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2021-04-15张发和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摘要】伴随着国家开始大力推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社会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提升。从初中整体的课程设置体系来看,语文是一门重要程度较高的学科,我们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  人文素养  培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09-02

伴随国家开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学,一方面要能够保证知识教学的质量,另外一方面也要有效推动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不断地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措施进行改进和创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开拓学生的语文观念,使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使命感,则需要有效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养的培育是语文学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1]。学生通过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一系列的经典文学作品,其自身的智趣也能得到有效优化,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以及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具有较强艺术性以及形象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受到熏陶以及感染,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培育来说,还是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应用文写作能力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高质量地组织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其次,人文素養的培育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初中阶段的教育重点不仅在于知识教育,同时也在于素质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能够将知识教学与素质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得两者之间能够真正实现相互贯通以及相互渗透,最终达成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人文素养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挖掘,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要重视挖掘教材中所含有的人文素养元素,为后续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2]。入选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全部都是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以及洗礼的。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具有较强的精湛性,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些作品往往也更倾向于在生动的形象中对人性进行展示及表现,对人生的真谛进行诠释,对人性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人性中的假丑恶进行批判。因此,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人文素养、人性,文学作品是最为重要的宝库,教师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使课堂教学文化具有更为浓郁的人文气息,则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涵养。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学生也能够学会在面对人性中的弱点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待,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性要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阅读体会,对于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以及阅读感知要能够给予足够的尊重。

初中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是最为重要的组织者和教学实施者,教学要能够始终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也是在实际组织语文教学中体现平等以及尊重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氛围和谐以及平等的重要保障,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人文观念的构建,丰富课堂的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进行准确分析是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详细地解析文本的写作情感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生发出自己的阅读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于所阅读文本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有更好的分析以及了解,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多地体现深度,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

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面对一系列的阅读问题,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渗透相应的解题方法[3]。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主线,尤其需要把握文本中重点词的含义,依托自身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考量,所得出的结论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而这也恰恰能够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对学生独立语文学习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三)依托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沉浸于教学之中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开始被融入到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为了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传统认知能够得到有效转化,教师需要能积极地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课堂教学中,要能够保证教学时间划分的合理性,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更贴近于真实场景的知识场景,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有效减少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内容的枯燥性以及教学项目的重复性。在这一过程,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走进语文教材为我们营造的场景之中,借助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文献以及影片,对语言的感染力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通过对文本中主人公曲折的经历的体会,感受在阅读中经历了百转千回之后最终得到了理想结果的喜悦,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以及人文精神。这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价值。

(四)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量本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为学生进行发展计划的制定,但是由于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差异性,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发展规划也应该体现个性化的特征。通过组织一系列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对语文之美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激发学生们对汉字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使学生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学会使用辩证的眼光。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教师在实际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在活动形式方面也要能够尽量体现多元化的特征,依托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发展水平,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或是开展其他类型的活动。为了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成语大赛以及好词好句积累大赛等方面的活动,学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参赛,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在激烈的博弈以及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會越来越丰富,对汉语言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丰厚的奖励,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准备比赛,踊跃地参加比赛,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为学生人文意识以及学科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借助教学实践,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知识的技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育。因此,教师在高质量地完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之下,还需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去接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熏陶,在对语文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探讨,深化理解文本中的人文情怀,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育,教师首先要能够认识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而且持续的过程,教师要能够在充分把握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对教材中的人文情感以及人文素养进行挖掘,同时也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促进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施加更为积极的影响,用自己的人文体验来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摭谈[J].新课程研究,2021(11):99-100.

[2]苏昕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35.

[3]徐庆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园,2020,13(27):100-101.

作者简介:

张发和(1977年10月-),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