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21-06-15刘利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初中数学

摘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和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对教育不重视,单亲家庭比较普遍,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把太多精力花在了学习好的学生上等,导致了“学困生”非常普遍.本文以泸水县鲁掌中学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教育的欠缺、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原因下,分析 “学困生”现象,并对落后地区的“学困生”提出一些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数学成绩差、各种表现也跟不上,这部分人就是”学困生”.调查显示:在初中阶段,数学差生所占比例,县城为22%,乡镇为34%.我在泸水县鲁掌中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所在学校靠近缅甸边境,是一所三个乡镇合并的中学.学校规模一般,全校19个班,共有986名学生.该校近年来生源增多,但是学生流失率也逐年增多,本课题主要八年级同学为研究对象,从课堂观察成绩分析和课后谈话等途径来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找到“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数学“学困生”对学生的影响

1.数学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逻辑的科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体现出了方式和方法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是其他科学无法比拟的,在当今这个数据信息庞大的年代,诱导学生潜能的开启,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这就赋予全国上下的数学教师一个很艰巨而崇高的任务——最大力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帮助数学“学困生”对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

学困生是影响该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鲁掌中学七、八年级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和试卷难易程度分析。发现的“学困生”人数明显,部分学生还未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学习数学的状态当中.进入初二以后,两级分化趋于明显,从分析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困生”约占各班学生总数的70%,优生占30%.这部分“学困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学风的好坏都有著很大的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学困生不容忽视.要想教学质量整体提高,我们就应该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把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了,不仅可以打好学生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上的基础,还加快了各个学科的授课进度,还能让整个班级有前进的动力.突破数学,对整个班级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显著影响.

3.帮助数学“学困生”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数学是许多学生的难点,更是多数“学困生”的感到痛苦的学科,让他们乐于学数学,成为了数学教师难以回避的话题,同时,数学差生的人格特征.在这些学生们介入数学教与学的举动中表现出来有差异的强烈程度、广阔的程度和有分别的频率.又可以区分为激勉趋势与其中一个方向的动力特点,取得目标时有什么标志性行为的气质特点和怎样成功的抵达目地的实力特征.这么多特点在很多不一样的层面上总有着许多差异的穿插效果,转化着和限制着数学差生的思维和活动.因此,促进数学差生的整体优化,就要努力矫正和克服其消极的人格特征,使其人格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帮助数学“学困生”使其在学习能力,做人能力,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审美能力诸方面得到发展,为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好的人格基础.

数学在教育他们端正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的育人行为后把数学教学做为矫正其消极人格特征的重要的手段:比如,让学生在严格的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勤奋上进的品质,同时,激烈他们克服懒惰情绪;通过一步步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他们努力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增长自信,训练探究能力和整体提高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除了情感温暖外,对他们应多加学法指导.当学生脱离“学困”时,他们自暴自弃也将随之远去,迎接来的即是自信与努力,对于生活,对于未来,都会身负着责任与使命,才敢想未来,才会眺望未来.这也正是当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读书即是对自己创造自信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的过程.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途径

1.家庭教育观和教师育人观的转变

在家庭教育的大众观念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人都需要向上的精气神,都具有上进的一颗心,当然囊括了所有学习之中存在有困难的孩子们,只要是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和支持.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在他们进步时给予鼓励,同时, 家庭成员的爱、理解、信任和体贴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成员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和道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教师育人观念上,教师可以尽量去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上课时可以尽量多列一些与学生的平时生活着重关注的实例,致使学生从生活当中的直观逐步迈向抽象,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内容的剖析要深入浅显的引出,例子需要尽可能的的事件,人们眷恋的事物,这样子可以更佳地让学生彼此展开更深入的探究。

注重情感方面的科学性和方法性结合的教育,“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情绪,时常因数学学科成绩差而远远的躲着数学老师,不愿意自觉向老师问问题,时间长了,问题积压越来越多,加上思想负担重,导致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教师平时要多去主动接近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们交谈的机会,帮助“学困生”树立攻克数学的坚定信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神情传递给“学困生”信赖、友好信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学习数学困难,及其它方面表现也跟不上的学生。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2.教法策略

(1)分层授课、作业、检测呵护“学困生”

问题的积压是“学困生”的根源所在.数学课堂的一项艰巨任务是怎样最大程度地处理问题,在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时,一堂课期间的教学应该制定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如:标准题型讲解后,布置课堂作业,对于学困生的课堂作业,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课后花时间给仍然不会的学生讲解;在“学困生”做课堂作业时,将更高要求的变式列出,讲解难题,在讲解时放慢语速,给优优生一定的空间这样可以优秀生和“学困生”各有所得.

分层教学和加强辅导是解决“学困生”的前提,教科书中部分知识点学习好的学生学得快,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而“学困生”却是一知半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兵教兵”式的去相互帮助“学困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难杂症,优生和“学困生”之间也可以教学相长.

分层练习是解决“学困生”的关键,数学的思维训练通常是以解题训练为中心展开的.如果在每次进行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都统一布置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弱和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的“学困生“就会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抄袭作业,这样就不能及时矫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能反馈出教学进度问题,这樣周而复始,学生面临的困惑越积越多,从而导致学生讨厌上课现象.面对以上问题,我通常把“学困生”和优等生按照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练习,让“学困生“踏踏实实的完成一些最基础的必要的训练任务.个别辅导是教育学生学习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可沟通情感又能促进学习.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教师在讲课时要幽默生动,因为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数学思维的质量;讲概念要创设情景,抽象推理要有过程,概括要准确、适度,证明有条理有序,数学思考教会分析,表述结果要教会综合,要做综合性的记忆训练.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适当应用非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诙谐的话语用到新知识的讲解中,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设法让“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美感享受,把数学课变为学生的活动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3.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手段和评价主体.不能只以分数这个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建立一套以学生个性差异和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并通过分析研究和耐心指导来制定计划,激励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冯晓林.中学数学研究:3+X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9.

[3]杜玉祥.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建中. 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策略研究http://www.docin.com/p-67277683.html,2010-07-29.

[5]魏立平,杜玉祥.初中数学差生成因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5(4)

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大知城学校 刘利琼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初中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