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行走:学科团队建设的优美姿态

2021-05-08徐振伟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

徐振伟

【摘 要】淮安市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是在区教研部门授权下,由思政学科教研员牵头组建的教研团队。组建该团队既是新时代下学科综合育人的实践探索,也是区域教研机构改革的积极尝试。中心组团队通过愿景驱动、实践带动、共享联动等有效路径,引领区域思政学科教师团队实现“集体行走”,推动思政学科教研训一体化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学科育人中心组;教师团队;思政学科;教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3-0040-04

【作者简介】徐振伟,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淮安,223001)中学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淮安市清江浦区思政学科育人中心组(以下简称“中心组”)是在区教研部门授权下,由思政学科教研员牵头组建的教研团队。中心组团队建设的“关注点”是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切入点”是区域研训课程的优化,“价值点”是学科素养的培育,“落脚点”是学生的生命成长。创建三年多来,我们中心组汇聚区域名师力量,通过愿景驱动、实践带动、共享联动,引领区域思政学科教师团队实现“集体行走”,有力推动了思政学科教研训一体化高品质发展。

一、愿景驱动,激发凝聚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杰出的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愿景是一个团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中心组以“打造区域思政教师幸福成长的家园”为建设目标,以“做睿智、担当、民主、博学教师,育阳光、健康、快乐、自信学生”为团队愿景,不断激发思政教师成长原动力,打造幸福“梦之队”。我们主张思政课一要有魂,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二要有理,厘清知识点间的逻辑;三要有情,在学生心底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四要有趣,结合淮安地域特色,挖掘乡土资源,用故事娓娓道来,让课堂有趣有料、有滋有味。我们期待思政教师通过“育家国情怀、汲理论光芒、重实践行动、铸信仰之魂”,把理想信仰刻在心里,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做“四有”“六要”好教师。中心组致力于“学科愿景确立、学科制度建立、学科资源通用、学科平台共建、学科任务分合、学科成果共享”,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经验交流、自我反思、课型研究等研训活动,不断引领教学、培养骨干,实现区域思政学科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

着眼于完善区域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清江浦方案”,我们中心组注重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一是明晰定位,找准成长方向。中心组积极为团队成员“定调子、指路子、压担子、抬轿子、吹号子”,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方向,使教师认清自身专业发展所处阶段,确定可行的预期发展目标。对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具体建议,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为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二是多元联动,完善培训课程。中心组致力于健全我区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分层驱动、多元联动,为思政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服务,形成了全员培训为基础、新任(教师)培训为特色、骨干培训为引领、专题培训为补充的培训模式,让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工作有指引、成长有动力,让教师人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如利用暑假开展思政学科教师全员集中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在内容设置上,聚焦學科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从不同维度拓展教师的视野;在研修形式上,除了传统讲座外,增加体验式、互动式研修活动,凸显区域骨干教师的引领,推动共同体内的同伴互助。近几年,我区暑期思政学科教师全员研训已成为常态。

二、实践带动,增强牵引力

中心组注重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此,中心组首先致力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如通过开展“全息共读”活动,坚持读书打卡,定期进行读书交流,不断提升中心组成员的教学研究力、学科指导力、教育科研力。其次是着力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中心组的价值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一线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我们中心组成员坚持深入一线,融入学校,聚焦课堂,注重田野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通过听课观课、评课议课,与教师对话交流,了解教师所想所感、所疑所惑,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最后是积极创新引领路径。针对一线思政教师的需求,中心组探索出一系列引领策略,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如中心组要求成员每学年必须完成六项作业:示范一节公开课、精心命制一份统测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育论文、开设一次学术讲座、申报一个微课题、培养一位青年教师。

中心组着力用好课题、项目等资源和平台。在课程建设上,通过资源积聚、整合、开放、共享,不断放大新时代淮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引领效应,打造富有乡土地域特色的生态思政课程品牌。在课题研究上,紧跟课改发展动向,力求研究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把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点,积极搭建平台,使教师能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研究、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中心组还依托“四个一”项目,推动团队集体行走:一个团队——淮安市“四有”好教师示范团队;一个中心——江苏省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示范中心;一个工作室——张玉祥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一个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县域育人中心组建设研究”。中心组借助以上项目的申报与创建,构建基于教学需求的教研训横向协同发展机制,实现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的同步推进与提升。

中心组不断优化学科研训活动。每学期开学前,中心组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一线教师的研训需求,确定研训主题,实现研训主题化、系列化、多样化,保证研训内容的互动性、延续性、创新性,提升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比较常见的活动有同课异构、专题讲座、优课展示、送教下乡、蹲点调研、大集体备课、读书沙龙、名师大讲堂等。中心组还积极组织思政学科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评比、竞赛以及骨干申报等,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在每年的优质课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清江浦区思政教师获市级以上奖项的数量均居淮安市各县、区之首。此外中心组还经常组织成员“走出去”,瞭望全国思政学科发展的前沿风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三、共享联动,提升辐射力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中心组秉持整体联动、全域推进的学科研训思路,着力构建区、片、校上下贯通的三级教研管理体系,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的立体校本教研网络。通过分类指导、协作共进、名校名师引领,实施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示范辐射,实现全区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提升。

一是上下联动,即作为指挥中枢的中心组和全区思政教师共同体的联动。一方面,中心组实施系统管理,合理设计优化流程,在目标确定、方案制定、团队组建、课程设计、活动优化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建立教师研训的有效引领机制,通过完善学科教研网络、搭建多元研训平台、实施有效教研策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中心组定点联系学校,实施“深耕式推进”“下沉式跟进”“潜水式示范”,不断推进校本教研扎实开展。另一方面,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学习方式,组建多元研修学习团队,形成区域教研共同体组织网络。如加强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各层级教研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二是内外联动,即集团化联盟和自然片区的联动。通过“集团+集群”,打破校际壁垒、片区壁垒,加强校际互动协作和片区交流,推进区、片、校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如我们推行的“卷入式”研训,具有“全区覆盖、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全面提升”的特点,运作三年来,发动全员参与,提升教师融入的主动性;强化密切合作,凸显学科团队的协作性;专家适当介入,体现专业的引领性:较好地践行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又如分片区的大集体备课范式,通过统筹安排,在空间上超越单个学校,覆盖全区;在形式上,涉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教研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与有效落实,实现了全区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三是虚实联动,即线上的网络研修与线下的现场研修联动。清江浦区学校分布较为分散,教師集中研训受地域、时间等多方面限制。中心组依托教育城域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助教、助研、助训、助学、助管的“五助”网络平台。借助“空中课堂”,让教师通过直播平台观摩活动,场内外教师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中心组还借力互联网推动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开通研训微信平台,打造网络研训工作坊等,创建服务全区思政教师的网络研训平台,实现了教师不出校门即可参与教学展示、听课研讨活动。

【参考文献】

[1]徐伯钧.县域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的角色定位[J].江苏教育研究,2014(7A):29-32.

[2]张凤明.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6(2):14-15.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
重建学校教师文化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浅谈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财会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成长规律探索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