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1-03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生理盐水

姜 楠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400)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结局,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患者的治疗,其关键在于冠状动脉复通和再灌注[1]。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具有作用强、复通率高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2]。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其他疾病类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52.1±2.3)岁,观察组60例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39~74岁,平均(47.51±3.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影响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方式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将150U的药物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

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方法:按患者体重进行药物调配,肝素药物(每公斤体重的60个单位),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重组尿激酶原和生理盐水,重组尿激酶原20 m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重组尿激酶原和生理盐水,重组尿激酶原30 mg,生理盐水90 mL,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成,根据患者的体重(每公斤体重12个单位)采用肝素静脉泵入,48 h监测患者的APTT时间。

1.3 观察指标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复通情况,TIMI的结果显示2级、3级判断为血管再通,血管的再通率是2级再通率和3级完全再通率的总和。2级再通的判断标准为:造影剂于冠状动脉远端呈现充盈状态,造影剂行进速度较慢,3再通的判断标准为:造影剂充盈,速度较快。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完整导入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60例患者的完全再通率为76.7%,再通率为87.6%,对照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为46.7%,再通率为63.3%,观察组完全再通率和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治疗中出血,26例患者出现心绞痛,6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例患者再次心肌梗死;观察组60例患者治疗中,0例患者出现出血,0例患者再次心肌梗死,8例患者出现心绞痛,2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1.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

3 讨 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得到应用,且疗效显著[3]。重组人尿激酶原通过活化纤溶酶原实现溶栓,患者血栓堵塞引发缺氧,血压随之变化,纤溶酶原激活剂降解栓塞,诱导尿激酶原向尿激酶转化,将栓塞溶解,提高了溶栓效果。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对效果有关键作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参与本研究的对象,都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突发6小时内进行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因此重组人尿激酶原比尿激酶方式的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可作为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常用普遍方法。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生理盐水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Physiological Saline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生理盐水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