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护理学本科学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1-06-04侯善兵李远珍王振洋李晓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护生公共卫生

侯善兵 ,李远珍 *,刘 欢 ,王振洋,方 潇 ,李晓敏

(1.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4.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几年,世界各地的突发社区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2019年12月31日,我国武汉市发现并通报了27例从未知晓的不明病毒性肺炎[1]。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高响应。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此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所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国际关注的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020年2月初,我国各地纷纷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各省市依据党中央的指示迅速成立了防疫工作组并制定了以基层社区为责任单位的应急执行方案。在此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各地社区担负起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以武汉为例,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对社区内进行了网格式的排查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确定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为我国湖北地区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源头大多在社区,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接触者[4-5],因此早期对社区进行干预是防止这类突发事件扩散的最有效措施[6]。就此次国内情况来看,疫情的爆发对医疗系统产生较大的冲击,其中社区卫生体系在疫情中所受影响较大,现有的社区卫生机构建制无法满足此次事件中的人员和物资需求,而以各社区基层党政领导班子为主构建的临时应急队伍缺乏专业的防护知识和医学常识,这一影响因素可能会直接造成排查人员的职业暴露。本科护生是我国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院校在本科护生的教育中应加强临床应急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对安徽省本科护生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后期各院校制定教育教学干预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星网上调研的方式,在2020年3月20日—4月20日对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的部分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研。此次调研共收取问卷423份,其中有效问卷401份,有效率为94.8%。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级、有无参与义诊活动、是否参加过急救医学讲座和培训等。(2)自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问卷。(3)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7],该问卷是由王冬叶等在2016年自行编制,由3个因子18个条目构成。条目均分小于3分,表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条目均分在3~4分之间说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条目均分大于4分说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较高水平[8]。该问卷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50,其折半信度为0.913,问卷质量良好。

1.2.2 调查方法 联络各医学类高校的调查员,经过线上培训和交代注意事项后由调查员进行逐一调查。被调查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问卷填写完毕后由专人对问卷进行检测,确保问卷调查质量。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出后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获取预测变量,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本科护生一般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各因子的得分(见表2)

表2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各因子的得分(±s,分)

表2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各因子的得分(±s,分)

项目应急能力急救能力综合能力总分得分14.92±3.433 12.47±2.532 27.46±5.577 54.85±10.880

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总分为(54.85±10.880)分,本科护生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本科护生能够担负起一定程度的社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s,分)

表3 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s,分)

人口学特征 得分n F/t P性别3.9950.000有无系统学习过急救医学3.2720.001是否参加过急救医学讲座和培训79 322 151 250 173 228 59.35±11.364 53.74±10.484 57.11±10.143 53.48±11.101 56.77±9.727 53.39±11.4873.1170.002是否参与过义诊活动56.52±11.317 53.71±10.4472.5530.011自评学习成绩男女 有无 有无 有无 很好4.3880.005环境适应能力较好一般较差很好较好一般较差162 239 6 68 309 18 50 210 136 5 11.4870.000生源地农村县城城市276 72 53 60.33±17.166 57.44±10.655 54.57±10.632 47.94±10.680 61.34±13.967 55.03±10.741 52.71±8.440 40.40±8.385 53.92±10.145 56.93±11.685 56.85±12.853 3.2630.039理论课后是否进行复习经常有时偶尔从不34 269 90 8 60.26±10.819 55.41±10.452 52.16±10.793 43.25±12.163 8.3470.000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有无系统学习过急救医学、是否参加过急救医学讲座和培训、是否参与过义诊活动、自评学习成绩、环境适应能力、生源地、理论课后是否进行复习的护生,其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护生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适应能力、理论课后是否进行复习、性别、有无系统学习过急救医学、自评学习成绩、生源地是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预测变量(P<0.05),见表4。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习内容和方式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本科护生对于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兴趣较高。在学习形式上,现场实习、看有关影片、专题讲座和课堂学习的方式都有超过半数的支持率。在学习的内容上,各项医学急救处理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障碍、灾区传染病预防和处理及伤员检伤分类、护送与转院都达到或超过80%的支持率,而支持率略低的核、生、化以及战场火器伤等突发事件的伤员处理知识学习的支持率也达到了73.6%。本科护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员的救治原则和急救技术的兴趣最高(93.0%),其次依次是伤员的解救与搬运(79.8%)、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7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必须遵循的人道职责(73.1%)、国家及地方减灾计划和救灾准备(67.6%),见表5。

表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支持率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的应急能力、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应急能力、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得分分别为(14.92±3.433) 分、(12.47±2.532) 分和(27.46±5.577)分,依据测评工具的评分标准来看,本科护生应急能力的总体水平刚刚达到中等应急能力的最低标准,这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护生的应急能力、急救能力和综合能力尚处于较低能力的范畴。在本次研究中,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总分均略低于2016年王冬叶等[7]对社区护士的调查结果,但从数据上看,两者之间的差值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本科护生在校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尚未完成,临床理论知识尚未得到充分实践。而社区护士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且熟悉工作流程和各种问题处理的相关规定,但从社区护士的学历组成来看,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因此部分社区护士在理论功底上没有在校本科护生扎实,思维发散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看法及角度尚与本科护生有着一定差异,这可能是造成本科护生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上略低于社区护士的主要原因。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我国护理教育机构应加大对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其对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3.2 本科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和影响因素分析

对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不同性别、有无系统学习过急救医学、自评学习成绩、环境适应能力、生源地、理论课后是否进行复习是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男生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对于知识和环境的接受能力比女生高。系统学习过急救医学的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分较没系统学习过的护生高,所以学校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卫生应急救援课程的学时,进一步提高护生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自评学习成绩、环境适应能力和理论课后是否进行复习与护生的社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得分水平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能力好、环境适应能力强和理论课后进行复习的护生有着比其他护生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实践能力;生源地为农村的护生较生源地为县城和城市的护生得分低,这可能是由于生源地为城市或者县城的护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导致他们对于卫生应急能力的差异。因此各年级辅导员和代课教师应加强对护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并督促护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每日课程的复习工作。

总之,各院校应结合学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干预方案并加以落实,全面提高本科护生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以期为国家建设一支潜在的快速应急反应预备队,使国家在未来面对较大规模的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快速构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应急队伍,从而快速完成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并将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护生公共卫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