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9谭秋颖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就业导向学生管理

谭秋颖

摘 要: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已逐渐保持在了高速发展状态,随之社会各界不仅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多,同时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源头,其在办学过程中则需要全面贯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所以下文就将对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间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实践

若高职院校可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那么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明朗化,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以及在毕业后自己在工作方面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除此之外,在此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会因此有所提升,同时不断拉进学生与社会就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以更短的时间适应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仍会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影响,即在课堂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而这就会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无论是性格特点还是思维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也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针对学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确定。所以在此背景下,不仅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同时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流于形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并不会在管理前期就投入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对学生的日常情况进行管理,而是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才会对其进行管理。在此管理背景下,不仅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会有所缺失,同时管理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

1.2 高职院校的管理未能与就业完全衔接

以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自身的管理目标进行清晰定位,其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基本上都会模仿其他普通高校。在此背景下,不仅高职院校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管理特色,同时重复的管理现象还会引发一定的资源浪费问题,甚至学生在毕业以后也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开展血神该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做到差异化管理,即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还可以加强该工作与就业之间的衔接力度,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提供保障。

1.3 教学管理层面上缺乏实践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均会对其他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逻辑进行借鉴,同样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内容完成该项工作,并不会专门针对各个专业开设特定的岗位实践或理论实践课程。在此课程体系背景下,学生便会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这样一来无论其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多优秀,但由于缺乏实践,在其进入到工作阶段以后,仍无法达到工作岗位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管理工作的实践路径

2.1 创新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岗位,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优化。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管理章程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优秀企业所提出的人才招聘标准,通过拓展管理模式的维度,提升管理内容的严格程度来调动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求知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选出综合能力较为优秀的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组织辅导员共同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在此过程中,学校领导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组织辅导员参与。其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对各类管理技巧以及管理模式的掌握有所涉及,以此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水平。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这一群体的管理職能,给予学生干部以一定的管理权力,然后定期召开交流会让学生干部在大会上对近期的管理情况以及学校内部学生的各项动态进行汇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教师可以对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汇报结果对管理方向进行调整,提升学生管理效果。

2.2 进行逆向思维,优化专业设置

经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国家的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会对职业群课程这一模式进行使用,即对于一个职业群来说,由于其包含了多种性质较为相似的职业,所以这些院校就会对每一个职业群的主要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完成课程内容的设置。对于该课程设置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职业生涯上的顺利发展,所以在我国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需对该模式进行合理的借鉴。即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分别对当前社会中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所提出的具体标准进行分析,然后依次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完成课程内容的设计。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及技能迁移技巧,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融会贯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就业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还可以使其就业成功率得到有力保障。

2.3 分年级进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对本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明白自己需要将学习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同时教师还需要试单管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行有清晰认知。其次,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主动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然后对其进行一一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即组织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让优等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使学困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有所提升。最后,对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定期针对面试技巧以及就业技能等开展相应的主题讲座。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锻炼方面,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就业。

3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需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对课程体系及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在具体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分别从专业设置、管理体系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创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就业率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繁雄.从就业导向角度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职教论坛,2018(14):65-66.

[2]王建华.以就业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经贸实践,2017(16):290.

[3]王化南.基于从就业导向角度分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神州,2017(31):278.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就业导向学生管理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