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1-07-06于灵灵孙东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通率溶栓脑梗死

于灵灵,孙东良

(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是临床上多发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段可以是任意年龄,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1]。由于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动脉硬化、血脂及血压偏高的情况,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群中常发急性脑梗死的原因。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症状主要表现为失语、眩晕、偏瘫、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2]。当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病情,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还可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3]。该疾病在临床上的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对症治疗对于恢复十分关键[4]。本研究就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5例患者。观察组20例,女8例,男12例,年龄43~76岁;对照组25例,女11例,男24例,年龄42~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患者阿替普酶0.9 mg/kg,先将药物总量10%提取进行静脉推注,之后将剩余的阿替普酶在1 h内通过静脉泵入方式给药。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治疗情况,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高血压、呕吐、头痛、恶心等症状,则立即停药,为患者进行脑部CT诊断。定时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患者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首先给予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给药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静脉泵入的同时,将患者转入DSA室中。局醉后,采用改良Sedingger技术穿刺,置6F或8F动脉鞘于右侧股动脉,行全身肝素化,评估脑血管代偿。将6F或8F的Guiding导管头端置入,了解患者情况。将Rebar-18微导管支架输送进血栓远端,评估远端代偿以及血栓情况。将Solitaire AB支架在Rebar-18导管引导下送入后,撤回Rebar-18导管,并释放支架,并在患者体内留置3 min后,将支架从患者的体内撤出,对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进行造影评估,若必要,则再为患者实施一次机械取栓。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90 d内的死亡率[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分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n(%)]

表1 评分情况(±s, 分)

表1 评分情况(±s, 分)

组别 例数NIHSS评分 mR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18.65±2.37 5.32±1.02 4.27±1.23 1.05±0.36观察组 25 18.71±2.38 12.31±3.21 4.26±1.32 3.28±0.71 t 0.084 9.349 0.026 12.774 P 0.933 0.000 0.979 0.000

2.2 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的30 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90 d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相关数据显示在脑卒中里,急性脑梗死占比较大,约占比80%[6]。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有数据显示临床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增,且如今人们的生化压力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善,发现该疾病正朝年轻化趋势发展。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因素较多,大多都是由于患者大脑血液供应功能出现异常、发生障碍,从而造成患者的大脑局部出现缺氧以及缺血的情况,当脑部局部组织长期受缺血缺氧的影响就会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的情况发生,最终造成患者出现大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异常[7]。临床上治疗关键是尽早将闭塞血管开通,挽救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组织促进脑血流恢复正常[8]。早期的静脉溶栓及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是恢复梗死区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早期血管开通的主要措施就是静脉溶栓治疗,但在急性脑梗死中,静脉溶栓治疗受严格时间窗的限制,其血管再通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9]。随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取栓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临床血管再通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30 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90 d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率溶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