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25李双,顾静,陶莉,谢艳,陈娅
李 双,顾 静,陶 莉,谢 艳,陈 娅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产生不同影响[1]。良好的睡眠能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让人精力充沛,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第二天的工作;睡眠困难不仅影响个人的精力和体力,长此以往,还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损害[2]。针对本次疫情,国家号召全民支援武汉抗疫,各省派出的医护人员接近4万人次,其中护士占大部分[3]。研究表明[4-5],抗疫临床一线护士每天需要穿戴完整的防护装备连续工作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人体在高压或强烈刺激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抗疫人员在各种压力之下睡眠质量不是很乐观,尤其是没有救灾经验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6]。保证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是本次抗疫的关键[4]。为了更好地了解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的睡眠质量,本研究选取我省参加支援武汉抗疫的临床一线护士369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省首次参加支援武汉抗疫的临床一线护士369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参加本次支援武汉抗疫的临床一线护士;(2)工作一年以上;(3)参加抗疫临床一线工作两周以上;(4)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非临床一线护士;(2)中途因事退出。
1.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即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者在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等网站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抗疫实际情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等项目。采用Buyss等设计的PSQI评价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PSQ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睡眠质量评定[7]。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0~3分计分,总分为 0~21分,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好,>7分为睡眠质量差。症状自评量表[8(]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个条目。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对重,5=严重,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得分>2分筛查为阳性。
1.3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前,研究者通过微信群将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告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采用匿名填写,自愿参加的原则。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有效回收率为97.1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一般资料(n=369)
2.2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SCL-90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SCL-90得分情况
2.3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n=369)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PSQI总分为(8.22±2.3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
2.4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发现,PSQI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两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0.226、0.352),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两个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PSQI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5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分析(见表4)
表4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n=369)
将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的一般资料、SCL-90各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PSQI总分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为 0.05,α出为 0.10,进行自变量赋值。职称:1=护士,2=护师,3=主管护师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1=非常好,2=较好,3=一般,4=较差);是否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1=是,2=否;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为原始数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职称和焦虑为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问题较严重
由表2可知,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都比较高,且明显高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9],说明其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冠肺炎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周边国家乃至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相继出现感染者[10]。虽然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各省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每天增加的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也会造成一定恐慌。临床一线护士不仅要完成当下的照护任务,还要担心远在家乡的子女和家人,出现心理问题也是必然。相关研究表明[11],护士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自身健康,降低临床工作质量。
3.2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
从以上数据可知,抗疫临床一线护士PSQI总分为(8.22±2.37)分,明显高于吴际军等的研究结果[12],说明本研究纳入的护士睡眠质量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未知性,没有救灾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内心会有很多想法,担心自身安危,忧虑家人安全;虽然防护措施做得比较全面,但是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也会使护士感到担忧[13];再加上很多护士只参加了一些抗疫救灾相关培训,对培训内容没有很好地消化,很难全面应用到临床护理之中。以上都有可能影响临床一线护士的睡眠质量[14]。鉴于以上原因,应加强抗疫人员培训和管理,做好抗疫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疏导,合理安排工作,尽量减轻其工作压力,保证其睡眠质量。
3.3 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3.3.1 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低的护士睡眠质量更好 对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越差,PSQI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近期国内研究显示,抗疫临床一线护士受职称、学历、是否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的护士不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护士睡眠质量自然受到影响。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焦虑是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Becker等[15]的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与焦虑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主要原因为焦虑的发生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异常有关,而睡眠障碍者又存在5-HT、NE等神经递质合成失调[16]。因此,要想使抗疫临床一线护士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分析影响因素,及时提出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焦虑会导致护士烦躁、紧张,影响护士对患者的耐心,对护士睡眠质量造成干扰,所以及时评估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护士和患者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3.3.2 职称高的护士睡眠质量更能得到保障 职称是医院对护士进行评级的主要指标,不仅关系着护士的待遇,还反映护士的综合水平,职称高的护士能更好地掌握各类专业知识[17],阅历、经验更丰富,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以上原因也是导致本次研究结果的原因。本研究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职称是影响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3.3.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得好、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的护士睡眠质量更好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是抗疫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从目前来看,护士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得越好,PSQI评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护士对相关知识不了解会增加感染几率,势必影响其睡眠质量。参加过灾害应急培训、PSQI总分低的护士睡眠质量也更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护士拥有一定的抗疫救灾经验,在完成相关护理任务时有更多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