病位置,譬如:脊柱结核病情早期主要以椎体骨炎为主,采用CT或者DR检查都不能准确地判定其病灶,但是MRI却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微信号变化,此外MRI多序列中的T1W1主要功能就是区别水分和脂肪组织[8]。相关研究指出[9],MRI的运用可以清晰地发现蛛网膜下腔、韧带播放等受累情况,同时可区分韧带结构变化、脊髓结构变化、水肿、神经结构变化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暴露对脊髓受压、神经受压以及血管狭窄等多重现象。除此之外,脊柱结核采用MRI诊断,可以区分真菌性脊柱炎、脊柱肿瘤、化脓性脊柱炎等。故在检查脊柱结核中MRI非常适用,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0]。
在实际检查中因为脊柱结核的主要症状包括骨质钙化、坏死、受损以及脓肿的情况,为此应对以上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其一化脓性脊柱炎,该种情况发病迅速,临床主要以椎体病变、椎体与其相邻的组织发生感染。通过MRI可以清晰显示病发病情况和位置,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其二为转移性骨肿瘤,该种疾病发病种类较多,主要表现在椎体以及邻近组织受损,与免疫力下降有关,临床治疗难度高,通常情况下,该种疾病会发生转移,且存在溶骨性,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结核被侵犯的范围,同时在诊断软组织异常、椎间盘异常中优势突出[11]。
通过本次研究MRI诊断脊柱结核准确性结果来看:MRI确诊准确率远远优于DR准确率(P<0.05)。该结果提示:MRI在诊断脊柱结核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在骨髓水肿、发病位置、免疫力功能检查中效果突出,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但是MRI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譬如:死骨和钙化,故在今后工作中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诊断中MRI是最佳诊断方式,具有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以临床及时确诊和尽早治疗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