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体骨转移癌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2021-05-12刘莹杨沛么倩文胡宇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刘莹 杨沛 么倩文 胡宇贤

【关键词】 椎体骨转移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程度;康复情况;临床效果

骨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包括肺、肾、前列腺、乳腺及甲状腺,消化道癌肿骨转移的概率较少,有人称为厌骨性转移。成骨型转移多为前列腺癌、膀肌癌或乳癌。末梢型转移绝大多数为肺癌所引起。囊状型转移最多见者为甲状腺癌、肾癌,也可见于肺癌,多见骨转移部位为四肢骨的近端或脊柱,多见不规则骨,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椎体转移[1]。目前国际公认放射治疗时治疗椎体骨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传统的方式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较大,且会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今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和经皮骨水泥术成为了临床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2-3]。而在中医学中,临床常应用中医学的针灸来缓解椎体骨转移癌患者的疼痛感[4]。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特选取我院收录并给予相应治疗的24例椎体骨转移癌患者,通过将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康复情况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来探讨和分析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椎体骨转移癌临床效果及有效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收录并给予相应治疗的24例椎体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2例。再采用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组别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均有6例,其中有8例肺癌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其中有9例肺癌患者,3例乳腺癌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验均诊断为恶性肿瘤[5];(2)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均有较为明确的椎体转移影像表现[6];(3)存在合适的穿刺路径;(4)生存期≥半年;(5)接受至少半年的随访;(6)可耐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骨水泥手术患者;(7)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患者自身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接受随访或中途失联患者;(2)原发性椎体恶性肿瘤患者;(3)椎体压缩程度>75%无法建立穿刺路径患者;(4)椎体转移肿瘤类型为成骨性且合并椎弓根明显成骨硬化预计穿刺困难患者;(5)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6)凝血功能障碍患者;(7)心肾等功能不全患者;(8)穿刺点并发感染或有大面积溃疡和坏死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所对应的治疗方式分别为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是指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结合经皮骨水泥术进行治疗,术前行常规检查,确定植入导针术、导针位置以及进针路和粒子数,患者取卧位,常规麻醉后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退出针芯,套入穿刺针,CT核实位置后植入I125粒子,完全植入后送骨水泥填充。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温针灸进行治疗。温针灸治疗是指于术后第1 d开始,避开患者的穿刺点选取双侧的肾俞穴、膈俞穴、悬钟穴和足三里穴,以及阿是穴进行局部消毒,然后采用针灸针进行直刺,将艾条切成2~3 cm的长度后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2~3 cm处,点燃艾条,留针施灸30 min,1次/d,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7-8]。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为显效、有效和无效。采用自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分数与患者的自理能力成反比。详细观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发生率越低患者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治疗前治疗组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锥前缘高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锥前缘高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优(P<0.05),比较具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4。

3 讨论

椎体骨转移癌在中医中属于“骨蚀”“骨瘤”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疾病多为癌病后期患者自身的机体虚弱,瘀血内结。肾虚血瘀所致。温针灸选穴:双侧的肾俞穴、双侧的膈俞穴、双侧的悬钟穴和双侧的足三里穴,以及阿是穴,这几处穴位配合温针灸有行有补、补不留滞、行不伤气,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体质,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可得(P>0.05);在治疗后的第2 d、第7 d以及第30 d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更低,组间疼痛程度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虽略高,但组间无差异(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实施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病锥前缘高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证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状况并无明显差異;而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治疗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病锥前缘高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各项指标更优,组间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锥前缘高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预后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在椎体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锥体功能和自理能力,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还能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