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超声与CTA 对急诊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对比
2021-07-29陈佩佩林姹姹郑彬彬
程 瑞 陈佩佩 林姹姹 郑彬彬
1.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浙江台州 317000;2.浙江省台州医院手术室,浙江台州 317000;3.浙江省台州医院脊柱外科,浙江台州 317000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因栓子进入肠系膜血管而发病,患病率较低,但危害性较大[1]。此病以男性患者居多,年龄主要集中于40~60 岁,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畏寒、便血等,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减少甚至消失,进一步发展会引发肠壁肌肉功能障碍、绞窄性肠梗阻、肠急性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出现中毒性休克而导致死亡[2-3]。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早诊治尤为重要。肠系膜血管超声与CT 血管造影(CTA)是临床诊断此病的常见手段,二者各有优缺点。本研究就80 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 例疑似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 例,女29 例;年龄21~77 岁,平均(47.53±3.47)岁。所有患者均行肠系膜血管超声、CTA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DSA 证实,满足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规定,临床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畏寒、便血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肠坏死、休克的表现;②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合并其他脏器疾病;④合并感染;⑤恶性肿瘤;⑥孕产妇。
1.3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行肠系膜血管超声检查,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DWC8型),探头频率4~6 MHz,行肠道常规扫描,扫描部位包括结肠、小肠、胃及胆道系统区域与腹膜后血管、腹盆腔间隙等。
CTA 检查:运用128 层螺旋CT 诊断仪(美国,GE Optima 660型),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350 mL 后行腹部平扫,取仰卧位,层厚5 mm,准直器宽度0.625 mm、1.000 mm;自T10椎体扫查至髂嵴连线处。注入碘比醇注射液85~100 mL(速率3~4 mL/s),延迟2 min,行动脉晚期、静脉期双期扫查,以降主动脉为感兴趣区,自动触发阈值120 HU;行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重建,层厚、层间均为1.0 mm;于GE ADW4.6 工作站做后处理,重建血管成像。
DSA 检查:应用西门子Artis dta DSA 进行检查。局麻,采取改良Seldinger 穿刺法,穿刺成功后置入造影管,多普勒声以夹角<60°方向进行探查,连续探查3 次形态相同的波形后,测量肠系膜动脉管径。
检查结果均由两名影像学医师单独阅片,诊断结果经协商达成统一。两名影像学医师均为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5 年。
1.4 观察指标
以DSA 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肠系膜血管超声与CTA 的诊断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系膜血管超声、CTA 与DSA 的诊断结果比较
肠系膜血管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为86.49%、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37.50%,约登指数为0.865;CTA 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5.00%,约登指数为0.973。CTA 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高于肠系膜血管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13)。见表1~2。
表1 肠系膜血管超声、CTA 与DSA 的诊断结果比较(例)
表2 肠系膜血管超声与CTA 的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初期症状不具典型性,临床诊断易出现漏诊、误诊,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死亡风险加大,预后明显变差[4-5]。临床实践显示[6],该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另有报道显示[7],抢救越早,患者的存活率越高。
剖腹探查术是临床诊断该病的传统方法,诊断结果精确,但该项检查为有创操作,且诊断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强烈,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该项检查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更高,其临床应用受限[8-10]。近几年,肠系膜血管超声、CTA、DSA 在此病诊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且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较高,其中DSA 被视为金标准[11-13]。超声具有操作简易、时间短、易推广的特点;但不足的是,人体肠系膜血管的血流量变化大,且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肠气等症状,会对超声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准确率降低[14]。DSA 的诊断率虽高,但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机体构成损伤,导致患者的接受度较低,且其技术难度较高,检查时间长,难以推广[15]。而CT 检查被视为目前最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手段[16-17]。CT 检查可清晰探查病变部位及邻近组织的形态,有助于观察肠系膜血管中的栓子、闭塞及病灶累及情况,且可判断缺血肠袢,了解缺血相关影响因素;也有助于对肠道内环境、解剖状况的分析,可探查肠缺血并发症及其他器官的损害情况,有利于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急腹症,因此也具有鉴别诊断的效果[18-20]。尤其是CTA 检查,通过多平面、血管重建技术,还可显示病灶缺血状况,所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21-22]。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单、耗时少、无创等优势[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系膜血管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为86.49%、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37.50%,约登指数为0.865;CTA 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5.00%,约登指数为0.973;CTA 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度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CTA 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性更高,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从CTA的影像图来分析,该病的直接征象是受累血管的血栓密度提高,增强扫描时肠系膜血管内出现形态不一的充盈缺损,血管成像有助于判断血管堵塞的具体情况,包括部位、严重程度等;间接征象常见如肠腔扩充、肠壁加厚、纸样肠壁、肠系膜积水等。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以肠壁气肿、门静脉与肠系膜静脉积气为主要症状,积气形状一般呈线状或囊状,主要分布于延肠壁周边,此为本病的特异性表现。而积气生成的原因较多,常见如细菌感染、腔内气体进入肠壁等。CTA 影像图出现肠壁、门静脉内积气时,应考虑是否为肠壁坏死,单纯的肠壁积气则应考虑是否为肠壁局部缺血。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征象的特异性不高,易与肠梗阻、肠炎等疾病混淆,所以临床诊断时易出现漏诊[24-26]。所以目前认为,CTA 诊断该病时应充分结合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进行判断,无直接征象者则应将间接征象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判断[27]。
综上所述,两种检查方法均有利于急诊科对该病疾病类型与病因的诊断,CTA 对急诊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敏感性较肠系膜血管超声更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