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1-09-12史涛涛杨来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内口肛管瘘管

史涛涛,杨来华(通讯作者)

(丹阳市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均为肛肠外科常见的肛周疾病,前者属于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病理过程,当急性发作可表现为肛周脓肿,慢性发作则为肛瘘,当病情处于肛周脓肿未得到及时对症处理,极易继发为肛瘘,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也加剧患者的疾病痛苦[1-2]。鉴于此,本研究观察78例疑似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患者MRI影像特点,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78例疑似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明显的肛管肿胀症状;②本项研究的开展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同时合并血液系统、造血系统或恶性肿瘤等疾病;②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和内分泌疾病;③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④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较低。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24~58岁,平均(41.02±1.22)岁;病程3 d~10年,平均(5.12±3.06)年。临床表现为肛周局部红肿热痛、瘙痒、伴肛门下坠等,肛瘘则同时伴有流脓现象。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均显示白细胞升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选择Neusoft东软1.5T磁共振设备和8通道体部相控阵列线圈,于仰卧位下开展扫描,扫描序列和参数如下:①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序列:TR 400 ms,TE 17 ms,层厚度3.0 mm,层间距0.3 mm,FOV 200 mm×200 mm,翻转角90°,回波链长7,采集次数2,采集矩阵240×256。②轴位及冠状位TSET2WI序列:TR 3 000 ms,TE 120 ms,层厚度3.0 mm,层间距0.3 mm,FOV 200 mm×200 mm,翻转角120°,回波链长11,采集次数4,采集矩阵240×256。结束MRI常规扫描后,经高压注射器通过上肢静脉注射Gd-DTPA 0.2 mmol/kg,流率3 mL/s,于注射造影剂后30 s、60~70 s、90 s以上分别进行扫描。行矢状、冠状位扫描时,层面尽量与肛管平行;行轴位和冠状位成像时,扫描层面分别垂直和平行于肛管长轴。由两名具备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生对扫描图像开展独立阅片,当意见完全一致时代表评价有效,若产生意见上的分歧需要经协商或者第三方讨论以统一最终意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观察MRI在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时的有关影像学表现,并和手术结果对比,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脓肿属于高位脓肿或低位脓肿等,并分析MRI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灵敏度、特异度[3]。计算公式: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统计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采用F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与手术诊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比较

经手术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呈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分别有42、26、6、4例,原发瘘管30个,脓肿病灶共85个,内口总数78例,经MRI检查除经括约肌型有2例不符,原发瘘管2例不符,内口总数3例不符,与手术检查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检查均达到100%,见表1。

表1 MRI与手术诊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比较[n(%)]

2.2 MRI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灵敏度、特异度

MRI检查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原发瘘管、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3.33%、96.15%,特异度分别为92.86%、80.00%、84.00%,见表2。

表2 MRI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灵敏度、特异度[%(n/m)]

3 讨论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分别属于肛周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急性期与慢性期,最终约有87%的急性肛周脓肿发展为肛瘘[4]。目前该病多依靠手术治疗,但国内外研究显示[5],术前明确病灶的位置及数目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相关性,术前病灶诊断越准确,越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RI技术不断提升,MRI已成为发达国家对肛周疾病评估与分类的金标准。国内亦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报道[6]。本研究经调查发现:手术检查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呈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分别有42例、26例、6例、4例,原发瘘管30个,脓肿病灶共85个,内口总数78例,经MRI检查除经括约肌型有2例不符,原发瘘管2例不符,内口总数3例不符,其余检查均达到100%,个别检查不符的原因可能为:(1)支瘘管或内口直径窄小,替代边缘纤维组织较为明显,使周边肌肉和信号相似[7-8];(2)部分患者因疼痛无法静卧,使图像出现伪影;(3)复发性肛瘘的组织结构复杂,一些结构无法清晰显示[9-10]。但此次MRI检查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原发瘘管、内口显示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可见MRI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时发现其他病变提供清晰的解剖图像。

猜你喜欢

内口肛管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耳仓”是福还是祸
复杂性肛瘘手术技巧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
肛瘘术后为什么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