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靶扫描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1-08-07王庆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诊断率恶性结节

王庆荣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肺部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而肺部小结节则是常见肺部病变,其中包含有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肺部良恶性结节的诱发因素较多且繁杂,而在实行阶段性临床诊治时,临床上秉持着先诊断后治疗的原则,即选择在实行针对性临床检查后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促进疾病转优。肺部良恶性结节在及时诊断后可实行有效性临床治疗,以便于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全面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手段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且应用度较广的诊断方法,且相较于血尿常规等检查准确率更高[1-3]。本次研究针对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决定选择CT靶扫描与CT常规平扫进行比较,以探析最佳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均实行CT常规平扫与CT靶扫描。其中良性结节组(n=46)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在30~80岁,平均(48.58±5.92)岁;恶性结节组(n=64)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在30~80岁,平均(52.23±5.87)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的结节位于左肺与右肺,前者61例,后者49例。结节直径0.90~1.90 cm,平均(1.41±0.37)cm。

1.2 方法

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分别实行CT常规平扫、CT靶扫描。

选择GE公司64排Lightspeed VCT扫描机实行诊断。

CT常规平扫:选择仪器后,设定参数:重建间隔5 mm,层厚5 mm,层距5 mm。实行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时,将层厚设定为0.5 mm。

CT靶扫描:选择小视野进行扫描,主要涵盖纵隔与一侧肺,参数设定:FOV 14.1~21.0 cm,管电流400 mAs,管电压120 kV。扫描层厚0.625 mm。

1.3 观察标准

记录并计算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应用CT常规平扫与CT靶扫描的准确诊断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率(%),用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靶扫描对于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可靠诊断率显著高于CT常规平扫(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的准确诊断结果[n(%)]

3 讨论

伴随全球环境的逐步恶化,大众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呈比例式增长,而肺部疾病不仅会持续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相较于其他疾病更不易根治,加之某些肺部疾病还具有传染性,因而治疗难度普遍较大[4-5]。经临床数据调查显示,我国肺癌的患病率仍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5年的生存率仅有12%~15%,若是在肺癌早期便实行针对性且有效性治疗便可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限,但若是在肺癌晚期才发现,则无法从根本上治疗此病,只能通过放化疗等形式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癌症诱发死亡的概率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伴随肿瘤的逐步生长,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其生存率也会明显下降,因而针对于肺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最为重要的,若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便可能会降低患者生存率,严重危及生命。经临床资料显示,肺部良恶性结节仅仅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出现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症,这类病症若是在早期内无法得到及时性的诊断与治疗便很可能会持续加重而诱发各类严重并发症,情况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肺部良恶性结节因直径小于3cm,因而一直是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临床诊断手段多种多样,为选择较为合适的临床诊断手段是必要且重要的,同时临床上针对肺部疾病的诊断需充分利用其临床特征才能更好地实行诊断,提高准确诊断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尽早促进病情好转或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螺旋CT一直是临床上应用度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而针对肺部疾病患者的则更为适用,其中CT常规平扫可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中,且具有较高分辨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这对于肺部疾病患者来说便不是最佳选择[6-8]。伴随CT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度逐渐扩增,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检出率也有明显提高。影像学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时可能会由于自身主观因素而使得准确检出率降低,但这类情况出现的概率值较低。由于肺部良恶性结节的直径较短,且早期影像形态学特征不明显,因而便可能通过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评估肺部良恶性结节的侵袭性,尽早做到诊断与处理,最大限度减轻长期随访对肺部疾病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与过度检查带来的辐射问题。肺部良恶性结节可选择CT靶扫描实行针对性诊断,相比于常规剂量或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CT靶扫描采集与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影像的信息量有显著增加,除在形态学上提供影像的鉴别特性外,其密度值也更为精确,为计算机的量化处理提供了更充足的信息量。与此同时,借助于最适宜且最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对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实行诊断,可最大化提高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的准确诊断率,以便于尽早开展有效临床治疗,延长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的生存时限。肿瘤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进展的动态过程,且伴随侵袭性的增加,往往伴随肿瘤的形态学征象、大小、密度的变化。靶扫描是一种小准直和小视野结合的扫描技术,因此用于显示小结节形态、大小、边缘等方面特征,较常规CT扫描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之,诸多医学研究也阐述了靶扫描的价值,可先做全胸范围扫描再确定结节上下范围,并在常规平扫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区,配合生理通气辅助体位,以结节上下各延伸1cm范围为长度做靶螺旋扫描。螺旋CT靶扫描的准确诊断率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CT常规平扫更高,且同时具有扫描视野缩小、结构分辨率高、像素缩小等特点,其原理是以较小的FOV及像素,提高细节分辨率,以获取清晰度更高的扫描图像,间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9-10]。在完成CT靶扫描后,还需进行图像冠矢状位重建,为影像学医师提供详细的组织信息分析肺部病变情况,尽早依据其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由于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磁共振成像和HRCT的使用,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大约1/3的良性肿物实施肺部切除手术。所以,对肺内肿物实施CT检测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在过去,肺部疾病的CT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和简单的重估来显示疾病的详细特征,这成为恶性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CT技术的革命,高分辨率CT及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特征及细节。肺癌的某些生物特征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并导致肺灌注值、血容量和毛细血管表面透明度等物理指标的改变。

综上所述,肺部良恶性结节患者选择CT靶扫描予以诊断时,相较于CT常规平扫的准确诊断率更高,同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可快速鉴别良恶性病变,且具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诊断率恶性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