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1-06-10谭远瞧
谭远瞧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开始将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借此提升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此过程中,还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借此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问题的开放性、可探究性的特点,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将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052
引言: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很多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提问时重量轻质,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能力,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导致数学课堂上充满了无效提问,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鲜有帮助。据调查,数学教师每节课大概会问学生三十个问题左右,但事实上,这些问题通常流于表面,并不符合教师的提问预想。基于此,教师应深入了解班级学情,积极优化自己的提问方式,丰富提问内容,尽可能让每个问题都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的问题链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将其数学学习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配合教师积极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问题能力。
一、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初步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创设出符合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探索一些难度高的问题,使他们可以找寻到自己知识层面的缺陷。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大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除了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利用多样化的途径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创设出一些富有启发意味,能够使其代入其中的问题,并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想象能力。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科学、适当的实际教学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相关知识,用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验证所学数学知识,促使他们对教材有所掌握。除此之外,数学学习的活动不能只局限在记忆和模仿上面,还要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出多元化的问题情景,促使他们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在简单基础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这样创设多元化问题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数学科目有着深入地认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他们脑海中初步树立问题意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他们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可以尝试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通过提出和本节课息息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将这些问题作为学习任务去攻克,比如,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探究其性质的?如果将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时的方法迁移到二次函数这节课中,我们需要怎么做?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将问题作为任务为他们创设出探究性强的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并逐渐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切入数学学习中,以后再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找到该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和关键,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的帮助下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其数学问题能力的有序化提升。
二、營造和谐提问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严师出高徒”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教师一直以来在课上都是扮演着严师的形象,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之一。但是,严肃的课堂氛围虽然能促进教学有序进行,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却很难放飞自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性、活动参与渴望度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上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在引导过程中爱护和尊重他们,将他们放到和教师一样的平等地位上对话,为课堂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绿色课堂氛围,打造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打消他们心底里过去对教师威严的紧张感,从而敢于在课上向教师大胆提问,遇到不懂的地方敢于提出质疑,师生间存在意见不一致时可以通过激烈的问题讨论得出答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圆”这节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问题引导法让他们开展自学,以问题作为自学中的任务导向,让他们尝试利用自己以前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当他们通过自学基本上学习完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让他们归纳总结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知识点是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有多少,教师都要对他们的努力态度表示赞扬和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汇报收获时大胆说出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更要表扬他们的勇敢态度。为了进一步检验自学成果,防止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点而没有提出问题的风险,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考察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他们的解答作为反馈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针对习题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讲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探究环境
面向初中生的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兴趣,基于兴趣的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数学教育与文化课程有显著不同,其对学生逻辑思维有一定要求,这就注定数学教育要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兴趣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首要因素,任何教育工作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兴趣独立开展。基于此,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所有人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以众人合作的方式解决那些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加强自身学习自信,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窍门。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多个教学问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什么是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如何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如何表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如何判断二次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什么情况下二次函数有最大值?什么情况下有最小值?教师可将二次函数内容分解为多个模块,并将这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传输给每个小组。小组接到任务后由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能力再一步细化分配内容,使其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浓厚的探究氛围中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能够有效提升组员的学习信心。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并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岳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7.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中学 54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